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之达

五律 大连日本风情一条街

[复制链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讨论及其他


        有旧帖2014年的觉还有意义,几天前在这里发出,名曰《也刍议》。形式取胡适之《文学改良刍议》,内容为有关文学和诗词系学习xizong《文艺座谈会讲话》体会。
        小文发出后,有诗友徽雨、林金建(林常管一口气六问——我的回复迟了些)等参与了交流,觉得这交流里涉及了有关诗词有关讨论的不同看法,也从中反映了有关理论交流的一些常态,应该有启示意义,遂开帖专发。(我的文字与回复用烟色字)

徽雨:诗范围内,结合“适度”,该说当说,无须舍“己”。
          诗也罢,理也罢,人也罢,百家争“鸣”,从来是利弊兼半。说到底,还需要人之“心”明、“境”清、“言”善。
榆老:徵雨所议,善!胡博士深知此要,理论版的交流,尤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用,言之有节。

林版:在官场腐败、贫富悬殊的今天,所有思想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回避现实尽说些没用的大道理,是说服不了人的。
老榆:这贴明明是在说及文学、诗词和如何交流,你却小生长谈。请远离敏感政治话题,或离开我的贴子。

林版:网友来站玩,不是来接受思想教育的。他们或歌或颂,或讽或刺,只要是他们自己真实的情感流露就行了。你不能要求他该 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也是他们拥有的权利。
老榆:你说得对,又不对。说得对,写作和讨论,的确是每个来网人的个人的事也是基本权利。说不对,因为理论版就是研讨、争鸣和批评,谁都有话语权和争鸣批评权。只要是讲理论和有关理论,不存在要教育谁。还有,创作和讨论是有方向和审美以及底线要求的,这又不可任由个人随意。反中媚西等,是要被制止和批判的。

林版:我生活在底层,亲身感受到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有钱的人花天酒地、挥霍无度,没钱的人捉襟见肘生活的如牛负重。作为一  个古典诗词业务爱好者,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深深同情他们,虽然人微言轻,但我不遣余力,不计个人得失,为他们呼喊。如果你认为我这是三观不正、思想反动,应该受法律制裁,我全认了。
老榆:我与你对话几次,都是你来我贴发言。你妄谈政治较多,我对此当然有反驳意见。如果这就是“思想教育”和“教师爷”,那我还真不推辞。而离开诗词、离开现场,乱七八糟,这就是歹意也违规了。

林版:一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对事与物所生发的情感也就不同,怎能强求一律呢?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是,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拥戴,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做。
老榆:思想自由,规矩要讲;写作自由,良知勿忘。这一大段写抗疫的多有也感人,但方方日记,肯定要批判。这个“不同情感”,    必须叫停!后面的,跑题了!我尊重每一个人,按互联网规矩作,别的都不在意。

林版:现实中有钱的人,拥有几百亿乃至几千亿钱身价,一顿饭就吃掉几十万元,而没钱的人连死都死不起。贫富差距到这样惊人  的地步,你有什么理由,什么资格要求人家不骂娘呢?现实中要见一位小小的科级局长比见皇帝还要难,脱离人民群众到如此地步,你又有什么理由,什么资格要求人家不发牢骚呢?
老榆:这种议政,请以后不要在我的帖子出现。
          骂娘打住,反腐绿灯。我的也刍议,有不让反腐内容吗?诗词理论版规定或有共识不可以随意奢谈敏感,作为一个爱国的老百姓不能任由辱没国家的言论恣肆——这就是我的“理由和资格”!

林版:人嘛得多点理解,得弄懂他为啥会写这样的诗(比如镜山)?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善意的批评,而你总是以教师爷的口吻教 训别人,也许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没能讲究批评的方法,结果效果适得其反,弄得别人反感,你自己也不开心。
老榆:对镜山不需要"理解”,一般诗友对其只能批评批判,管理者只能警告或禁言,他不是孩子也不是初入论坛,论坛的人权尊严与和谐重过一切。我对镜山是因为他骂别的诗友我劝他管理它,不存在别的,他骂怎末说都是低劣。
          我当版主时除了对有违底线的进行说理规劝,再是现在对你每每临帖的政治和别有狭隘有过回复,其他都是正常诗词或理论交流,没有给谁当过“教师爷”。如果你觉得我对你总在说教,那你应该别到我的帖子里荒诞胡言偏执骂娘,如此你就没有被教育的“反感”了。

林版:什么社会观、文艺观、坛观我都作局外观。这观那观有个统一标准吗?在你眼里也许觉得这社会很美好,而就我看来它太不  合理了,你能说清是你对还是我对呢?我来坛上玩是图个开心,能玩就玩不能玩就走,我没能力指导别人,也不想接受别人的教育,就这么简单。
老榆:你应该不低于四十五岁,如此年龄说这些,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异类。
          这是个好社会十几亿人都在说,老外也羡慕。你只因为个人的一点点小遭际,就心理扭曲、一叶障目,整体否定。这是你个人出了问题,你不知中国为何走社会主义,不知他的变化是何等巨大,没有辩证的主流本质的眼睛看社会。
          在家呆着,你什么观都可以,因为不涉及别人,不涉及社会。
          但你来到公共且已在交流,便涉及了他人、论坛和社会。这就对参与者(当然包括你),有了基本的规范和共同的要求。
          公共交流都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你既然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论坛活动,你就必须遵守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规范、公德 与法律。
          在诗词论坛,傻子都知道不能妄谈政治,尤不可借谈诗词发表对社会不满的言论。你应该被颇多网友反感和不少管理员提示或警告,如此,你应该对自己做一下反思啦!为何偏要做诗友和论坛都讨厌反对的事情呢?为何不能遵守文学论坛的规矩呢?这即所谓坛观。
          文艺不是政治,但中国的文艺肯定离不开政治。无论毛伟人还是习总,都在文艺座谈会上有专门论述和要求,文艺是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大众、为中国梦服务的。旧体要继承,除了要学习传统的诗话理论,同时也必须学习现代文艺理论,且须用现代文艺思想指导旧体,这是旧体可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理论栏目讲这个,与讲古代诗词理论一样,都是理论的应有之义。你的讲古代诗话是正当,讲现代文艺理论就是“教师爷”就是“教育别人”云云,其实是偏见。古代诗话要学习、传承,当代社 会主义文艺理论也需要传授、教育,不可厚此薄彼。这即所谓文艺观。
          理论版的文艺观还有。就是理论版完整的任务是:研讨古代诗话,学习现代文艺理论,鉴赏诗词作品,讨论创作问题,而这 些内容,是靠讨论、争鸣、批评来完成的。争鸣或批评,需要各抒己见,需要开诚布公,需要坦率直言,需要针锋相对,在理论上,不存在宽容,就是较真;而争鸣讨论,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不存在谁可以说谁不能说,谁教育谁和谁被教育,举凡出之有故,批评谁都正常,相互教育影响都正常;争鸣与批评是就理论,离开理论的纠缠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歹意;因为争鸣而小心眼记恨,然后污蔑骂人,这就是理论交流的下流了。这些,你在上述和以前的发言中都出现偏执与荒谬,你要参与,就要懂得这些。
         你 “图开心”没错,但说歪理、执谬误、混淆是非,那应该不行。交流须有道义,出言要讲敬畏。你的开心,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你遵守了坛规尊重了诗友,会有开心。否则,没有,当然要被教育或被限制。
          你尽露偏见,较少正知,混淆黑白,曲解别人,别人肯定要回答你,不管你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
          你要开心得有两点:一,发言十次得有七八次能立得住;二,学会闭嘴。

林版:我生活在底层,亲身感受到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有钱的人花天酒地、挥霍无度,没钱的人捉襟见肘生活的如牛负重。作为一 个古典诗词业务爱好者,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深深同情他们,虽然人微言轻,但我不遣余力,不计个人得失,为他们呼喊。如果你认为我这是三观不正、思想反动,应该受法律制裁,我全认了。
老榆:你没有理解中国站起来的历史意义,更没看到目前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你因为一己而摸象,又不如祥林嫂而不管在哪里都骂 娘。还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帜,其实老百姓比你活得明白的多得多。

林版:你这贴的用意很清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我念及旧谊才好意劝你,还是那句:听不进就算了。
老榆:你的胸怀和思想很有限,偏要乱度,这习惯不好。即使要表效忠,不要到我这里来找投名状。更不要用挑拨来整事,这是卑劣也愚蠢。
          这是2014的帖子最早发在百家是在习近平文艺座谈会之后。
          此贴在形式上是学习模仿胡适的刍议,在内容上也是学习胡适的文艺精神更是表达我读习文之时我对当时文艺的看法。
          正常者,在这贴是要找文艺的诗词的看法或争鸣,而不是找“诗外”。别以己度人,势利眼重了不好,

林版:被人骂几句都受不了,有什么资格批评我呢?我的际遇如换在你身上,恐怕你喊叫得比我要大声一万倍吧。
老榆:你思维一片混乱!无关受了受不了,有关依法制止流氓骂,论坛是讲法尊重人权的地方,在哪里发生问题在哪里解决。         
          你在家的问题,显然论坛没义务给你解决,你因为个人与官员的矛盾而在论坛骂社会,论坛不准许是正道。诗词论坛不是搞 判案,多名管理员多个诗友制止你规劝你,你该记得并有所调整。
          你的正念、正知真的不多,还是围绕诗词慎言一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交流尤须尊重


       在网上文学论坛,不管搞什么,小说、散文、新诗、旧体还是文艺理论;无论哪一类活动,专业写作、高级研究、业余爱好还是消遣娱乐——交流中的礼节,不能不要,所谓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有礼有节;讨论中的尊重,不能不讲,所谓开诚布公、文质彬彬、投桃报李;来往中的诚信,不能不为,所谓与人为善、以诚相待、以文会友。
       交流中的也许仅仅是一句话,可能带来掌声、温暖或者友爱;也可能带来不快、反感、鄙夷甚或战斗。
       而往往只需一句话或两三次发言,你的这“亮相”无需加任何注脚,任何解释也都多余。或者热情、真诚、仁义、博学、质朴、随和、坦荡、大度······抑或多疑、狭促、浅薄、愚蠢、虚荣、粗鄙、阴损、邪恶等等,你都可能很充分甚至一览无余的展示给大家。

       这取决于教养、素质、胸怀和品质。所谓仁者爱人,贤者度人,德者厚人,诚者信人,达者怜人,雅者敬人······而颇要不得的是:傲慢无礼,多疑纠缠、阴鸷邪僻、粗鄙无度·····所谓人狂无礼,人昏无智,人狭无度,人奸无善,人小无矩。
       网上就是个大众平台,诗词论坛里职业者较少,翘楚者廖若晨星,居多为退闲之人,网人们大都为业余。大家为文学走在一起,为爱好同吟一起,有信、有爱、有容、有直,应该是最好的关系。而傲慢、敌意、纠缠或者谩骂,是结网初心的大敌。

       昨天有版主告之我,说有位名曰”看不惯”的网人对百家栏目“诗词个性驳论”大事讥骂,不堪入目,其中有一句曰:”幾個寫不好詩的天天在教寫詩,真他妈的装x”!——这确有个性:自视过高还污言秽语。
       别的姑且都不说,只这寥寥可数的二十几个字,无疑是典型的乖戾粗野。本来很正常的交流,很常态的文学批评,只此一句国骂,立刻变了味道。
       如果这话出于一个涉世不深的愤青,或不懂世事的黄嘴小儿,或刚刚登网入坛的懵懂网上新人,大家当然会不以为然,会一笑而过。
       不幸知道些此人——系换岗多地且一贯乐意皇帝新衣还在某“两制之园地”做高管的多年网虫又年事不轻。而其又是在完全不看文本、不问原委、不辨青红的情况下,有意站队,执意帮闲,恶意跳出,所以这篇“尤须尊重”,便不能不讲。
       文学批评与骂绝非等号,网上目下颇多混淆。批评的本来意义是:自由争鸣,坦率无妨,激烈无妨,但一定要重文本,讲道理,说诗词,持尊重。      
      
       尊重,是人与人相处交流的一个规矩,一种美德,一种善良。任由性情攻讦、谩骂以至于疯咬,这是一种人性的恶习与败坏,实属低能卑劣。所以我愿意提示看不惯先生:辨明曲直,知晓分寸,切勿多事,打住粗鄙,纠缠不宜 ,管住嘴,看得惯,才好!
      (2015-0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讨论的零散发言

在学术交流上或文艺批评上,谁都可以评可以批,没有高低贵贱。但须在懂得基础上,亦须言之有故。胡说八道,满嘴忽悠,不懂滥说,应该不行,徒留笑话。

学术无贵贱,前人与专家不是神,都可质疑批判。关键在应是学术的、应是讲理的,而不是凭空乱发,更不可文革式。

理论问题,要严肃起来。总是闲扯,便没了理论。

谈理论,要看基本观点是否符合传统,是否符合当下文艺理论,不看别的。
如果有个人恩怨,而还能公允,这是正道光明;如果有个人恩怨,而不能公心,这是狭隘亵渎;如果有个人恩怨,离开了诗词,又蓄意造谣攻讦,这是宵小之为。
谈已知,对肯定汪精卫那肯定要批判。但如果有人谈爱国而被讥讽“你或许在当时也是汪精卫”——这就是抬杠了!那谁还敢谈反对汪精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北山
我的回复帖你锁了,吟者帖你也锁了。
毛病不大,大致算合理,因为里面都有涉过去。
但在我的帖子里,你说:“要吵找别的地方”!这就不是客观,完全拍错了板子。
我前两贴,都是围绕叶嘉莹理论。但吟者在里面连连谩骂,又链接这里几年前的骂帖。你看到没有?我还发了请北山管管吟者。
但吟者越来越疯狂,又发驳老榆,在里面都为叽骂和纠缠人事,再一次挑起。你制止她了吗?
我因此回复,吟者又来下作,我不得已回答。你却说我吵?
我是吵的人吗?帖子都在这。吟者是什么样的人你不知道?他在这里都干了什么你为何视而不见?
这里需要底线与法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北山首席管管一位难求兀自求版主


北山首席:打扰!
      我在跟帖明知山有虎(吟者)的叶嘉莹有局限性的帖子里言犹未尽,发专帖《驳明智山有虎歪解叶嘉莹》。这是个理论帖子,系对叶嘉莹什么是好诗的讨论,以为应该说清楚。
       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吟者回避正面回答,采取了不厌其烦、大量搬来中诗词一些纠缠帖子来贬低干扰,又捡起这里过往人事纠缠攻击帖子捣乱,以混淆视听,有意贬低。
      这种见异便怒,不谈正题,有意纠缠人事,狭意造谣混淆,蓄意搅闹交流秩序,恶意贬低诗友,歹意歪导交流方向,不但作为一个一般交流者都为不齿,更是一个版主无法无天的卑鄙通行。这是对栏目风气的破坏,对诗友的非法,对理论的亵渎,对坛规的侵犯。
      请北山如法介入处置。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散议诗文

       1、旧体写作中 如何对待“小我”与“大我”?要根据一个时期的创作实践、创作倾向来抉择,当然也是每个诗者的个性审美取向。最好的选择是可以偏重但不可以偏废,要兼顾而不是单一。诗歌是个性的,审美观照不可划一;文艺是自由的,需要百花齐放。就我个人:不忽略“小我”写作,更看重“大我”写作。终极而论,诗人写作不是表现自己,是有益社会,他需要喊出大众的声音,表达时代精神。     
       2、是否“大我”?不在于个人书写与否。而在于所反映的内容、主题及其典型性,在于是否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声音,是否有时代意义。毛主席的诗词是他个人写的然而是“大我”无疑。它是史诗性的,如同一幅中国革命建设的精美画卷。
       3、旧体,继承的主体精神,还是载道言志、忧国忧民、温文尔雅。
      即使网上颇多诗友是为消遣,亦不能自降台阶,起码得闲逸淡泊,友善快乐。
      写诗者习诗者动辄泄戾气、表私愤,这是信由文人通病,亦是文字滥用,更是亵渎思无邪,当戒!      
       4、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似乎有道理,因为文章作法与中华表达就是那么些,跑不出中国文化跑不出中国作法跑不出中国特色;而也确有不少文贼就是抄袭剽窃,时下网上则更多的是以百度和搬运来交流(这其中会有多种情况,出发点以及手法也各异,此处不多说)。
      但是,好文章、出新文章、龙章秀骨、鸿章巨著依然代有大家、代能频出,为何?因为大江有后浪,因为后来者的独自思考、独自发现、独自创作、独自阐释、独自兴发,他们把前人的思想、发现、精神、词句,业已融化在血液里,又在所处的时代生活中、创作中以及学业的专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就形成了自己的东西——这就不能用“一大抄”来涵盖。比如小说,曹雪芹有曹雪芹的发现构成,鲁迅有鲁迅的审美表达;比如戏剧,关汉卿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有曹禺的小《雷雨》;比如散文,庾信有庾信的《枯树赋》,茅盾有茅盾的《白杨礼赞》;比如诗论,古代有古代的诗话,现代有现代的文学理论——都是好作品,合时作,也都是嘎嘎独造。
      所以说,所谓“文章一大抄”的说法,其实是不懂写作甚或是贬低创作,当然也不乏此乃出自于不会写文章而常常实行拿来主义者的一个度人之心。      
       5、看一个诗者是否立得住,不啻看诗艺、技法,更要看他的诗之立意、造境。两者叠起尤后者,反映的是审美。而审美反映世界观,反映情操道德,反映志向秉性,反映经历阅历,反映为人处事。一个肆无忌惮、动辄用胯裆诗、下半身诗以及辱骂诗来放纵攻击网民者,他会是个怎样的诗者呢?流氓涂诗无疑!  
       6、 有诗者完全沿袭了旧文人的劣根,又有新时期的流氓无羁,骂对异议,辱作泄戾,谤为攻伐,把随意、肆意攻击他人当作家常便饭,甚至还为自己的狭隘、龌龊、下流作满意状、当胜利法。这无疑身在鲍鱼之肆,不知其臭、反而为荣,不知其败、反以为胜,斯为诗的堕落,亦是人格的堕落。可悲,可恶,可怜!   
       7、对于网上诗载污言秽语或流氓行为,应该搭眼可识。关键在善恶之心、法纪准绳和道德观念。没有传统道德、不懂现代精神文明、无知法律法规、缺乏公心原则,自然无法识别也不会制止粗鄙卑劣。对流氓行为憎恨制止的,乃文明正气;包庇或纵容辱骂下流的,肯定是丑恶邪气。
       8、 写历史人物或事件,就立意或主题,诗人们会有不同选择(或褒贬或扬抑),这源于文化、立场、三观、品味或者说是需要。但不论褒贬,都要有敬畏,坚持中华风雅,品念思无邪。要尊重古人尤其是已被历史肯定了的著名历史人物,那种把他们拿来做木偶随意春秋乃至只为一骂,是一种轻薄甚至卑劣。     
       9、写什么,与出身、职业有关系,不大。根本在于三观、抱负、胸怀、格局与视野。
      有句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诗词文章上,有宏观视野、怀家国情怀、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古今平民出身、草根出身,比比皆是。
      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光未然、艾青、郭小川、贺敬之、雷抒雁、舒婷等等这些现当代反映了民族之声时代之声的大手笔,其出身,都是普通家庭或者贫民。
       10、有问“中庸之道适于写诗吗”?有说“怎么把中庸之道与旧体扯上了?
       我如是回答:旧体写作离不开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属儒家文化,自汉始,历朝都在为自己的统治积极推崇中庸,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官员和绝大多数士子都是中庸之道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而其中的诗人,也几无例外的都是靠中庸之道来指导而诗,就如同现在我们用社会主义的三观作指导进行文学写作一样。              
       中庸之道,核心内容是不偏离不改变目标,中正平和,强调天人合一,至诚至善,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化精华与传统民族精神,其中正、辨证、和谐、诚信、友善等等,已自然且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基础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指导因素,为十几亿人民信奉和践行。
       中庸之道作为思想、哲学,指导规范文艺当然包括旧体。所谓什么阶级说什么话,所谓血管流出的是血,所谓三观决定审美。同时它又是创作内容和主题,如友善诚信和谐,它们是中国文艺长久或永恒的题材。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散议诗文


      1、旧体写作中 如何对待“小我”与“大我”?要根据一个时期的创作实践、创作倾向来抉择,当然也是每个诗者的个性审美取向。最好的选择是可以偏重但不可以偏废,要兼顾而不是单一。诗歌是个性的,审美观照不可划一;文艺是自由的,需要百花齐放。就我个人:不忽略“小我”写作,更看重“大我”写作。终极而论,诗人写作不是表现自己,是有益社会,他需要喊出大众的声音,表达时代精神。     
       2、是否“大我”?不在于个人书写与否。而在于所反映的内容、主题及其典型性,在于是否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声音,是否有时代意义。毛主席的诗词是他个人写的然而是“大我”无疑。它是史诗性的,如同一幅中国革命建设的精美画卷。
       3、旧体,继承的主体精神,还是载道言志、忧国忧民、温文尔雅。
      即使网上颇多诗友是为消遣,亦不能自降台阶,起码得闲逸淡泊,友善快乐。
      写诗者习诗者动辄泄戾气、表私愤,这是信由文人通病,亦是文字滥用,更是亵渎思无邪,当戒!      
       4、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似乎有道理,因为文章作法与中华表达就是那么些,跑不出中国文化跑不出中国作法跑不出中国特色;而也确有不少文贼就是抄袭剽窃,时下网上则更多的是以百度和搬运来交流(这其中会有多种情况,出发点以及手法也各异,此处不多说)。
      但是,好文章、出新文章、龙章秀骨、鸿章巨著依然代有大家、代能频出,为何?因为大江有后浪,因为后来者的独自思考、独自发现、独自创作、独自阐释、独自兴发,他们把前人的思想、发现、精神、词句,业已融化在血液里,又在所处的时代生活中、创作中以及学业的专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就形成了自己的东西——这就不能用“一大抄”来涵盖。比如小说,曹雪芹有曹雪芹的发现构成,鲁迅有鲁迅的审美表达;比如戏剧,关汉卿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有曹禺的小《雷雨》;比如散文,庾信有庾信的《枯树赋》,茅盾有茅盾的《白杨礼赞》;比如诗论,古代有古代的诗话,现代有现代的文学理论——都是好作品,合时作,也都是嘎嘎独造。
      所以说,所谓“文章一大抄”的说法,其实是不懂写作甚或是贬低创作,当然也不乏此乃出自于不会写文章而常常实行拿来主义者的一个度人之心。      
       5、看一个诗者是否立得住,不啻看诗艺、技法,更要看他的诗之立意、造境。两者叠起尤后者,反映的是审美。而审美反映世界观,反映情操道德,反映志向秉性,反映经历阅历,反映为人处事。一个肆无忌惮、动辄用胯裆诗、下半身诗以及辱骂诗来放纵攻击网民者,他会是个怎样的诗者呢?流氓涂诗无疑!  
       6、 有诗者完全沿袭了旧文人的劣根,又有新时期的流氓无羁,骂对异议,辱作泄戾,谤为攻伐,把随意、肆意攻击他人当作家常便饭,甚至还为自己的狭隘、龌龊、下流作满意状、当胜利法。这无疑身在鲍鱼之肆,不知其臭、反而为荣,不知其败、反以为胜,斯为诗的堕落,亦是人格的堕落。可悲,可恶,可怜!   
       7、对于网上诗载污言秽语或流氓行为,应该搭眼可识。关键在善恶之心、法纪准绳和道德观念。没有传统道德、不懂现代精神文明、无知法律法规、缺乏公心原则,自然无法识别也不会制止粗鄙卑劣。对流氓行为憎恨制止的,乃文明正气;包庇或纵容辱骂下流的,肯定是丑恶邪气。
       8、 写历史人物或事件,就立意或主题,诗人们会有不同选择(或褒贬或扬抑),这源于文化、立场、三观、品味或者说是需要。但不论褒贬,都要有敬畏,坚持中华风雅,品念思无邪。要尊重古人尤其是已被历史肯定了的著名历史人物,那种把他们拿来做木偶随意春秋乃至只为一骂,是一种轻薄甚至卑劣。     
       9、写什么,与出身、职业有关系,不大。根本在于三观、抱负、胸怀、格局与视野。
      有句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诗词文章上,有宏观视野、怀家国情怀、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古今平民出身、草根出身,比比皆是。
      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光未然、艾青、郭小川、贺敬之、雷抒雁、舒婷等等这些现当代反映了民族之声时代之声的大手笔,其出身,都是普通家庭或者贫民。      
      10、有问“中庸之道适于写诗吗”?有说“怎么把中庸之道与旧体扯上了?
       我如是回答:旧体写作离不开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属儒家文化,自汉始,历朝都在为自己的统治积极推崇中庸,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官员和绝大多数士子都是中庸之道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而其中的诗人,也几无例外的都是靠中庸之道来指导而诗,就如同现在我们用社会主义的三观作指导进行文学写作一样。              
       中庸之道,核心内容是不偏离不改变目标,中正平和,强调天人合一,至诚至善,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化精华与传统民族精神,其中正、辨证、和谐、诚信、友善等等,已自然且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基础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指导因素,为十几亿人民信奉和践行。
       中庸之道作为思想、哲学,指导规范文艺当然包括旧体。所谓什么阶级说什么话,所谓血管流出的是血,所谓三观决定审美。同时它又是创作内容和主题,如友善诚信和谐,它们是中国文艺长久或永恒的题材。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  关于讨论
厚道宜将成善解,休拿揣测作争鸣。
纠缠不必行谗刻,摆渡焉能塑叡明?

回答金筑子与北山

       金筑子与北山在我发《“大我“与“小我”》上帖言说,“从诗的角度讲,一切大我都是老干体!表现小我才是诗!       北山钓者其后附和金筑子道:“说的有道理,老榆先生所举小我诗例都是古典诗词,所举大我诗例都是现代诗,把旧体与现代“这两类诗体对比不合适”。
       ——不得不说,这种妄下断言,是极其荒谬的。讨论,总须顾及史实,总得凭及客观,不能张嘴就来。
       随手举例,就诗人,屈原、高适、岑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范仲淹、王安石、陆游、文天祥、辛弃疾、关汉卿、王世贞、于谦、丘逢甲等等,他们的诗,更多的显示了“大我”。他们的特点:一致的爱国,共有的体民,强烈的憎恨不道,在艺术上都有建树。如此诗人,如此歌咏,是“老干体”!?

       “大我”“小我”,著名诗人大诗人都会有,“大我”会更多些;一般诗人小诗人,“小我”应占多数,也会有“大我”吟咏。
       屈子是“大我”咏叹,如《离骚》、《天问》、《怀沙》等,所以“诗魂”,因为“香草美人”和“美政献身”;老杜也基本是“大我”歌唱,如《北征》,《三吏》、《三别》等,所以“诗圣”,因为“忧国忧民”和“沉郁顿挫”;乐天“兼济天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这是他写作实践的座右铭;放翁“慷慨激昂”,“他忧的是国家是有骨气的爱国诗人”,周恩来这样评价他;稼轩始终把 ”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书写主题,风格 ”豪放胸阔,激情飞扬”,“词中之龙”高昂;蛰庵以怀念台湾和感愤时事之作为最,”气壮而志奋,情真而意切”,“君诗真天下健者”不让。

       诗人的诗,与出身有关,更与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和代代相承的诗教诗宗有关。真正的诗人,他们不会只有自己,或只有苟且,还有远方,更有载道言志,更有家国江山。
       “两类诗体对比不合适”——谬矣!旧体与新诗,尽管形式不同。但它们都属炎黄,同属一种文化,同属一种文字,同属一种伦理。文化基因是相同的,血脉是相同的,骨骼钙质是相同的,精神传统神韵气质一脉相传,而诗歌随着社会发展,它之关注它之表达它之情操,会越来越具人民性越来越有时代感越来越富于家国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   听流亡曲于九一八
   听讼忧愤响,心海祭国殇。
   泪耻当勿忘,欣梦必自强。
   樱香伏戾悖,鹳信跪惭惶。
   世上杂善恶,齐平惟战狼。
                  2021-09-18


诗歌中的“小我”与“大我”


       诗歌中的"小我"与"大我",自现代文学以来一直是诗界颇具争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所谓“小我”,即诗创与诗篇中的个体作者表达的完全是自己、一家情怀,在五四以前尤较早的诗歌中多见或者说呈普遍。这样的吟唱,是真挚、朴素、个性的。《诗经》中的诸多篇什皆是,如《国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在从《诗经》的集体分别吟唱 转而到了个人放声歌唱的时代,屈原是一峰崛起的引领者,其《离骚》、《天问》等等,无不是个性化的纵情宣泄,大写自我。而到了唐宋,中华诗歌已呈群星荟萃,星光灿烂,王维、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等等,尽显风神骨韵,各具气度光采,每一个,都是与他人有别的自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自信与自负只能是诗仙;“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喜怒哀乐不能不是诗圣;“身似不系之舟,问汝一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如此从容旷达 ,必苏轼无疑;“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如此英雄气概,自是陆游。
       所谓“大我”,即诗创与诗篇中不仅仅是诗者自己,它表达了更多人的情感,述及了家国情怀、时代精神。这样的写作,是拓展、恢弘的,也是取向更为广阔、价值更有意义的审美观照。郭沫若的《女神》,是时代对于旧世界的愤恨与批判;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民族尊严的呼唤与斗争;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是中国人对近代列强野蛮掠夺的控诉;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千千万万个儿子对于母亲和故土的思念与感恩;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是困难时期新华人的励志之歌;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是新中国对好人的定义和推崇······这些如果只是发于和表达一己之情,或者都仅仅理解为自我歌唱歌唱自我,那这些篇什将大为失色,也绝不会为人们仰为经典并被人民争相传唱。

       在认识论上,无论“小我”“大我”,大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体,只是程度上会有一定区别或较大区别。但也确有特殊,某些“小我”,是远离了客观,远离了生活本质;也确有某些“大我”,不够真实,沦为假大空。
       在艺术审美上,无论“小我”“大我”,都可能反映人生,揭示社会,竖起真善美。但真正担负重大与积极,成就世代不朽,无疑更多的应该是显示“大我”的写作,因为它反映的是社会主流,体现的是时代精神,喊出的是民族心声,表达的是人民意愿。
       在哲学上,无论“小我”“大我”,都是个性的。但只有可以揭示事务和社会本质的个性诗歌,只有可以更为广阔反映民族与国家精神的个性艺术,才是最积极最正能最可美育最有教化意义的个性咏叹。当然,我们并不因此而排斥和否定健康积极的“小我”写作。

       现代以来“小我”与”大我”的争论与矫正,都是源于诗歌创作在“小我”与“大我”之间的此起披伏、此消彼张,这也是诗歌实践与发展的自我调节。当诗歌创作过于倾向于“小我”,诗歌沉湎于风花雪夜恣肆于灰色自由无度的时候,就会有人呼吁诗歌要表现“大我”,要反映时代;当诗歌创作一味侧重于“大我”,诗歌出现“概念图解”的时候,也会有人纠正,诗歌要讲个性,要有“小我”。

       看大师们怎么说:
       臧克家:“情感与生活同构,‘小我’与‘大我’通融,个人与时代想通,历史与未来相连。”
       艾青:“诗人的‘我’,很少是他自己。大多时候,是借‘我’来传达一个时代的感情和愿望。”
       朱自清:“表现自己,实是文学的第一要义。”
       郭沫若:“个性最彻底,文艺才是最具普遍意义的”。“但抒情不只是抒个人的情,是抒时代的情、大众的情。”
       高尔基:“诗人是社会的回声。”
       托尔斯泰:“每一个人都和其他人不相似,因此他的这种感情对其他任何人来说都将是独特的。”
       别林斯基:“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欢乐是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是为社会和时代而代言。”

       如何对待“小我”与“大我”?要根据一个时期的创作实践、创作倾向来抉择;最好的选择是可以偏重但不可以偏废,要兼顾而不是单一。诗歌是个性的,审美观照不可划一,文艺需要百花齐放。就我个人:不忽略“小我”写作,更看重“大我”写作。终极而论,诗人写作不是表现自己,是有益社会,他需要喊出大众的声音,表达时代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2-8-1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假诗”之症结略议

       旧体要旧。旧在要遵依旧体形式,诸如格律、对仗、韵律······这不能含糊,必须恪守;旧在要继承传统的表现方法,诸如富于形象、讲究立意、章法严谨、音韵律动、含蓄蕴藉······这不能背离,要继承发扬。
       而旧体一定得有新,所谓把新酒装在旧瓶里。就是当代新创旧体的内容,一定是新的,是当代的,是民族的,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二十一世纪复兴中国的生活、思想、情感和精神——这是基本原则也是根本原则。有此,旧体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焕发青春,才于今有益;无此,旧体将不过是一具僵尸,一文不名,因为于当下无益。      
       有诗者爲诗,为诗友诟病“造假”。假在哪里?
       所谓假,不在诗者所吟所赋是否亲历,是否亲见,是否来于想象或编造。旧体是文学,文学可以想象,尽管旧体篇幅短小,联想和想象以至编造,依然不可少不可没有。但所想象和编造,必须合于现实生活而不能有悖或有隔。
       有诗假之问题:在于模仿,确切说在于脱离现实的模仿,再具体说,在于离开现实生活现代情感现代精神而非要搬来古人诗句模仿古人生活造出古人意境抒发古人情思——酒瓶依然装的是旧酒。这旧酒材料不佳酿造低能又进行了颇多的笨拙勾兑,这酒因此而不伦不类不香不醇寡淡无味不辣还酸——假,便由此而产生了。
       时下很多旧体泥古不化,语言、氛围、意境,完全是古人的,因而被颇多的人们批评为“新古董”或者“假古董”。就像很多造假的文物,形容、气色、铸字、烧制,几乎可以鱼龙混杂瞒天过海,但一经行家过眼,假便无处躲藏。价值,那当然是天壤之别。
       而本文所提假诗,还远远不如上述的“新古董“”假古董”。上述新假古董就旧体写作,能力是成型的技巧是成熟的。本文所提之假,搭眼可见在写作旧体还处于模仿阶段,很多时候是盲目“拿来主义”,生搬硬凑,捉襟见肘。具体问题在:硬要搬来其实是偷运古人的某个句子、某种情绪、某种风格而搞时代穿越,造成构思混乱,拼盘成篇,意象残缺,乏东少西,互相矛盾,一如刻舟求剑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为袭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为模一种情绪一种意境,为仿一种味道一种风格,浑忘时代,今古换位,情绪移植,意象混淆,风格乱搭,勉强成篇······这是有假诗的问题症结所在。
       旧体,不但有个在技巧和表现上再出新,更有在内容上必须装新酒,一定得表现当代生活,不能不是时代的情感和精神的记录。这,既是旧体写作者爱好者应该信守追求的原则、方向,也是旧体生存、壮大以及能够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的根本出路。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8-8 0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