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作词十法疏证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康海刻《太和正音谱》,卷端附载十法,乃将五法入作平、六 法阴阳,归并于第四法中,但又删去定格,而径曰“作词七法”,已嫌 湮没古人面目。至于王世贞《曲藻》内,附载十法大义,仅立九目, 删去知韵与入作平,而增去上一条.则益为割裂窜乱,毫无足取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知韵  
  无人声,止有平、上、去三声。
平声  有阴,有阳;入声作平声俱属阳。
上声  无阳,无阴;人声作上声亦然。
去声  无阴,无阳;入声作去声亦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中原音韵》周氏《自序》云:“夫声分平仄者,谓无入声,以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也。派入三声者.广其韵耳,若有才者则本韵自足矣。”又曰:“字别阴阳者,阴阳字平声有之,上去俱无。上去各止一声,平声独有二声:有上平声,有下平声。中略平声俱有上平、下平之分,但有有音无字之别。且上去二声,施于句中,施于韵脚,无用阴阳,惟慢词中仅可曳其声耳,此自然之理也。”又原书“起例”曰:“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者,以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耳,然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凡此周氏所言,意属一贯。盖声祗分平仄,平独分阴阳;入派三声,以广押韵,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与此处知韵一节所言,意义作用,俱极相合。惟北曲创自金元之北人,北人发音无入声,故韵亦因之。入派三声,虽为广韵,亦北音本有之事实,而后始可。周氏所谓“言语之间还有入声”者,盖就朔南大体而立言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戈载《词林正韵》云:“周德清《中原音韵》列东钟江阳等十九部,入声则以之配隶三声,例曰‘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以予推之,入为哑音,欲调曼声,必谐三声,故凡入声之正次清音转上声, 正浊作平,次浊作去,随音转协,始有所归耳。高安虽未明言其理,而予测其大略如此。”是亦疏證周氏之意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王骥德《曲律》及范善溱《中州全韵》内,除用周氏平分阴阳外,去入亦皆分阴阳。至清周昂重订《中州全韵》,沈乘鏖编《韵学骊珠〉〉,则上声亦分阴阳,于是平上去入四声,倍而为八声矣。又王氏《曲律》于上声有阴阳通用之一例,周、沈诸书均因之。王氏且力 诋周德清阴阳仅及平声之非,又或谓元时曲家,去上未尝不分阴 阳,周氏特畏难省之耳。窃意元曲唱法,究竟如何,王骥德时,即已不传,王氏等所论者,均就当时昆腔情形立言。昆腔之南北曲中. 上去虽必分阴阳,但难以绳元时元曲之歌唱亦复如是也。周氏在 当时乃精于音律之人,于此处明谓无阴无阳、无阳无阴.自序舆起 例之中,亦一再言之不已;观于后文评论定格四十首内,又绝无一 语涉及上去之阴阳者,是绝非畏难苟安,或含糊囫囵之辞明矣。疑 上去入之析阴阳,在元时北曲之歌乐中,必用不到,故周氏此处专 论当时曲乐者,乃谓上去不分阴阳,未必周氏不知其有阴有阳也。犹之四声之入,北曲中无之,故周氏曰无入声,非周氏不知声之有入也。王氏之诋,正可不必。近人王季烈《蟥庐曲谈》论度曲,谓北 音本无阴阳,故阴阳在北曲中,不必分别。其所言去元时北曲之情 况益远,更不可一概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别写评打断,待我陆续发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2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 发表于 2019-8-24 11:10
中原音韵作词十法目次
一、知韵。二、造语。三、用事。四、用字。五、人声作平声。六、阴阳。七、务头。八 ...

作词十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24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 发表于 2019-8-24 11:11
套数
双调夜行船秋思
按周氏原书无目,此据十法之内容列之。周氏称定格四十首,应连合小令与套数两种而言, ...

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9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2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书名曰“作词十法”,实乃“作曲十法”。因古人词以言文,曲以言声,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二者分别,不如后世之专。故元人周德清于《中原音韵》后,论作曲之十法,即名曰“作词十法”也。元人论作曲法,传世者极罕。周氏此篇,颇具条贯,末又选声文并美之例四十调,精加评判,示学者以楷则,尤为难得。惟原文措辞甚简,又义有未尽,兹辑元明以来诸家论说,详为疏證.如“务头”等,具说甚赅。于四十首定格则尤加意考订,用康海刻《太和正音谱》本、陆贻典钞本等校过。卷末复钩稽全书要旨,列为条例十五则。于是此寥寥之十法,乃成为一简要之曲论,而兼为一简要之曲选与曲谱矣。其说详见序文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99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8-24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 发表于 2019-8-24 11:10

兹所以疏證《中原音韵》“作词十法”者,取其为元人之说元曲也。宋之词、元之曲,都属创始,而又专精。 ...

词曲之在宋元,犹乱弹俚唱之在今日,习之者多,善之者众,出口成法,属耳为师。孰不恽烦而为之谱者?故自来不闻词书中有宋律,曲书中有元谱也。其事虽不悉由于此,此要其主因矣。夫谱虽不必需于元人,而实需于后世,乃周氏当元际不应需谱之时,竟有切需于后世之谱之制。是有此一谱,于元人或为难掩之羞,于今人则为幸得之惠也。其书既以曲韵而兼曲论,又以曲论而兼曲谱,今之人亦既享兹意外之惠,顾可以不省其详欤?又按其所列四十首定格,多声文并美者,不同后人之谱,仅顾韵律,不顾文律也。则周氏兹作,盖以一书而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览者更未可以浅量之矣。特原篇所述,文有艰乖,元明相传,字多舛失,兹加疏證,亦尚未能一一精尽。要崇其为元人之论元曲,翼而播之,是所旨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2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