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之达

五律 大连日本风情一条街

[复制链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在《致北山副站长兼首版》中有四条发言,以为可以商榷,下面逐一评度(黑字为北山语,蓝字为老榆评)。


北山:韵争?争什么,无人跟一味争,一味还怎么争,一个人又打不起架来,如果觉得没什么可争的,不去一味贴里就行,难道一 味还能跳出贴子吃人?
         我觉得一味虽不善谈诗论词,但活跃论坛气氛有功,作学问不一定要板起面孔,大家不要争先恐后笑一味,锁一味,沉一 味,给一味留下一个说话的机会,否则有违百家争鸣的气氛。
老榆:北山看过一味帖子吗?
          事实是:没有一味的駡韵和搬弄人事,不会有诗友们的对其评述和批评。
          她是“吃”不了“人”,但她的帖子的内容为有良知的网友看不下去,因为她冒犯亵渎了诗词和理论,碰撞颠倒了网上底线。
          駡韵,纠结人事——这就是北山要的“活跃”和“气氛”?把一个栏目搞的话题歪歪甚嚣尘上,居然可以封“功”?        
         “不善谈诗词”可以担任理论版版主,生发鸹噪可以慷慨给与继续呱噪的“机会”?理论版要什么应该清楚了。
          “争鸣”?争什么?鸣什么?口水,垃圾,属于“争鸣”范畴吗?传承中华诗词的理论版,就以这些来充塞占有版面?

北山:其实我们欠缺的不是韵,也不是律,而是诗,当一个诗人对诗无所悟,无所求时,他就会争韵,律。在一些雕虫末技上去争  胜,读古人诗话,未见古人争韵,争律,而古人诗却好。争韵,是境界不够,不是管理不够。
老榆:前两句之于本坛诗词原创和举国当下旧体创作,这样表达在理。后一句,但就所在诗词理论版,诊断不准。
          韵争,谁发起、谁起劲、谁除此没别个?
          争与骂不惟境界不够,骂更是品行不端。
          讲法纪的网上栏目可以骂起来,“管理”“够”吗?某地黑社会猖獗,问题根源在哪儿?黑社会成员“境界不够”?

北山:去律绝版看一下,诗人有多少?用旧韵的有多少?因吟者骂旧韵而受到影响的又有多少?
老榆:哈,如此逻辑?
          有多少是一回事,骂又是一回事。
          美国佬肯定骂不死我们,但我们可以任其谩骂甩锅吗?
          因为骂减少不了平水写作,就可以允许大骂平水?
          思维不对,因为少了底线观照。

北山:现在理论界是八个论坛,三个理论家,一个话题,地大物薄人烟稀少。我看到吟者于理论确有修养,但却被四处禁言,觉得  该给他留个落脚地方,但却惊动了四方冬眠的神仙,大家欲禁杀吟者方能安心去睡,我觉得大家不妨学会与吟者相处。吟者也自谦希望试作一段版主,不合适就下,大家都学一学吟者谦虚的态度。
老榆:理论不怕寂寞,喧嚣不是学术。“四处被禁言”说明什么?要么“四处”错了,要么北山错了。信四处还是信孤家?
          号称“宇宙联盟总裁”的是“谦虚”?轻蔑中华诗词协会自称“诗词中央”的是“谦虚”?大言不惭虚张声势2019平水死亡新韵大旗独 树的是“谦虚”?叫镇“单挑天下平水十大家”的是“谦虚”?恣意駡韵任性搬弄人事四处碰壁到处挨打屡战屡败是“谦虚”?北山断人的标准是什么?
          没有人“欲禁杀吟者”,那样既无聊又无意义。但良知支撑一些人,要说说理,讲讲底线,网上是大家的,如此而已。

          因为涉及了网友,涉及了底线,涉及了公理,所以置喙几句,有异议再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历史人物尤当敬畏


      写历史人物或事件,就立意或主题,诗人们会有不同选择(或褒贬或扬抑),这源于文化、立场、三观、品味等等。
      同样写项羽之死,如何对其自刎?让其过江和不让其过江?都是选择,都有其道理。但无论怎样的道理,让过还是不让过,在过往诗人眼中都有一种英雄情结或者说是高洁情怀。如果骂项羽,你真犊子,那么些江东子弟都让你给祸祸死了,你根本就是个狗熊,活该一死,死有余辜,死之前还与虞姬鬼混——这就是卑俗的庸小之见了,它该是一个文化笑话——因为这已不是文化之论,就是个滥骂。
      西施,华夏四大美人之一,为其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如同我们在创建新华的革命斗争中有特殊战场(隐秘战线人员)和特殊经历的革命者,对这样的人,该怎样写她们呢?讽乎?贬乎?骂乎?否乎?还是叹乎?仰乎?赞乎?崇乎?
      这其实涉及的是审美认识。审美,反映的是世界观、道义观和良知。用日本军国主义的眼光写赵一曼,她是不懂王道乐土的坏女人。用中华民族的立场看川岛芳子,她是中华败类。
      对西施,前贤写了不少,大都是赞美的健康的合于民族文化的。“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咏苎萝山》)——赞西施之美丽。“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王维《咏西施》)——告莫东施效颦。“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语吴国莫怨西施。"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崔道融《西施滩》)——言外已见西施为越国立下大功。
      西施的美,不惟是外在的绝美沉鱼落雁,是四大美人之最;而她更有内在美,即为国家她身负重任,打入敌宫,一败敌国。这种民族大义,这种人生大节和为公牺牲,不是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诗者的道义吟咏吗?不是情不自禁应该成为有良知有中华伦理的诗人们的咏叹主题吗?
      这里面,就涉及了个“境界”问题:即是否尊重客观,是否奉道,是否是中国的伦理审美问题。也涉及文化还是非文化,严肃还是胡扯,是辨证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恣肆主观庸俗随意或者是其他蓄意问题。人民性审美,肯定是客观的、欣赏的、赞美的、有道的、美好的、文化的;离开这,则不是主流的中华道德审美,则一定是主观的、无道的、失良的以至于是粗鄙的或者说是邪恶的。      
      影响“境界”有诸多因素,修养贫乏,缺乏“敬畏”,无所顾忌,自然不会有“境界”,血管流出的是血,水管流出的是水。
      看过一个谭中所咏西施,直率的说:这是一个被歪曲被玷污被戏耍被流氓文化辱没了的西施,这种无视历史无视英雄无视大美无视崇高的春秋胡勒抹黑,不该出在当下有一点点儿文化的诗人之手。即使戏说,也不能失了善恶美丑正邪的分寸,不能随意“五体”,更不可“拿来”一射戾意。
      要尊重古人尤其是已被历史肯定了的著名历史人物,把他们拿来做木偶随意春秋乃至只为一骂是一种轻薄、卑劣。      
      写旧体,写历史人物,不能不严肃,要有敬畏:坚持中华风雅,品念思无邪,格居有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须有敬畏之心   

      人须有敬畏之心,是近十几年来多被提及的古典话题,这是进步,尽管是重提。
      这是人之圭臬,近年被不断呼吁、运用在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城市建筑、市井以至官场等等各个领域。
      明确提出这个思想的是孔夫子,他在《论语·季氏》里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后来朱熹在《中庸注》中里又强调:“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所谓“敬畏”,即敬重,恭敬,恐惧,谨慎。所谓“敬畏之心”,是指人类在天地下、社会中,面对人群、自然、文化、科学、历史、法律以及道德等等应该怀有的一种神圣、庄严、尊敬、惶恐以及惊奇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应具的人格修养,还是一种不可不有的生活准则。
      孔子的这一观点,我个人斗胆揣测,应该是来于尧的“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在文化论坛以及诗词理论版,敬畏之心都主要表现在哪里呢?我以为,就是对国学诸如古代、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经典诗词诗话的敬慕、学习,就是对先贤、权威之学识、修养(文章道德)的敬仰、汲取,就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高举起他们的旗帜弘扬光大。      
      应该说,网上学习旧体研究旧体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真诚以至于虔诚的,表现出对古人对旧体对传统的热爱甚至崇拜,这就是敬畏。但也确有不少有失敬畏处:
      对圣贤、对权威,当然不必迷信,也不必盲从。可以质疑,可以有自由独立的思想。但前提是,不能没有尊重,接着是你得读懂,理解前人。对经典、对名著,并不是禁止去另想、另说、另做,而是你要想之有道、说之在理、做之合法。须知凡事有度,何况面对圣贤。可以大胆假设,但需小心求证。无稽之谈应缄默,二传手又传错了(二百次也得多,别人嚼过的馍别说是自己蒸的)之类当休炫。
      对专家还不甚了了,对经典只是朦朦胧胧,在一个专业领域不过浅尝而已,万里长征才刚刚迈出第一步,只是集聚了一桶底儿的水,在大海边不过拣起一只贝壳,盲人摸象也只是刚刚搭手,思维世界几乎如同个孩子,文化占有还呈贫瘠——便声称自己是亲历全过程长征的老红军,便宣告自己如同哥伦布般发现了新大陆,便俨然是理论界的权威存在,便摆出一部百科全书的样子······然后迫不及待的质疑叫板专家,指点江山,自以为是,信口开河,荒谬百出,人们自然要如此疑窦:这是疯子,还是傻子?
      有一种招术让人侧目:借专家、借贬损专家抬高自己,吸人眼球。这里的贬损,其实是为了袭人耳目,为了吹嘘自己。专家在这里被搞成了托儿,不明就里的专家捍卫者,也稀里糊涂的成了炒作者的被利用者。
      本就有争议的诗词两读或多读,不过是一两个字词而已,如何对峙博大精深的前辈专家?岂能推到倒巍乎高哉的巨人?但炒作者就是恨地无环,铁嘴钢牙:“叶嘉莹不过中学老师”,“王力的书早已过时”,“在海外没有真正的旧体诗词专家”等等——可敬的诗词专家就是在如此不知深浅、无知无畏的大言不惭之中被贬损,有些不知底里的善良的网友,便自觉不自觉的对炒作者肃然起敬。而炒作者因此而由口吐白沫而发展为无限膨胀,遂即俨然起来,训斥起来(对正常友善批评甚至只是友善的提示一下他的人们):“专家不能被怀疑吗?”“你有自由独立的民主精神吗?”“一味为专家辩护你就是个势利之徒”?······瞧瞧,不但无知无畏,还蛮善于给别人扣帽子!
      颇令人作呕的是附庸风雅,尤其那种专事包装、招摇撞骗的。有个别粗知文学,却硬作方家,还不时吹嘘某某名士与他有深交,这种拉大旗作虎皮、装点山林的低能作秀,背后是竭力要抹去什么和硬要装扮雅士的骗取用心,让人可怜。亦有个别旧体写作还属门前徘徊,狂妄正在补天却狭促乖戾鸡鸣狗盗总做诗词污骂,让人觉得滑稽又卑劣。
      有过分居高临下以为唯有自己已然取得了真经,别者都是蜻蜓点水或尚为入门以至左道旁门,然后竭尽贬斥嘲笑,这应该不妥。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起步阶段亦都会在过程中出现疑惑,正常争鸣批评就是,言有分寸,不必极端。
      
      古今讲究敬畏之心多有佳话,只提两例。
      欧阳修对诗文的细致严谨是出了名的,他回答妻子:“不怕先生责怪,却怕后生笑话”。
      吴冠中先生只把那些他认为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留给后世,他说:“骗得了今天,骗不了明天”。      
      搞理论,无论是述而不作还是述而有作  ,无论是年长还是年轻,无论是旧体还是新诗,都须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不好造次。

      顺便再说几句人际中的敬畏。
      敬畏含义很大很多,前文已说。就共处的敬畏,要者在哪里:
      一当尊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有礼则安,是先人提倡美德。故君子有礼仪,有分寸。有随意、敌意甚至恶意,不是狭隘便是卑劣。
      二当慎言。尧座右铭,后代贤者践之,乃人生名言。良者不知不言,犯忌不言。攻讦者,贴标签者,歹意传讹者市虎阴毒者,又无所顾忌,无耻又违法;
      三当有情。有情有义大丈夫,温暖互助友谊是人的世界。因一点点小事或一两句话便翻脸,然后神魔都来,初看是不成熟,实际是人性刻薄乖戾;
      四当感恩。动物尚知反哺,况人?感恩是人性体现,不知感恩又以怨报德者,小人是也。
      五当原则。原则性是人的基本生活准则,也是道,评判生活或事物,不可有私心,更不可无道,无度无公不道者,谈何敬畏?
      六当宽宏。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宽宏是人性最高贵的品质。学会自省、向宽,善莫大焉。耿耿于小事又长期恶毒诋毁,狭促伧夫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参与了几句《题驴磨图》 讨论,这里不赘,只把当时试改没发的拙笔拿来,供大家指正。      


           试改《题驴磨图》                 
                      一、
甩头尥蹶惯执迷,又吐还拉搅尿泥。
都说天性生来犟,肯到黔山奋一蹄?
                      二、
蒙眼圈行步已习,甘将岁月碾成泥。
谁说此物由来犟?不待鞭吹自奋蹄。

           《题驴磨图》原作
蒙眼长行路不迷,甘将岁月碾成泥。
都云天性生来犟,肯到黔山奋一蹄?

西江月  有的人
网上无行种种,昭然诗骂东东。温柔笃厚转撮空,常把阴霪玩弄。
市虎听凭主子,犬疯狺戾凶凶。补天展赖吠声声,害理呜呼一命。

开版语


      感谢大中华诗词论坛给一方墒土让百家论坛在这里植根。
      所谓百家,取于先秦“诸子百家”和伟人的“双百方针”,意在敬仰、学习先贤伟人。
      所谓百家,宗旨在于:“论诗求是、服务诗友,鉴真赏美、储精剔伪,百家争鸣、和谐论道‘’。当然要学习继承古典诗词理论,但不能不以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作指导来进行探索。
      所谓百家,在内容上不仅诗词理论,亦涉及国学、文化和有范畴的诗词原创。
      所谓百家,即遵守“独立、自由、宽容的”的理论和文化研究原则,只要属于约定俗成、不违底线,言之有物、言之成理,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即每一位来此参与者,都是一家,不分资历,不认亲疏,不看是否功勋,不论是管理还是一般会员,来者都是友,没有偏见,一视同仁,言论自由,保证每一位交流者的人格尊严,百花齐放。
      所谓百家,尽管大都业余,有的甚至就是消遣,针对网上理论交流实际,不能不强调改造文风学风,提倡敬畏科学老实,拒绝招摇欺世,反对纠缠攻诋。
      欢迎坛中诗友来百家指导、研讨、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网上的“玩”

        说“玩”,似乎有违传统,缺乏敬畏——须知是源远流长华夏文化中的阳春白雪、玉圭金臬啊,须知是千古鸣响的载道言志、温柔敦厚啊!
       若果看網中实际和对写作一词的淡泊理解,亦不无道理,那就姑且这般称之。

       玩,也需要百花齐放。      
       玩:有玩原创,有玩理论,有玩批评,这是旧体范畴内的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和行当。
       三个领域、行当,各有其事,各有其宗,各有其妙。互为依存,各自独立,无有尊卑,离其一而不可。
       诗词,无疑不能不可敬仰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或成仿吾······      
       理论,自然不能也不可能没有刘勰、严羽、袁枚、王士祯和王国维······
       评鉴,当然也离不开钟嵘、司空图、敖陶孙、高似孙和叶嘉莹······
       他们都在做诗词的事情,都有益,都重要,都不可无。他们都是中华文学史上的璀璨人物,前者是诗词吟咏巨匠,后者是鉴赏理论扛鼎。尤在文学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科学的新时代,理论和批评是文学飞翔的不可或缺一翼,绝非附属,更不是做不了原创而求其次不得不理论。当然,网上论坛所谓搞理论或品鉴的与原创一样,肯定水平参差不一,亦有所知较少又俨然专家或近于招摇撞骗自欺欺人的,但不能因为这些,就完全否定爱好理论研究和所知有限但能够认真研讨的一众人等。
      任何一种社会实践,其实都需有或离不开专门的理论、评介来总结、支撑或指导。
      
      玩,亦须有道。
      不能不严肃秉承传统,核心不变,主旨不变,载道言志,有情有义,思无邪,歌诗合为事而作,中国文化礼仪,形象而精粹······不能离经叛道,不能左道旁门,不可嬉戏轻薄,不可数典忘祖,不可虚无否定。
      不能不讲格调,就是得有境界有格局和有气度,所谓温文儒雅,所谓豪放婉约,所谓清新向上,所谓高古劲拔,用现在的话,就是要讲究诗风文风。
      如果把诗拿来炫耀、攻击和谩骂,狼奔豸突、污言秽语、沆瀣搅屎、飞沙走石、肮脏腥臊,把诗的交流作流氓械斗、痞子骂街、湿人暴力、文革大字报,且毫无敬畏,不以为耻反而为荣,无耻无畏,这不惟是亵渎传统旧体,也是污染论坛,败坏风气,更是任自己人格的堕落以及卑劣的昭示。
      
      玩,之于旧体,一定得与现实结合。不但在于写什么,即写现实,写时代,写百姓,写现在的思想和情感······也在于怎么写,即用什么样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写作。继承传统毋庸置疑,要学习当代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文艺理论作指引尤要加强和自觉。文艺是时代的,当今的文艺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文艺,所以要掌握社会主义的文艺指导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文艺的人民性和时代性,文章合为时而著,至少不能违背当今文艺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 家 论 坛 须 知
     


       一、栏目宗旨
       “论诗求是、服务诗友,鉴真赏美、储精剔伪,百家争鸣、和谐论道。” 以社会主义文艺学原理作指导,坚持人民美学的立场,着眼历代诗词理论,探索文艺理论与思潮,开展科学的诗词研究与批评,倡导敬畏的国粹研讨与争鸣,鼓励有一说一实事求是老实科学的学风文风,施行最开放的学术和言论自由,保证每一位网民的人格尊严,维护最基本的互联网管理底线,依法治栏,以情待人,保障权益,努力把百家论坛办出特点、办出和谐,办出有用。
      
       二、栏目设置
       本版设十个栏目,分别是:“文艺方针”、“诗词理论”、“鉴赏品评”、“探讨争鸣”、“推介精优”、“国学纵横”、“转载”、“文坛信息”、“版务”和“其它”。
      
       三、网友的权利与义务
       所有光临本栏的网友都是这里的主人 ,百家论坛是诗词理论研究者、爱好者们的家园。
       1、享有在本栏发帖、读帖、评帖以及推荐优秀作品的权利;
       2、享有对本栏就管理、建设、发展提出建议或批评的权利;
       3、享有对本栏版主及其他文友的违规行为提出批评、举告的权利(一般问题宜用短信沟通解决);
       4、享有在本栏言论自由和被本栏以及他人尊重的权利;
       5、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本栏约定、遵守本栏临时发布纪律要求和服从版主如法管理的义务,不得攻击社会、不得攻击宗教,不得宣传{BANNED}和暴力,不得干涉网民言论自由,不得无政府主义,有违者按有关制度处理;
       6、有遵守本栏秩序、文明活动和尊重他人的义务,不得攻击人身,不得挑衅滋事,不得造谣诽谤,不得辱骂他人,不得发无关理论纠缠人际的帖子,有违者按互联网规定和论坛相关制度处理;
       7、有维护本栏和谐、慎独自敛、严以律己、从我做起的义务。
      
       四、版主的权利与义务
       版主就是服务是店小二,店小二服务的同时要敢于管理,版主是依法管理没有个人意志,版主滥用权力不配管理。
       1、版主团队有公开招募、任免版主的权力;
       2、版主有对本版优秀作品飘红、加精的权力,一般情况下加精要经两版主以上同意方可操作;
       3、版主有按论坛和栏目规定对违规网民施行删帖、锁帖和禁言的权力(禁言要经由警告,一般版主实施禁言事先应与常管、首版沟通经允准后方可操作;删帖禁言要留有资料);
       4、版主有及时删除非法广告的权力;
       5、版主有适时给网民回帖特别是消除零回帖的义务;
       6、版主有执行首版工作指令、尊重网友批评、遵守栏目规定和维护团队团结的义务;
       7、版主与网友在网上的活动是完全平等的,如有特殊只是责任即热忱服务和如法管理;狭隘用事,以权行私,非法不道,没资格做版主;版主没有居高临下的特权,没有随意呵斥的特权,没有无原则删帖的特权,更不得违规滥用权力打压、辱骂网友,百家论坛对版主主动辱骂网友和滥用权力打压网民一经发现,立即休眠或取消其版主资格;版主之间要团结、理解、支持,不搞无原则非理论争执。

       五、发帖与交流提示
       1、提倡原创。侧重诗词理论、诗词鉴赏和古今诗词人物推介;可以“诗内”,亦可以“诗外”。
       2、兼顾转载。百家论坛不单是一般对话的栏目,也是给诗友提供阅读、为论坛储存精优的知识库,鉴于一个时期以来交流话题和讨论档次的不尽人意和一些网友们的意见,目前要积极“引进”,踊跃“拿来”,以使阅读档次和交流质量有所提升;
       3、改造学风文风。针对网上理论版一段时间以的问题,百家论坛主张:改造学习,改造交流;强调敬畏,强调科学;坦荡做人,老实学问;鼓励创新,反对售假;丰富话题,限制口水;树立真诚的治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治学方法,提倡讲依据、求规律、真挚、平等、脚踏实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学风、文风。
       4、谢绝与诗词(文学)理论、诗词赏析、诗词(文学)人物、文学批评、版务活动以及传统节日、重大国内国际事件无关的诗词原创作品,允准的诗词歌咏置于“国学纵横”;
       5、提倡诗友之间热情回帖,文明研讨;相互尊重,畅所欲言;听评纳谏,严己宽人;不计议异,旨在求是;少生意气,戒避纠缠;知行高贵、和谐论坛。


                                                                                              百  家  论  坛
                                                                                              2022年7月9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微聊正能?

   (提要:正能,即尊重、友善、积极、和谐。也就是有口德,所谓慎言,君子善言、仁言、直言;没有口德,当然就是小人之恶言、骂言、讦言。理解、礼节、宽容、自觉,是正能的保证;狭促、病态、偏执、阴暗,是正能的大敌。君子有行,会约束自己维护公共;小人无羁,没有耻感,总是不顾和谐。)   

      有人谈微聊正能,也谈几句。
      微聊的基本形式在聊,即发言或转帖。那毫无疑问,正能在交流里、在发帖中。
      那什么样的话题、聊资或帖子,属于正能呢?
      显而易见,那些尊重的、礼节的、健康的、文明的交流是正能;那些趣味的、知识的、闲适的、有益的话题,是正能。
      如果再具体,那无外乎重要时事如家国大事、世界大事、军政大事、抗疫大事······当然乡情窗情战友情同事情是颇重一块如谈谊、回忆、问候······也自然应该有保健养生帮扶后辈如锻炼、防病、用补、延寿、看孙······而老来淡泊闲逸趣味尤绝不能缺席如旅游、读书、写作、下棋、聚会、品茗等等,还有不少,大略如此。上述,毋庸置疑是正聊正能。
      当然,因为每个微聊个体的性格、经历、趣味、爱好、修养不同,表现在对上述诸话题的关注投入也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但只要聊的是这些范畴,任何一位个体又不以个人偏好否定其他即自己不大喜欢的又的的确确是好的那些话题,那就都是正知、和谐之聊。

      微聊正能的反面,那自然是低能和负能。
      哪些内容属于负能呢?
      无尊重、无礼貌的交流是低能,不文明、不健康的言语是负能,纠缠怨怼是粗鄙,指桑骂槐是阴鸷,攻击诋毁是卑劣——凡此种种,都远离正能,都是和谐与文明的大敌。而这些负能之所以每每发生或不时犯界,或是小家子气,或是泼妇骂街,或是阿三腥闹,乃修养、格局、意识、品质之缺乏以至低劣所决定。

      如何才能不出负能而保持正能呢?
      要惜缘分,能念及相识自然是尊重礼让而不会忘乎所以。
      要讲初心,懂为何集聚自然是重情重义而不会没有分寸。
      要有自觉,有自我约束自然是心有绳墨而不会无视底线。
      要守法度,眼里有敬畏自然是有规有矩而不会破马张飞。
      要尊公共,有共处公德自然是温文尔雅而不会心脏嘴臭。
      要养心智,能健康认知自然是知己知彼而不会度人阴鸷。
      要有修养,有仁义气度自然是宽厚待人而不会嫉意射骂。
      应该还有,但具备了这些,基本可以君子淑女了。所言所发必然是太阳初升朝霞满天,一碧万顷清风和畅,草木欣欣鸟语花香,光明正大佛心圣语,见真识广有情有智,闲逸轻松善人善事,世界在眼江山在怀,悲悯有情能仁能义······
      而没有上述,必然是病态不断,多疑不断,糊涂不断,偏执不断,纠缠不断,垃圾不断,骂街不断,卑鄙不断。              
      有发帖不多,所发都为转帖,在有限的转帖中又十之七八都为鸡鸣狗盗、市井骂街,邪性诋毁——其把大多心思都用在敌意阴损上,甚至挖空心思泼粪,这会是一种什么性情?什么意识?什么品行?应该不用再定义了吧?

      微聊,是一种公共。敬畏、爱护公共的,无疑好人。不忌惮公共,无视公德公俗的,一定歹人。而识别聊中好歹,看的是所发内容的正与邪,依据的是原则和是非曲直,离开具体内容、原则是非曲直而搞道德绑架,装腔作势,充神弄鬼,歪嘴邪说,蚂蚁论山,盲人说象,滥祭牌坊,不是无知,便是偏执甚或歹意。
      微聊,不在谈多谈少,在于谈什么。惠风和畅,悦人悦己,这是上智,君子之风。离开闲适和谐而纠缠泼骂,下流也,与刁民悍妇无别。
      微聊,是一个现场。所聊所言,不能离开现场。判定一个人,根据的是现场,即依据你的现场言论和发帖来识别。离开现场,离开所帖,不是扯淡,便是耍流氓。
      微聊,比的是正能、友善、规矩,不是比阴损、撒泼和卑劣。以为诋毁可以出气可以贬人,这是乖戾可笑的小人泼妇心理。            
      微聊,是一种文化。需要学习,需要提高。把微聊作沙龙、作围炉夜话、作学习交往、作梅兰熏陶、做温暖关切,这是君子之交。反之,心存芥蒂,狐疑对号,嫉火中烧,狭促偏执,动辄攻谗,这是小人之气。微聊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个缘分圈内,社会安定多了;但一个个小圈子能否离开相互唧唧咯咯而提升层次,这需要全民努力。
      微聊的帖子制作,绝大部分是一般写手,所见所识有限,又不少系为一般市井量身定做,因此很多都为讥讽怨怼甚或骂街,属酱缸文化、庸俗文化、垃圾文化。对于这些,有品行有有格局的人自然鄙夷;也有不少属于不会鉴别而还当蛮有思想而转发;但也确有无品的人将此奉若高明,把粪便作武器,乱抛滥甩,污化环境。

      看看古人怎么说:      
    “我古之慎言人也。”
    “无掉尔舌,以速尔咎。”
    “恶语不出口,苟言不留耳。”
    “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
    “浅不可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厚者不损人以自益。”
    “乱国之俗,多谗多佞。”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不知言,无以知人。”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
    “一恨不足以成非,积恨而成怨。”
    “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
    “心地需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无执滞心始通情达理,不阴暗气还良知面目。”
    “强不知以为之,此乃大愚;本无事而多事,是为薄福。”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谈真实再谈艺术》的症结在哪儿?
     
      看了门外谈诗的《先谈真实再谈艺术》,就题目,逻辑就是错的。离开艺术谈真实可能吗?离开艺术你谈什么真实?这就好比说,有人在新建小区看好了一套房子,还没有所有权。他便说:“先去居住,再说交钱”。这人如果不是不懂,便是蛮横。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悖论——谬误的悖论。
      说到艺术,那自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而是选择于生活、提炼于生活,高于生活。而进入文学的生活或材料,已不再是生活,而是艺术,不再是生活真实,而是艺术真实。
      为何艺术要选择生活?要高于生活?它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因为它是艺术,它需要艺术化和典型化。它的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使命,决定了它绝不可能等同于生活和等同于生活真实。如果艺术与生活一样,要艺术何用?搬来生活岂不更省事儿?
           
      门外谈诗说:“在当今诗词与古典诗词断裂的时代,与其谈虚无不见的艺术继承,倒不如先写耳闻目见的实感”。
      只要是文学,无论什么时代,尤其实践越久,只有越来越讲艺术规律,只能越来越见艺术功力,不可能倒退。而艺术继承是多方面的,小说、散文、戏剧,音乐、书法、绘画等等,都是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和弘扬。
      旧体诗词有特殊,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近百年来有所停滞、有大幅退步。但对于其艺术的认可,是没有异议的。在艺术继承上的得失,也是清晰可辨的。绝非不识不认,盲人瞎马,剜到框里就是菜。问题多在修养、文化、浸淫、实践有限和捉襟见肘而已。而对诗词,需要敬畏。
      因为写诗水平大都不高,或者不少是在学习阶段颇多能力还都很低,索性就不管艺术,就等而下之顺口溜或流水账——这,无疑是错的,这会使旧体写作走向更糟!     
      凡事务求其上,“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为诗旧体,概莫能外,还是要努力学习继承古代诗教,用心领悟古代诗词的妙什佳作,恪守艺术规律,拈紧时代,写出人民性作品。
     
      门外谈诗说:“最早的诗不就是真情实感的呐喊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山无陵,江水竭,乃敢与君绝。发自肺腑的真白呼声就是上佳的好诗”。
      是的,这是“真情实感”,但它绝非仅仅“真情实感”,要看到它的艺术。最早的诗,不等于没有艺术。“吭唷吭唷”,说的是艺术来于劳动。但并非所有的“吭唷吭唷”,都可以流传下来,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绝不会是一首好诗。只有那些既表达了时代情感又有完美的艺术再现的“吭唷吭唷”,才会被历史铭记。“上邪”,是淘汰了千千万万个“吭唷吭唷”而脱颖而出,最后被后世认可的“吭唷吭唷”。

      门外谈诗说:“纵观当今诗坛,那点可怜的真实都被不着边际的艺术遮盖,这体兴那体灭,全都不知所云,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他自己也不知吟什么,这样写诗还不如从‘吭唷吭唷’开始”。
      当下诗坛,旧体写作应该存在很多问题,这没有异议。但对诸多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而不能一概否定,一个方子,推倒重来。这是一种极端,于解决问题无益。
      而绝不能因为,有些或是认知的或是情感的或是方法的或是艺术的问题的存在,就用真实这一把钥匙来解决,而这所谓的真实其实就是自然主义和流水账,以至推崇混乱的表达以至于欣赏人文冷漠。

      门外谈诗《先谈真实再谈艺术》之所谈,违背旧体诗词传统,违背当代文艺理论基本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老杜这“泥菩萨”当年是如何“过河”的
              ——兼评门外谈诗两个观点


      在有关“真实”和对“慢用餐”的讨论中,颇多诗友坦率、中肯的指出了金筑子诗在思想情感上的问题。门外谈诗先生力撑金首席,留下了或许可以显示门外谈诗性格、学养的几个观点,他说:
   “诗写真实,只是诗中一格。······因为从来不见有人敢写或能写真实。”   
   “有句话叫‘泥菩萨过河,自身不保’,有没有人谴责过河的泥菩萨不去保佑众生?‘人文关怀’都是置身事外者才有的,灾难中的人难道不能感叹自身幸免?”
   “大疫当前,老人遭殃,老金露面写诗,我们应该关心老金的安危,庆幸他的恢复健康,这才体现读者与网友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去他诗中找毛病。”
     
   “从来不见有人敢写或能写真实。”
       ——这武断的未免过于大胆。等于轻轻一口气,就拂掉了以《诗经》为代表的此后一直绵延不断到现在依然在高扬的中国文学的两个旗帜之一——现实主义大旗!这等于两眼一合,就无视了中国三千多年诗歌长卷的存在!虚无历史如此,令人惊诧!
      不多述。姑且,我们把门外的“真实”,理解为“生活”。那中国诗歌由“诗经”发端的现实主义继而由屈子举起的浪漫主义以及几千年来的多少个朝代无数诗者们的咏叹,有哪些作品有几个诗者是离开了九域的“生活”呢?而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它们都是牢牢的站立在生活的土地上,须臾不离。“我生活,故我歌唱”。离开生活,岂有歌唱?岂能歌唱?
      就诗歌反映现实,如果说五柳先生有些规避人世的话,那谪仙就是天马行空,而老杜无疑是直面人生扑在大地。因而毛伟人评杜:“是政治诗”。政治诗,即政治家与诗人的结晶。他眼中是天下,是黎民,是苦难,是仁爱······而不论陶渊明如何避世,李白如何飘逸,他们的诗都在表现现实。   
      
   “泥菩萨过河”不管别人,“人文关怀都是置身事外者才有的。”      
      我们来看杜“泥菩萨”是如何“过河”的。
      公元761年,49岁的老杜在成都写了一首名传千古的诗篇。此前,他仕途不顺、颠沛漂泊、客居他乡、多病缠身。辗转到成都后在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旁盖了一座茅屋。
      好不容易有了个窝,逢秋先经大风,继而又遭大雨,房草被风掀走,床上雨脚如麻,屋内阴冷难耐,诗人不禁吟出了动人心魄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面对自然肆虐,顽童抢走房草,诗人唯有无奈和怨愤;看着风雨飘摇的小屋,想起此前的坎坷奔波,推而及至因战乱而酿成的民不安枕、国家的残破不堪,诗人的血管里自然而然迸发出了这样的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泥菩萨”,就这样“过了河”,他自然而然的“管”了“别人”,这情怀或者说是“人文关怀”当然不是出自于“置身事外”,他是可怜复可敬、羸弱而伟大的“当事者”。不是吗?!      
      杜老“泥菩萨”的这种“自身难保”下的悲悯大众还很多,不再多引。而之所以“诗圣”,其实乃在于他之整体咏叹,都是在专注“忧国忧民”。
      其实,比老杜更早更“泥菩萨”的,是中华诗词第一位由集体合唱转为个人独唱的屈原。其是从一国高位到囚徒,被几次流放,最后怒投汨罗。屈“菩萨”没过去河,但其一直念及“大一统”,一直呼唤“美政”,他也因此被郭老敬称之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为闻一多尊为“人民诗人”。
      别林斯基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人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别林斯基是俄罗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奠基人,直接影响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美学观念。他的文学理论如世界首席般的存在,这段论述深刻清晰,希望能够得到大中华理论版专家的认可。
      别首席的这段话,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其实表达的就是文学创作与文艺理论中的“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就是诗人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就是怎样更好更典型的完成艺术真实的问题。
      写身边写真实写自己,当然可以。一般来说,不在于“写什么”,重要的是“怎么写”。如果所写“真实身边自己”里面,没有时代没有社会没有苍生没有典型没有崇高,你的“器官”只是感知自己,你就只能是“慢用餐”,只能是麻木、自私和冷漠,这不是人民文学,更远离载道言志。
      至此不能不坦率说:“人文关怀都是置身事外者”的论调,如果不是文学无知,那就是看人生太过自私。请读《历代绝笔大观》、《烈士诗抄》。

   “老金露面写诗,我们应该关心老金的安危,庆幸他的恢复健康,这才体现读者与网友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去他诗中找毛病。”
      当然应该关心或者问候老金。但这里是诗词理论园地版,大家是在论诗析诗,是在文学评论。离开诗词,离开文本,而来指责评论者对作者没有“人文关怀”,这无疑如同孩子般的没理硬挑理。这种强词夺理,不惟与正题无干,也显刁蛮,委实荒唐。
      
      讨论要说真话,不离文本。争鸣当然可以坦率激烈,但不可离违背传统不可违背现代文艺理论观。      
      请门外谈诗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无邪漫谈之一百三十一:交流不可下流


      公共交流(文化论坛、诗词网站、各类微群),期盼者,高朋满座文质彬彬;难得者,知友荟萃真诚坦荡;较多者,人员参差谈还有资;不乏者,各路济济话题浑杂;下流者,芜杂混聚污言秽语。
      议家国,论文化,弄琴棋,吟诗词,谈友谊,说保健等等,无疑都是好话题,肯定俱为正能量。耽于此,怎样连篇累牍都为正常,如何呼风唤雨都无伤大雅。而离此涉入人际,失于长短,偏于计较,甚至攻讦且为此纠缠不已还毫不在乎,便落入了误区,是为狭隘、愚蠢,至少是没活明白,格局不够,低能无聊是也。
      何谓正能?当然是尊重、闲适、和谐,所发所交流有益大家友善大家。而离开公共道德、离开与人为善,出于姑嫂斗法和泼妇偏执指桑骂槐、破马张飞,或就是出于多疑和以己度人便恶向胆边生乖戾诋毁、污言秽语,这不但已远离正能,其实也严重违反良俗底线,这还不知羞臊的谈什么人格?
      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公共交流之地,毕竟因渊源而一定不该是下里市井,更不该沦为是非之地。所以出言,必须谨慎;所以话语,必须善意;所以关系,必当友善仁义。流于伧夫粗鲁泼妇谰言,这不惟已离初心十万八千里,实际已堕于低俗腥臊之地,亦有犯法规。
      锅碗瓢盆相碰,一般会生误解以至摩擦。对此淡然一笑,缄默处置,或者积极沟通,友善解决,都为上佳,君子之风也!
      遗憾的是,确有乏知多疑、小肚鸡肠、庸人自扰、不知深浅、智短嘴贱、装腔作势,秽人不倦、偏执乖戾而越演越烈,不以为非反而为理,不以为羞反而为荣······这大大破坏了氛围 ,良人不该如是!
      如此暗于知彼又以己度人、错解他人偏又沉不住气,见识浅薄又好为人师,乃侏儒却居高临下,有小钱便作环佩乱响谁都不在话下,势利眼复无所顾忌,无聊之至又丢怯百出,让人可怜可笑可叹!
      更有甚者,无知逞蛮,无礼托大,无有敬畏,多事整事,市虎蝇雷,蓄意攻谗,含沙射影,飞短流长,顽劣搅哄······这就既犯祖训又违现法,攻讦也,诋毁也;非礼也,无德也;也因而流于下流,委实令人鄙夷!
      交流中的下流,非礼非法造成非地,违和违规阴人坏己,为正道不耻,应予谴责,必予制止。      
      慎言有礼,务正和谐;当事者有悟,旁观者不语;话题远离人事,底线必须恪守,此乃公共交流之起码规矩。
      (2016-0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8-8 0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