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之达

五律 大连日本风情一条街

[复制链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碎话(没写完——暂存) 自由 自由是相对的,并非绝对。 无疑须有言论自由,对话自由,学术自由,创作自由。但这些自由,是在遵守社会主义价值观、遵守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条件下拥有的。也因此,任何一个文明所在,都不会允许有谩骂自由、闹乱自由、腥臊自由、暴力自由、造谣自由、泄愤自由、报复自由和邪恶自由。 批评 这个武器目前钝而多锈,这个作风已接近异化,官场如此,社会如此,网上颇多时候不止马尾穿豆腐尤其“糟的很”。 不知批评为何物有之,听不得批评有之,闻批评即怒即耿耿即纠缠谩骂有之,滥用邪用批评有之。 批评须善意,不是无情打击,批评不是批判。可坦率,亦可尖锐,独不可恶毒。批评须道德,不是造谣,不是毁人,不是侮辱,不是蹂躏。批评须平等,不可训斥,不能你打我听,要有尊重,要开通相互批评。批评要讲政治,出公心,为建设,重事实,依大道,讲求方法,开诚布公,不是为私见,拉关系,扣帽子,打标签,泄私愤,图报复。 对话 网上诗词原创,理论讨论,版务交流,对话是基本形式,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 对话的基本点有三:一文明,二平等,三公心。 没有文明,盘踞的就只能是纠缠和谩骂;没有平等,武断、非礼、训斥、打压等便接踵而来,不平也随之而来;没有公心,矛盾会层出不穷,关系会不断恶化。 对话的一种高贵,是倾听,没有倾听不会有大度,自然不会引来真正的对话。对话的一个原则,是要人把话讲完,畅所欲言,言者无罪,只要不是纠缠不是攻击,呵斥休矣,霸道不可。 管理 有人群集结就有人际管理,放弃管理就等于不要公共秩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王维《使至塞上》中一联。对大自然有高度审美力且又长于写景的王摩诘,只用了寥寥十个字,便凝练、准确而传神的活画出一幅大漠夕照图。画面宏阔,意境雄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曹雪芹也借香菱之口不禁赞扬:“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 看似无理的“直烟",大多注家认为,这"烟"并非“炊烟”,而是“狼烟”。段成式《酉阳杂俎》:“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宋陆佃《禆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袁行霈在古代文学史中讲:“狼烟浓重故直,可见‘直’字是有根据的”。 对这些阐释,我在很长时间,自然是相信的。但在一次与一位长期生活在张掖地区的军旅朋友闲聊边塞诗中,我思维中“直烟”是“狼烟”的概念,被颠覆了。朋友说,他多次途经居延地区,那里是巴丹吉林沙漠腹部,浩瀚沙海,一望无边;从祁连山蜿蜒而下的弱水河由南向北横穿沙漠,注入居延海。春秋两季,漠上常有旋风出现,旋风卷起沙尘直上云霄,上下粗细相当,像一根移动的立柱,与横在地面上的长长弱水相交,印象极深。他接着说,王维“大漠孤烟直”的“烟”,很可能是“尘烟”而非“狼烟”。朋友的这番话让我震撼,我后来又读这诗并联系王维出使背景,以为朋友所言不谬。 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使至塞上》背后,就是这样一种政治历史情况。这样一种背景,已经很明了:唐军大胜,边情和缓。如此形势,何来"狼烟"?而诗中“都护在燕然”,也明白的表达,河西节度使在燕然山前线。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远离前线的边塞,又战役已经结束,客观的说,是不应该有报警的“烽烟”的。还有,“孤烟直”也透露一些端倪。我们知道,“烽烟”用来报警,一般都是由多个连接来传递消息的。王维写的是“孤烟”,作为了解边塞生活的诗人来说,应该不会用“孤烟”来描写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腾腾上升的“烽烟”。而“孤”对“尘烟”来讲,应该是再恰当不过。朋友又说:尘烟出现的时间、地点不固定,但同时视野中出现两或两个以上的烟尘柱,极其罕见。 而从诗中颈联所创造的意境氛围来说,是营造一个奇丽壮阔静美的边塞画图,此处如用了“狼烟”,将大煞风景。长于山水的诗匠,是不会不深谙此理的。 为“孤烟直”作注,与众家不同的有清人赵殿臣。他说“边外多回风,其风迅疾,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我以为,这种理解,更应该接近王维当时的真实感受,是合乎实情实境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话网上 一、遵守社会、遵守公共,即便比人低一级的动物们,也晓得这是规矩。 二、祖先从树上跳下来之后不久,便穿上了衣服;而现代人绝非个别,却总喜欢裸奔。 三、敬人之后,可以收获被敬。屡屡有伤害,这个世界上的东郭先生,就会越来越少,因此要戒避狼性。 四、要形象,颇多动物都懂;但要斯文,人类也是一部分人才知道。 五、屡败屡战是韧劲,屡警屡骂是劣质。 六、与地位、金钱、才能和知识不会给人带来被尊重一样,以为当版主、会诗词、帖子多、出语惊人便能博得好形象,别人即仰视,这是愚蠢。网上被人尊重的基本条件大抵是:与人为善,出语有道。 七、“做文做人当平正,人品心术勿矫饰。” 八、“有错既改为君子,有非无忌乃小人。 ”九、裸奔不是艺术;辱骂不是战斗。 十、高贵之气不可无,下流之心不可有。 十一、文明社会比的是尊严,不是比谁不要脸。 十二、一个没有社会之心,没有公共道德的人,谈什么都苍白,都虚伪,自然也不会有可信度。 十三、信矣!唯小人与女子最为难养也!圣者圣言。 十四、网上缘何下流多?小文人多,无行者前赴后继使然。曹氏所论文人无行,于今愈演愈烈。悲哀! 十五、对号入座不是好习惯。文人小文人准文人的脆弱、虚弱和不智,就是神经兮兮、疑神疑鬼、敏而无断,然后对号入座。对号入座可怜,对号入座后无德重操故技,痞子骂人,发疯发泼,则是卑劣可恶了!“对号入座论”,也常常成为龌龊发泼者的继续进攻或自我掩饰的理论,即宵小们总是在骂人喷粪后,洋洋自得而色厉内荏的来一番狼理论:“请不要对号入座呦!“ 十六、一个栏目纠集什么样的人,这首版就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栏目习惯于干“什么”,这个首版就是那“什么”。 十七、一个阳光灿烂、和谐文明的园地,首版与版主们的良好品德是不言而喻的;以诗词原创为主却集聚腥臊、泼皮、无赖,任由污言秽语,嘈杂闹骂,使绿色全无,德行全无,这无异于臭水沟、垃圾站,这是诗坛的耻辱,也是文明的耻辱! 十八、诗是可以说明格调的,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诗,诗如其人。一贯射骂者,必是无行人。一生阴骂者,此生无德人。 十九、诗是重要的,诗词理论是重要的,但写诗或研究诗词理论的假若不能首先做个好人,倘无德,那这诗这诗词理论在他那里便甚么都不是。有一点点诗词小技或具备一点点文化的流氓,操蛋性要大于一般流氓,更有欺骗性,它可以混迹于文化圈:我是湿人啊! 二十、此处固然是诗词论坛,然涂鸦终究为小技。娃娃因此井台尿尿,是让大人们莞尔嘴角的,这是夜郎自大。夜郎自大不是无知,便是病态。倘小技又无行,不知滑稽者骄傲的资本是甚么?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专业为诗,是很普通的职业,并非甚么高级劳动,是三百六十行里的其中之一。而业余,就更不必浇橈。首先得是人,然后才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对湖南老主持万佛山上联 在网上看到了消息,也看了学鸣兄的这转帖。 “有钱修庙”,这是城市建设的一个惯例,历史如此,于今尤烈。如何理解:善事需要,宗教文化需要,拓开旅游业需要······当然也确有不少夹杂其他,或为私,或公私兼半······ 这主持,大手笔。不是出对,而是挥金。一个县城,一个县城的庙宇,一个县城庙宇的对联,居然悬赏100万人民币征对,应该颇有气魄。 这上联就文字,平实,几个方位名词有嫌呆板,重复。就风格,不具文人高雅诗意,确有匠人通俗实用。 即便如此,要对好下联,也并非容易。难在顶针递进、回环踢踏,还难在意思要和,不能“拿来”个数字就字面是对上了就表意八竿子扑棱不着风马牛不相及。 方才琢磨了下,也凑个热闹。 如果一旦一不小心获奖,我的奖金分配是:三分之一给论坛是为资助;三分之一给百家出版百家论坛论文全集并留出部分作理论版优秀论文奖;三分之一给我两个孙子买足天下有关对联书籍及对联作法以确保下一次百万征联夺魁拿冠。 玩笑。 下面献丑: 万佛山中万佛寺万佛寺内万佛塔万佛塔里供万佛佛佑民安国泰 南楚地上南楚通南楚通边南楚风南楚风头兴南楚楚维政美疆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头雁在评寸草晨露的一个句子时说 : “ 区分句子的语法成分,应该是小学低年级的课程。 最近,我发现有个别诗友对这一基础知识的掌握似乎很薄弱。导致对一些病句的判断分析的模糊和争议。我认为有必要把这个基础知识拿出来,跟大家一道重新温习一下。 在重温之前,首先举一个指代不明病句的实例: (我喜欢苏东坡)的(庐山)七绝,‖[他] 揭示了“理”。 ==== ----- ~~~ 分别用()、||、[]、=====、------、和“~~~”标明了主谓宾和定状补,其中“他”是谓语“揭示”的定语,同时,也是主语“七绝”的补语。摘取句子的主干,以上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是: “七绝揭示理” 病句辨析: 1.从逻辑上分析,谁揭示了理?也就是说,到底主语是谁?显然,是七绝这首诗,揭示了“理”。所以,“七绝”是当然的主语,“七绝”不能用“他”人称代词指代。只能用“它”指代。 2.从语法结构上分析,无可争议,他,是谓语的状语,同时也是主语的指代补语,主语是“七绝”,这里的“他”显然是指代“七绝”的。所以,是错误的。 病因结论: 逻辑混乱和指代不明。” ——以上,是云头雁主贴《分析病句》正文。他分析的相当主观,错乱不堪。我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没发言,就是要看看其他诗友的意见。也觉得一个模特走的大讲下去“。 我的分析如下: 1、这其实是个复句,因果复句,前后句都有主谓宾。寸草无错,针叶林分析的正确,云头雁以其昏昏。叶兄分析过的我不涉及,我拾遗这个荒唐混乱不堪的其他有关。都为常识性错误。 2、”’他‘是’谓语‘‘揭示’的‘定语’”,大谬!定语,是用于修饰限定说明名词、代词的,不会用在动词“揭示”前头。 3、”他“,是主语,不是补语,一个句子中(兼语句除外),一个语法成分不会一肩二职。 4、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构成,也有指示代词,但不会用人称代词。本句”他“,是主语,不是状语。一个”他“字,在一个复句里,被云头雁任命了三种身份,云头雁未免随心所欲的令人莞尔——就如此置客观规律和语言科学而不顾? 云头雁标的是”第一讲“,我们当然非常欢迎云头雁继续教下去。但这一讲,则的确是完败的:错谬混乱不堪!,应该中了云头雁自己文章刚开头的那句判断还不如。 我还有个建议,倘再讲,一定要用论坛里的文章和诗词,不要转移教材(此前有版主给你那删除了,论坛不支持没意义而有嫌借他人成果取宠舆论的行为)。再,一定要事先磨好枪,有的东西记准了搞对他,千万不要误人子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必须坚持正能量
      

        文学的认识功能、美育作用、教化因素,决定了要讲正能量拒绝负能量,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旨之一,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     
       其实世界文学的主流也是这样,不会有明显反差。如果文学以宣传暴露色情、暴力、野蛮、倾轧、颓废、自私、虚伪和丑恶为基本任务,那人类发明文学岂不是自我作践?自我沉沦?
       针对个别网人有关拒绝诗词正能量的提法,我们旗帜鲜明的宣示正能量。拒绝文艺正能量,如果不是无知,便是另有企图,这是个很简单的文艺“为甚么”的问题。
       “正能量”,属于文学观问题,属于诗词观问题,其实质,就是我们传统的“载道言志”,就是现代以来的“真善美”,就是“主旋律”,就是“健康向上”······
       以“空谈政治”来否定正能量的文学意义诗词意义,其实是对文艺理论的懵懂。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所有观点岂不都是与文学“八杆子打不到的‘政治’”?找来七十多位文艺翘楚谈“新闻”岂不多余?对于正能量,搞理论的要坚持,搞创作的更要坚持。
       坚持文学正能量,就作品。 一要紧跟时代。有时代性,才会更具正能量。富有时代性,才有先进性和鼓舞性。一些诗词爱好者或旧体写作者,写作状态疏远时代,在旧纸堆里寻意向,在泥古思维里找主题,利用僵死的词语强说愁,玩弄章法结构凑诗词,这绝不会有时代性。     
       二要积极反映生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生活需要文学观照。不能能动的客观的真实的反映当下生活,文学必是苍白的、乏力的。有把文学和生活对立起来,强调远离,追求纯粹,其实是一种浅薄和懵懂。文学是大众的,虽然强调以个性来反映,但这个“我”应是大我,具备“大我',才可以把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揭示出来,才可以完成生活代言或成为“书写社会历史的书记官”。
      三不可以弱化道德力量。几年来在网上总是听到,“诗词无关道德”,“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地”,这如果不是出于无知,那就是出于歹意。世界上有任何一种文学可以离开道德吗?人类社会是文明的,文明即在于,是有道德伦理在左右的。人类如没了道德伦理,人类与动物类何异?文学是反映人和他的社会的,很自然,道德伦理像水与空气一样渗透弥漫在文学中不可分割。网上的诗词创作,对于权力、金钱等反映上,是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的。而有的则完全陷入个人的仇恨和攻击,用诗词来谩骂、辱骂和攻击等暴力和下流屡见不鲜,有的还很猖獗,这反映着流氓文化和流氓习气在诗词写作上的泛滥,这恶习占一定面积,这是需要给于以严肃批判和制止的。
      四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如何面对历史,面对古文化,面对历史人物,涉及传统,涉及价值观,影响当前,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以来,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戏说”、“割裂”和“颠覆”。“戏说”的篡改了历史,制造“狗血”,这是对历史的轻薄和不负责任。割裂时代、割裂历史,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习马握手了就否认中国共产党的过去奋斗,用所谓西方“人性”攻击毛泽东的不民主等等,这都是割裂历史。为秦桧翻案,找岳飞缺陷,给汪精卫叫好,说林彪冤屈,这是颠覆美丑,颠覆忠义。
      坚持正能量,不是否定文学的反思与批判功能。深刻的反思,准确的批判,对社会和人群有益。但这应该把握好立场,即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站在真善美的立场,肯定主流,肯定本质,鞭打黑暗,揭露丑陋,唤醒人群,向往光明,汲取力量
      坚持正能量,不是不要中能量,也不否定低能量,但一定是拒绝负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邪a原作: 北山钓者近期发了篇《两个格律体系》,文中言唐代格律与王力格律是两个体系。对这结论,预期另文驳议。本帖仅就北山钓者所讲的“两个故事”,略作评议。 北山说:“我先讲个关于红楼梦的故事。据说红楼梦脂本发现之前,读者一则以为程甲本是红楼梦原著,直到上世纪发现了甲戍本,再经胡适之先生大力介绍,人们才知道红楼梦原著本来面目与程甲本是大相径庭的。”   “同样,在《金瓶梅词话》发现之前,人们以为经删改过的《金瓶梅》就是原著,直到《金瓶梅词话》重新面世后,逊色不少的《金瓶梅》就被弃之墙角。” 北山这“故事”,让我对这位理论版的老客、自称研究《文秘镜府论》“近十年”之久的空海追随者,生出极大的惊诧和遗憾。 众所都知,红楼梦有多个版本,这是因了满足阅读需要以及作品存在年代久远之故。 甲戍本,是胡适的意外发现。它是目前最早的版本,制于1754年,仅存16回,多有眉批、侧批,其因了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字样,得名甲戌本。此本颇为红学界重视,亦有争议,价值主要在批语的资料意义。很多专家譬如冯其庸等认为,它不可能只有16回,“批阅十载,五易其稿,”不会只有寥寥16回。 程甲本,出版于1791年,系由程伟元和高鹗修编。他们把前80回和后40回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冠以红楼梦,用木排活字印制。程甲本故事完整,经过修订,是后来传布最广的版本,它结束了手抄的历史。 这两个版本,都有争议,都不是底本。但也都被认为是曹的作品。前者,其批语有研究钩沉的史料意义;后者,虽经修改,但故事更完整,流传更广泛,现在已被认可为是红楼梦的当家版本。 了解了两个版本,北山红学“故事”的问题,显而易见:个人杜撰太强了,一己偏见亦过于草率。 须知,两种版本都不是底本,都被认可,不过各有特点,各有侧重罢了。扬此抑彼乃非学术谬见,而程甲本,万难撼动也否定不了。 《金瓶梅》与《金瓶梅词话》,与上述情况相仿,亦是版本不同。这部小说有三种不同版本系列,主要者两种:一为词话本,就是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二为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等说散本。两种文本主要情节和人物没有区别,区别在于:前者有说唱文学特点,也最接近金瓶梅原著,但大量自然主义的性描写,不宜所有读者;金瓶梅的说散本经过后世文人增删,文学性更强,另有颇多眉批、旁批,给后来研究提供了史料价值,适于一般读者范围。 《金瓶梅》与《金瓶梅词话》,人物情节基本相同;两种版本既没有真假之别,亦没有质的的差异;两种版本都为读者和研究者承认、喜爱,“《金瓶梅》被弃之墙角”,纯是无稽之谈! 胡适先生就学术研究有句名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是经验谈,亦是魄力谈,更是敬畏谈。 “大胆设想”,其前提,须是在一个领域有阅历、有占有、有研究、有发现之后。孩子们在海边或海滩上逗留嬉戏,偶尔捡起一两只贝壳,便以为“找到了海的宝藏”,便以为“海不过如此浅得很”——这是孩子之语,是狂语。 没有涉猎和研究,不会有科学、客观、规律或创新的“设想”,不具起码基础硬要去“想”,梦呓而已,大话而已。而“求证”,就更远远谈不上,目前的朋友们,应该没有到达这一阶段——还是老老实实去学习、认认真真去掌握一些基础的东西吧,这是应取的态度。有人竟然比况他自己是诗词理论的哥白尼,我愿意直率地说,并不在意耿耿纠缠: 朋友你高烧了吧? 小心真态度,大话令人烦。蛙噪生瓶底,新衣尤可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论坛的“玩得起” 玩得起,就是讲规矩;玩不起,就是不讲规矩。玩得起,就是明情理;玩不起,就是不明情理。无规矩不成方圆,游戏也有规则,即使齐天大圣不戴紧箍咒也成不了正果。明情理可通天地,洞规律,明是非,懂善恶,知进退,有分寸。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玩得起的文学批评修养,就是批评别人的时候,不要骂,不可暴力;对来自于他人的批评,要听得进,不能一遇批评就怒,然后整别的。 玩得起的研讨常识,是知之谓知之,不知谓不知,不知不能强以谓知;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是出言有据,既不自欺,亦不欺人;是摆正身份,戒避好为人师,远离哗众取宠,更不可滥祭卫星。 玩得起的诗词之道,是可以循道言志,亦可以娱乐消遣,时代诗词,大众诗词,快乐诗词,无不可也;以诗会友,切磋共进,文质彬彬,其乐融融;风雅气度,真善情怀,日月之心,兰桂之风。而将诗词做影射,做谩骂,一副狭肠,满嘴污垢,是诗词的堕落。君不见,颇多网站,颇多“诗者”,到处充斥着此类,乐于此类,这是诗者的狭隘和低劣。 玩得起的栏目操守,就是不能以个人标准随意臧否一个栏目,不可以在栏目之间搬弄,所谓君子出言谨慎,所谓小人之好议论。而离开客观不负责任的鸹躁、诋毁,心怀恶意的攻击、捣乱,非但不是君子所为,则完全是宵小恶徒的卑劣了。 玩得起的时代认识,就是不必把诗词太当做什么事儿,我说的当然是个体。有人把诗词兴衰系于一身,欲高擎与唐宋比肩的大旗登峰造极,要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开辟新天地,这是唐吉可德。文学已经边缘,诗歌已是边缘的边缘,旧体则更是边缘的边缘边缘。当然也不必妄自菲薄,但至少不该妄自尊大。而我看到的一些人不过在古香古色里包装着灰色,没有时代,没有地气,没有美好,却以为真才大家,动辄这个不懂诗那个不能诗,有的甚至俨然李杜再世,实在滑稽。譬如有位劣士,多年无行网上,愚蠢名利,诗词低下,辱骂网友,龌龊丑陋,现已被什么风雅颂从常务管理的位子拿下禁言,反目之后恶语连出,攻击不止,几百年的陈谷子烂芝麻都端了出来。井底之蛙,不断叫天,恶行败露,尽显卑劣,落得个骂名多坛。 玩得起的行当理解,就是搞诗词即便职业,即便专业,不过三百六十行之其一,毫无特殊,况且都为业余,不必自恋,更不必癫狂。有人把工农职业贬的一无是处,说他们低人一等,把诗人文人视为人类优等,是高贵的日尔曼。本来是丑小鸭却做鹤立鸡群状,此等无知无畏,居然还灵魂工程师,令人贻笑大方。 玩得起的其他认知还有,姑且打住,要去吃饭,民以食为天,有时间再说小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解大漠孤烟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王维《使至塞上》中一联。对大自然有高度审美力且又长于写景的王摩诘,只用了寥寥十个字,便凝练、准确而传神的活画出一幅大漠夕照图。画面宏阔,意境雄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曹雪芹也借香菱之口不禁赞扬:“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 看似无理的“直烟",大多注家认为,这"烟"并非“炊烟”,而是“狼烟”。段成式《酉阳杂俎》:“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宋陆佃《禆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袁行霈在古代文学史中讲:“狼烟浓重故直,可见‘直’字是有根据的”。 对这些阐释,我在很长时间,自然是相信的。但在一次与一位长期生活在张掖地区的军旅朋友闲聊边塞诗中,我思维中“直烟”是“狼烟”的概念,被颠覆了。朋友说,他多次途经居延地区,那里是巴丹吉林沙漠腹部,浩瀚沙海,一望无边;从祁连山蜿蜒而下的弱水河由南向北横穿沙漠,注入居延海。春秋两季,漠上常有旋风出现,旋风卷起沙尘直上云霄,上下粗细相当,像一根移动的立柱,与横在地面上的长长弱水相交,印象极深。他接着说,王维“大漠孤烟直”的“烟”,很可能是“尘烟”而非“狼烟”。朋友的这番话让我震撼,我后来又读这诗并联系王维出使背景,以为朋友所言不谬。 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使至塞上》背后,就是这样一种政治历史情况。这样一种背景,已经很明了:唐军大胜,边情和缓。如此形势,何来"狼烟"?而诗中“都护在燕然”,也明白的表达,河西节度使在燕然山前线。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远离前线的边塞,又战役已经结束,客观的说,是不应该有报警的“烽烟”的。还有,“孤烟直”也透露一些端倪。我们知道,“烽烟”用来报警,一般都是由多个连接来传递消息的。王维写的是“孤烟”,作为了解边塞生活的诗人来说,应该不会用“孤烟”来描写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腾腾上升的“烽烟”。而“孤”对“尘烟”来讲,应该是再恰当不过。朋友又说:尘烟出现的时间、地点不固定,但同时视野中出现两或两个以上的烟尘柱,极其罕见。 而从诗中颈联所创造的意境氛围来说,是营造一个奇丽壮阔静美的边塞画图,此处如用了“狼烟”,将大煞风景。长于山水的诗匠,是不会不深谙此理的。 为“孤烟直”作注,与众家不同的有清人赵殿臣。他说“边外多回风,其风迅疾,袅烟沙而直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我以为,这种理解,更应该接近王维当时的真实感受,是合乎实情实境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对湖南老主持万佛山上联 在网上看到了消息,也看了学鸣兄的这转帖。 “有钱修庙”,这是城市建设的一个惯例,历史如此,于今尤烈。如何理解:善事需要,宗教文化需要,拓开旅游业需要······当然也确有不少夹杂其他,或为私,或公私兼半······ 这主持,大手笔。不是出对,而是挥金。一个县城,一个县城的庙宇,一个县城庙宇的对联,居然悬赏100万人民币征对,应该颇有气魄。 这上联就文字,平实,几个方位名词有嫌呆板,重复。就风格,不具文人高雅诗意,确有匠人通俗实用。 即便如此,要对好下联,也并非容易。难在顶针递进、回环踢踏,还难在意思要和,不能“拿来”个数字就字面是对上了就表意八竿子扑棱不着风马牛不相及。 方才琢磨了下,也凑个热闹。 如果一旦一不小心获奖,我的奖金分配是:三分之一给论坛是为资助;三分之一给百家出版百家论坛论文全集并留出部分作理论版优秀论文奖;三分之一给我两个孙子买足天下有关对联书籍及对联作法以确保下一次百万征联夺魁拿冠。 玩笑。 下面献丑: 万佛山中万佛寺万佛寺内万佛塔万佛塔里供万佛佛佑民安国泰 南楚地上南楚通南楚通边南楚风南楚风头兴南楚楚维政美疆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8-7 0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