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作词十法疏证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造语
可作乐府语、经史语、天下通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未造其语,先立其意,语、意俱高为上。短章辞既简,意欲尽;长篇要腰腹饱满,首尾相救。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格调高,音律好,衬字无,平仄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以上乃可作之语三种。乐府语指文雅之语,义详下文“构肆语”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氏《曲律》中有“曲禁”四十则,经史语其一也。王氏之所禁,而为周氏之所尚,于此亦可见元明曲境变迁之一斑矣。盖元曲恣肆奇诡,无所不至,经史百家,俱供驱遣;明以后曲,境地愈趋愈窄,同一经史语,一尚之而一禁之者,此也。又所谓经史语,可作两解:一指经史成语,即下文所谓“全句语”曲中不妨引用;一指经史句法,则曲中无模仿馀地。黄周星《制曲枝语》云:“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其意盖谓曲中须少用文言,多用语体。“圣籍”云者,不应指经史成语,特指经史中之句法与材料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通语,指当时天下通行之语言。原书周氏自序中赞关、 郑、白、马之作云“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即谓此也。王氏《曲律》云:“北曲方言时用,而南曲不得用者,以北语所被者广,大略相通,而南则土音各省郡不同,入曲则不能通晓故也。”其说并足为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辞既简,意欲尽”,“尽”乃详尽之意,谓辞既已简,意则不可以不详备周至;非谓穷尽,可以一泄无馀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腰腹鲍满”即元乔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之“猪肚”也。“首尾相救”即王氏《曲律》论句法中所谓“上下引带”之说也。至清人刘熙载《艺概》,则易首尾舆腰腹为始、中、终,谓“始要含蓄有度, 中要纵横尽变,终要优道不竭”。“纵横尽变”即寓于饱满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是曲之自然态度。盖词经解放而为曲,原以能俗为主,但曲为合乐之韵文,曲调之句法又釐然有定,若一味求俗,至于纯用语体,则又势难处处合调,虽有衬字辨法,终不足以救济,有非杂以文言不可者。于是曲中以俗为主,又须以文为辅,一种不文不俗,亦文亦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之情形,乃一定而不可移易矣。周氏谓“太文则迂,不文则俗”,犹非探源之说。
“音律和”,明陈所闻《北宫词纪》所引作“音律好”。《词纪》卷端 列(〈古今品词大旨》一篇,即转载十法之大概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作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自“俗语”以下,共列不可作之语十三种。俗语、谑语二禁,徵之元人之作,或周氏己作,皆不合,不必禁也。下文既有“构肆语”一条,则此处之俗语更可省。蛮语指粗蠢狠戾之语,嗑语指唠叨琐屑之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1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