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8-2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王骥德《曲律》及范善溱《中州全韵》内,除用周氏平分阴阳外,去入亦皆分阴阳。至清周昂重订《中州全韵》,沈乘鏖编《韵学骊珠〉〉,则上声亦分阴阳,于是平上去入四声,倍而为八声矣。又王氏《曲律》于上声有阴阳通用之一例,周、沈诸书均因之。王氏且力 诋周德清阴阳仅及平声之非,又或谓元时曲家,去上未尝不分阴 阳,周氏特畏难省之耳。窃意元曲唱法,究竟如何,王骥德时,即已不传,王氏等所论者,均就当时昆腔情形立言。昆腔之南北曲中. 上去虽必分阴阳,但难以绳元时元曲之歌唱亦复如是也。周氏在 当时乃精于音律之人,于此处明谓无阴无阳、无阳无阴.自序舆起 例之中,亦一再言之不已;观于后文评论定格四十首内,又绝无一 语涉及上去之阴阳者,是绝非畏难苟安,或含糊囫囵之辞明矣。疑 上去入之析阴阳,在元时北曲之歌乐中,必用不到,故周氏此处专 论当时曲乐者,乃谓上去不分阴阳,未必周氏不知其有阴有阳也。犹之四声之入,北曲中无之,故周氏曰无入声,非周氏不知声之有入也。王氏之诋,正可不必。近人王季烈《蟥庐曲谈》论度曲,谓北 音本无阴阳,故阴阳在北曲中,不必分别。其所言去元时北曲之情 况益远,更不可一概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