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之达

五律 大连日本风情一条街

[复制链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评金筑子所谓真实云云

昨下午才看到金筑子的新帖:真实、个性的狗皮膏药。
这篇,应该可以代表金氏文风:在无知和不懂装懂中演绎着扯谎、玩劣和粗鄙。
这是无行文学爱好者或用某诗友的话是“二半吊子”文痞的特征:全无说理争鸣之意,皆为污骂攻击之劣。不过在扯淡中造谣骂人,其实是不以为耻反而为荣,这不能不让友善正直的诗文墨客所鄙夷。
之所以上述说。因为金贴,既没有新论点,也没有新论据,更没有也不可能有靠谱入理的论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劣骂诋毁。

就贴评帖。
比如,当面造谣。
在近期驳议金筑子“四个诗写”的过程中,我何时说过“文学的真实来源于虚假”这话?这种以造谣——即把一个非常荒唐的论调硬加在对手身上,来证明对手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这未免过于顽劣和愚蠢了吧?
金帖还造谣说;“文革时期,知味喊的是:谁反对他谁就是美帝苏修";"知味谎言成打”。这种无耻,也能无遮无拦?这种无中生有不但与理论无干,也是公然造谣诽谤。这是金筑子一大特色。我想问:一个文革初一的学生会说出那种话吗?你如果安在蒯大富身上或许在身份上还沾点边。而“知味造谣成打”,你会有证据佐证吗?你与他谁是扯谎精?你们之间可以摆出事实。而金这个谎,对于别人他是完全离开了他的“个性”说,对于他自己倒是恰恰符合他的“个性”论坛实践证明:金筑子经常扯谎顽劣,这居然是一个八十多岁的人所为,这真是贻笑诸方!
在论坛,人之诚实与否,品行好坏与否,看什么?只能看:交流的表现,对诗友的态度,管理的行为。别的,无以证明,也没有意义。而一旦人在交流中以造谣维系面子,攻击他人,这不但已沦为无耻,也是最虚弱最无能的表现。
一个动辄造谣的人或者习惯用造谣诋毁他人的人,品行龌龊卑劣,色厉内荏,毋庸置疑!

比如,借机诅咒。
在举例主席词蝶恋花时金筑子说:主席这是“小我",是悼念亡妻杨开慧。如果知味“大我”,“那知味的杨也······”(最后几个字省略)——这已不是顽劣了,是阴损的诅咒!这是一个有善良、有起码德行的人可以说出口的吗?这种恶意阴损,即使大街上的泼妇流氓也都会自叹弗如吧?居然在诗词论坛肆无忌惮,还有廉耻没有?就如此卑鄙通行?

比如,搬弄人事。
把关于理论的讨论搬弄到场外纠缠在人际,“爹是土匪”云云,这与前些时在这里国学版发生的事情搬弄到小中华纠缠一样,已经不是讨论理论话题,而是恶意人际,恣意造谣攻击人身。这是争鸣的悲哀,是讨论的下作,是交流的卑鄙。
反对金的真实说,就是“虚假”?就是“生活作风”问题?荒诞不经!这里荒唐不善有三:把理论话题转移到人身,不但转移到人身还诽谤侮辱人身;犯了一个逻辑错误,牵强附会;把自己和自己的荒谬神圣化,反对金铸子便什么都是错的,便不是好人——混账逻辑,你老金算个啥?病态不轻!

这种讨论行为和交流目的,不在理论、不是专业,离开文明、离开现场,只为欺世、只为诋毁,是一种恶习,是一种卑劣。
戏不够,神来凑;说不过,骂来找;为面子,搞攻击——这是一种何等低能的讨论方式?这是一种何等卑劣的讨论习惯?!这是一种何等下作的讨论品质?!
金应该打住了,这不是文人或爱好文学的人的正行,这是无行更是流氓所为。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借此,再重复一遍几个常识。

单从话题来说,金筑子所提都是理论话题,话题不错。
问题是,再好的关东烟,到了金筑子嘴里,就变了味。几个好端端的话题,经金筑子一说,或是道听途说,或是望文生义,或是摸象侃侃,总之不是偏颇便是荒谬。
老榆上回集中谈,应该都已说清楚。就现在,金氏还不具备看明白的条件。

“文学真实”。
很简单,文学真实不是生活真实。艺术来于生活,但不拘泥于生活真实。下半身和尿之所以被人反对,就是不加选择的照搬了生活真实。金筑子很多诗没有骂,就是迴避了他的生活真实;他颇多帖子都呈谩骂攻讦甚至国骂,那是照搬了他的生活真实。两者效果,搭眼可感。孰可熟不可,成熟的三观正的写者,自会正确选择。
艺术对生活,是需要选择加工的。无论对一首诗的题材选定和一首诗的细节选用,都不是在生活中碰到什么就用什么,都有个选择加工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选择尿尿和下半身作为诗的题材和材料,就是这个道理。
写鲁迅故里的真实性,去实地可以写,没去实地也可以写。条件只有一个:了解那里的情况。这个无知和怯,金筑子已经曝出的太多。

“个性”。
一般说来,好的艺术都是个性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艺术个性。
笔者不反对个性,但反对的是金筑子的个性。因为金筑子还不懂个性的含义。一个连个性概念尚且不知的人,你指望他能说出什么靠谱的道理来呢?
要明白的是:不能把个性绝对化,个牲写作要服从于“诗言志”,个性要听命于人民性和时代性。此前已经举例说过,如方方,她有个性,敢于发人所未发。但她的个性背离了武汉抗疫的主流和本质,专找负面,无视抗疫群众的英勇无畏团结战斗,给可歌可泣的抗疫泼了黑,她的个性便自然要被人民所唾弃。
另外,个性是成熟作家的事,不是不同的人们一动笔,个性就出来了,那不是个性。这里有个关键词,我的前文已说过这里不赘(有关那关键词是解读个性的钥匙,金筑子可以找找书好好读一下或许能明白)。


“诗中有我”。
金筑子呼吁“诗中有我”,不知何意?或许是为了个性?或许是为了真实?或许是以为这词听起来挺专业?
与这词相对的,是“诗中无我”。二者是王国维提出来的美学认识,没有孰好孰坏孰高孰低之分。单提之一,望文生义了吧?

“大我小我”。
都可以写,都有好作品,也都有孬作品。只强调“小我”而排斥“大我”,这显然错误,“十几年在网上搞理论”,连这个尚且不明白,这理论是如何搞的?
文学可以表现多种生活多种情绪,表现方法表现角度也多样。
但从文学的审美教化功能看,肯定是那些胸襟开阔、积极向上、富有时代性更具人民性的“大我”诗文,更有意义,更能传世。老杜所以诗圣就在于他的忧国忧民。历代名篇佳作,几乎大都是富于时代性富于人民性的“大我”歌唱。

“诗言志”。
要讨论的是它的本义,了解最初先贤对于它的命义和较长一段时间它的实践以及千百年来它对于中华诗歌的指导和影响。
“诗言志”,为政教而生。言的是志念、志向,要求的是家国之志、家国情怀,是社会之志、社会情怀。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又出来个“诗缘情”,专讲情,与诗言志并立,这其实可以反证“诗言志”的含义。
“志”里面,也有情在,这应该客观。但“诗言志”,更多的是“志抱”,为教化。
朱自清在三十年代,有“诗言志辨”,是一本国粹经典,为学界高度推崇,也是对当年周作人个性说的澄清和反击。愿意知晓和理解“诗言志”的诗友,可以找来一读,一读便知“诗言志”究竟为何义。

离开“诗言志”原义,对前人论述现当代研究论文未读,凭想当然任意附会添加,不懂装懂横冲直撞低劣污骂,离学术讨论远矣(这都是什么学风文风?)!

说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驳金筑子之荒谬:“近体诗是永明体中的一种”


       胡适先生之于人文、自然科学研究有一句名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意思是,要勇于打破旧观念束缚,敢于创新,拿出新发现新办法。但必须谨慎,不可盲目,要求实求是,重证据,依科学,不能率意马虎。
            
       金筑子于此,是正相反。他是:大胆口舌,不管依据;只在惊人,不意信义。
       对于诗友们都熟知酷爱的“近体诗”,金筑子说:“什么是近体诗?那就是唐人提倡的一种诗体,与历代的古风体有别的:句子讲四声搭配,句间讲粘对,首联与尾联之间讲对仗格律的诗体。这种诗体在沈约时代就已经完成,是永明体诸多形体中的一种,唐人只不过选取这一种加以提倡而已!”

       ——金筑子之胆大妄言,由此可见一斑;而其完全不管求证和依据,此为一例。
       金筑子此说,混淆了永明体与唐近体的界线,忽略了从初唐到盛唐诸多诗人为创立近体诗所做的努力。这个大家都了解,纯是个常识性问题,不再赘言。
       末了,请金筑子给找找:七律是永明体里的哪一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问题:这算不算剥皮?  

     剥皮鲁迅《答客诮》六首
                  
                 中国外交         
韬光未必能时杰,敢斗方能大丈夫?
岂忍西方频滥箭,九州剑对纸於菟。
                             
                 灯塔联盟
拉帮未必真豪杰,对抗如何大丈夫?
知否兴风狂猘者,招摇不过假乌菟。

                 灯塔抗疫
甩锅的是真豪杰,抗疫无疑大豆腐。
常炫人权灯塔亮,冤魂十万指於菟。

                 灯塔对外
谗污绝对真宗杰,打压如何大丈夫?
不道通行惟鄙劣,小人治世恶乌菟。

      灯塔装波伊
装神绝对真枭杰,弄鬼焉能大丈夫?
虚伪教师爷可笑,腥臊内外假於菟。

                 袋鼠行为
帮闲岂是真骁杰?走狗难充大丈夫。
知否丛林狂噬者,蹿蹿无脑㝅於菟。

                 鲁翁原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23-2-13 16:20 编辑

七律  感于中美领导人视屏会晤

拜登无望拜华寻,万里隔洋橄榄伸。
大道之行余已睦,小烹其术尔宜贞。
中庸才是双赢计,冷战弗疑自损身。
玩火终将焚一己,同行稳舵远飙轮。
有关讨论的零散发言

在学术交流上或文艺批评上,谁都可以评可以批,没有高低贵贱。但须在懂得基础上,亦须言之有故。胡说八道,满嘴忽悠,不懂滥说,应该不行,徒留笑话。

学术无贵贱,前人与专家不是神,都可质疑批判。关键在应是学术的、应是讲理的,而不是凭空乱发,更不可文革式。

理论问题,要严肃起来。总是闲扯,便没了理论。

谈理论,要看基本观点是否符合传统,是否符合当下文艺理论,不看别的。
如果有个人恩怨,而还能公允,这是正道光明;如果有个人恩怨,而不能公心,这是狭隘亵渎;如果有个人恩怨,离开了诗词,又蓄意造谣攻讦,这是宵小之为。
谈已知,对肯定汪精卫那肯定要批判。但如果有人谈爱国而被讥讽“你或许在当时也是汪精卫”——这就是抬杠了!那谁还敢谈反对汪精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讨论及其他


        有旧帖2014年的觉还有意义,几天前在这里发出,名曰《也刍议》。形式取胡适之《文学改良刍议》,内容为有关文学和诗词系学习xizong《文艺座谈会讲话》体会。
        小文发出后,有诗友徽雨、林金建(林常管一口气六问——我的回复迟了些)等参与了交流,觉得这交流里涉及了有关诗词有关讨论的不同看法,也从中反映了有关理论交流的一些常态,应该有启示意义,遂开帖专发。(我的文字与回复用烟色字)

徽雨:诗范围内,结合“适度”,该说当说,无须舍“己”。
          诗也罢,理也罢,人也罢,百家争“鸣”,从来是利弊兼半。说到底,还需要人之“心”明、“境”清、“言”善。
榆老:徵雨所议,善!胡博士深知此要,理论版的交流,尤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用,言之有节。

林版:在官场腐败、贫富悬殊的今天,所有思想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回避现实尽说些没用的大道理,是说服不了人的。
老榆:这贴明明是在说及文学、诗词和如何交流,你却小生长谈。请远离敏感政治话题,或离开我的贴子。

林版:网友来站玩,不是来接受思想教育的。他们或歌或颂,或讽或刺,只要是他们自己真实的情感流露就行了。你不能要求他该 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也是他们拥有的权利。
老榆:你说得对,又不对。说得对,写作和讨论,的确是每个来网人的个人的事也是基本权利。说不对,因为理论版就是研讨、争鸣和批评,谁都有话语权和争鸣批评权。只要是讲理论和有关理论,不存在要教育谁。还有,创作和讨论是有方向和审美以及底线要求的,这又不可任由个人随意。反中媚西等,是要被制止和批判的。

林版:我生活在底层,亲身感受到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有钱的人花天酒地、挥霍无度,没钱的人捉襟见肘生活的如牛负重。作为一  个古典诗词业务爱好者,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深深同情他们,虽然人微言轻,但我不遣余力,不计个人得失,为他们呼喊。如果你认为我这是三观不正、思想反动,应该受法律制裁,我全认了。
老榆:我与你对话几次,都是你来我贴发言。你妄谈政治较多,我对此当然有反驳意见。如果这就是“思想教育”和“教师爷”,那我还真不推辞。而离开诗词、离开现场,乱七八糟,这就是歹意也违规了。

林版:一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对事与物所生发的情感也就不同,怎能强求一律呢?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是,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拥戴,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做。
老榆:思想自由,规矩要讲;写作自由,良知勿忘。这一大段写抗疫的多有也感人,但方方日记,肯定要批判。这个“不同情感”,    必须叫停!后面的,跑题了!我尊重每一个人,按互联网规矩作,别的都不在意。

林版:现实中有钱的人,拥有几百亿乃至几千亿钱身价,一顿饭就吃掉几十万元,而没钱的人连死都死不起。贫富差距到这样惊人  的地步,你有什么理由,什么资格要求人家不骂娘呢?现实中要见一位小小的科级局长比见皇帝还要难,脱离人民群众到如此地步,你又有什么理由,什么资格要求人家不发牢骚呢?
老榆:这种议政,请以后不要在我的帖子出现。
          骂娘打住,反腐绿灯。我的也刍议,有不让反腐内容吗?诗词理论版规定或有共识不可以随意奢谈敏感,作为一个爱国的老百姓不能任由辱没国家的言论恣肆——这就是我的“理由和资格”!

林版:人嘛得多点理解,得弄懂他为啥会写这样的诗(比如镜山)?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善意的批评,而你总是以教师爷的口吻教 训别人,也许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没能讲究批评的方法,结果效果适得其反,弄得别人反感,你自己也不开心。
老榆:对镜山不需要"理解”,一般诗友对其只能批评批判,管理者只能警告或禁言,他不是孩子也不是初入论坛,论坛的人权尊严与和谐重过一切。我对镜山是因为他骂别的诗友我劝他管理它,不存在别的,他骂怎末说都是低劣。
          我当版主时除了对有违底线的进行说理规劝,再是现在对你每每临帖的政治和别有狭隘有过回复,其他都是正常诗词或理论交流,没有给谁当过“教师爷”。如果你觉得我对你总在说教,那你应该别到我的帖子里荒诞胡言偏执骂娘,如此你就没有被教育的“反感”了。

林版:什么社会观、文艺观、坛观我都作局外观。这观那观有个统一标准吗?在你眼里也许觉得这社会很美好,而就我看来它太不  合理了,你能说清是你对还是我对呢?我来坛上玩是图个开心,能玩就玩不能玩就走,我没能力指导别人,也不想接受别人的教育,就这么简单。
老榆:你应该不低于四十五岁,如此年龄说这些,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异类。
          这是个好社会十几亿人都在说,老外也羡慕。你只因为个人的一点点小遭际,就心理扭曲、一叶障目,整体否定。这是你个人出了问题,你不知中国为何走社会主义,不知他的变化是何等巨大,没有辩证的主流本质的眼睛看社会。
          在家呆着,你什么观都可以,因为不涉及别人,不涉及社会。
          但你来到公共且已在交流,便涉及了他人、论坛和社会。这就对参与者(当然包括你),有了基本的规范和共同的要求。
          公共交流都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你既然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论坛活动,你就必须遵守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规范、公德 与法律。
          在诗词论坛,傻子都知道不能妄谈政治,尤不可借谈诗词发表对社会不满的言论。你应该被颇多网友反感和不少管理员提示或警告,如此,你应该对自己做一下反思啦!为何偏要做诗友和论坛都讨厌反对的事情呢?为何不能遵守文学论坛的规矩呢?这即所谓坛观。
          文艺不是政治,但中国的文艺肯定离不开政治。无论毛伟人还是习总,都在文艺座谈会上有专门论述和要求,文艺是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大众、为中国梦服务的。旧体要继承,除了要学习传统的诗话理论,同时也必须学习现代文艺理论,且须用现代文艺思想指导旧体,这是旧体可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理论栏目讲这个,与讲古代诗词理论一样,都是理论的应有之义。你的讲古代诗话是正当,讲现代文艺理论就是“教师爷”就是“教育别人”云云,其实是偏见。古代诗话要学习、传承,当代社 会主义文艺理论也需要传授、教育,不可厚此薄彼。这即所谓文艺观。
          理论版的文艺观还有。就是理论版完整的任务是:研讨古代诗话,学习现代文艺理论,鉴赏诗词作品,讨论创作问题,而这 些内容,是靠讨论、争鸣、批评来完成的。争鸣或批评,需要各抒己见,需要开诚布公,需要坦率直言,需要针锋相对,在理论上,不存在宽容,就是较真;而争鸣讨论,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不存在谁可以说谁不能说,谁教育谁和谁被教育,举凡出之有故,批评谁都正常,相互教育影响都正常;争鸣与批评是就理论,离开理论的纠缠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歹意;因为争鸣而小心眼记恨,然后污蔑骂人,这就是理论交流的下流了。这些,你在上述和以前的发言中都出现偏执与荒谬,你要参与,就要懂得这些。
         你 “图开心”没错,但说歪理、执谬误、混淆是非,那应该不行。交流须有道义,出言要讲敬畏。你的开心,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你遵守了坛规尊重了诗友,会有开心。否则,没有,当然要被教育或被限制。
          你尽露偏见,较少正知,混淆黑白,曲解别人,别人肯定要回答你,不管你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
          你要开心得有两点:一,发言十次得有七八次能立得住;二,学会闭嘴。

林版:我生活在底层,亲身感受到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有钱的人花天酒地、挥霍无度,没钱的人捉襟见肘生活的如牛负重。作为一 个古典诗词业务爱好者,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深深同情他们,虽然人微言轻,但我不遣余力,不计个人得失,为他们呼喊。如果你认为我这是三观不正、思想反动,应该受法律制裁,我全认了。
老榆:你没有理解中国站起来的历史意义,更没看到目前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你因为一己而摸象,又不如祥林嫂而不管在哪里都骂 娘。还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帜,其实老百姓比你活得明白的多得多。

林版:你这贴的用意很清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我念及旧谊才好意劝你,还是那句:听不进就算了。
老榆:你的胸怀和思想很有限,偏要乱度,这习惯不好。即使要表效忠,不要到我这里来找投名状。更不要用挑拨来整事,这是卑劣也愚蠢。
          这是2014的帖子最早发在百家是在习近平文艺座谈会之后。
          此贴在形式上是学习模仿胡适的刍议,在内容上也是学习胡适的文艺精神更是表达我读习文之时我对当时文艺的看法。
          正常者,在这贴是要找文艺的诗词的看法或争鸣,而不是找“诗外”。别以己度人,势利眼重了不好,

林版:被人骂几句都受不了,有什么资格批评我呢?我的际遇如换在你身上,恐怕你喊叫得比我要大声一万倍吧。
老榆:你思维一片混乱!无关受了受不了,有关依法制止流氓骂,论坛是讲法尊重人权的地方,在哪里发生问题在哪里解决。         
          你在家的问题,显然论坛没义务给你解决,你因为个人与官员的矛盾而在论坛骂社会,论坛不准许是正道。诗词论坛不是搞 判案,多名管理员多个诗友制止你规劝你,你该记得并有所调整。
          你的正念、正知真的不多,还是围绕诗词慎言一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  评“精卫情结”
曲线贼夫竟尔夸?诗心难挺脊梁塌。
时危乃可矜节见,民愤终将逆孽杀。
鉴赏因情出世外,奸谀以柱钉身家。
无知偏有盲弹绑,道义中华叛最渣。

再驳有虎妄评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有虎在《浅谈叶嘉莹先生的局限性》中说:“此外,叶先生对诗当缘情的强调固然相当充分,却对诗应得味、出新、炼字等其它诗之核、质、素的强调尚有明显欠缺,对当下以形代质、以韵充诗之乱像所做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之类工作也明显不够,这就难免导致受众产生误解。”
       在《什么是好诗》里叶嘉莹总结了两点:一要看有无感发的生命,二要看能否适当地传达。前者,说的是写作审美程度,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血肉融合;后者,说的是表现能力,强调的是完成作品的程度与质量。
      很显然,叶先生就什么是好诗的论述,尤其第一条,是从作者的主观观照客观上表述的,即从审美角度,谈及写诗无动于衷不行,为赋新诗强说愁也不行,不能轻率,更不可游戏,作品须有鲜活的生命,有人生脉搏在跳动······这一点,叶先生的表述是自己的,有新意。
       有虎解读叶先生《什么是好诗》问题症结在哪里?
       一没有理解叶先生在《什么是好诗》里的论述并非泛泛而是专门谈及主观与客观的高度契合和人生感悟及其最佳表达。      
       解读什么是好诗,可以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从好诗的产生,好诗的条件,好诗的标准,好诗的种种等等,都可以谈,都可以因此成文,叶嘉莹选择了她的认知和表达,她不是也没想全面论述。
       二离开文体文本。就一般文章写作,一篇小文大都是为谈及一个问题、论述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议论文、杂文、小品文、鉴赏文、说明文等等,基本都是如此,它不是机关报告,不需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不是它的承担。比如写创新,总体谈可以,内容上谈可以,形式上谈也可以。如果有人挑剔怎么没谈继承,这就是不懂和过苛了。再比如说敬畏,谈对人的敬畏可也,谈对文化的敬畏可也,谈对历史的敬畏可也,谈对诗词的敬畏也可也。如果有人责难这不全面,应该谈到怀疑和批判,这也显然也是一种可笑的求全。
       叶嘉莹不需要在《什么是好诗》里去谈“得味、出新和练字”,那不是她的要谈。
       三、对叶先生的要求太高。叶嘉莹不是诗词协会领导,也不是作协领导,她只是个讲解、推广古诗词文化的退休人员,有虎的“对当下以形代质、以韵充诗之乱像所做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之类工作也明显不够、这就难免导致受众产生误解”的指责,叶先生没有半点儿责任。
       综上,应该可以作如下结论:有虎对叶氏的感发生命理解还肤浅,对一般小文的功能作用还不懂,对叶嘉莹的目前工作要求嫌太高。其思维,认知,表达,逻辑,混乱至极。所解肤浅轻率,游离文本,不懂强说;所议凭想当然,信口开河,荒诞无稽;所责牵强附会,随性强加,乱扣帽子。
       在解读《什么是好诗》上,有虎即一味的文风学风由此可见一斑。

再驳有虎妄评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有虎在《浅谈叶嘉莹先生的局限性》中说:“此外,叶先生对诗当缘情的强调固然相当充分,却对诗应得味、出新、炼字等其它诗之核、质、素的强调尚有明显欠缺,对当下以形代质、以韵充诗之乱像所做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之类工作也明显不够,这就难免导致受众产生误解。”
       在《什么是好诗》里叶嘉莹总结了两点:一要看有无感发的生命,二要看能否适当地传达。前者,说的是写作审美程度,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血肉融合;后者,说的是表现能力,强调的是完成作品的程度与质量。
      很显然,叶先生就什么是好诗的论述,尤其第一条,是从作者的主观观照客观上表述的,即从审美角度,谈及写诗无动于衷不行,为赋新诗强说愁也不行,不能轻率,更不可游戏,作品须有鲜活的生命,有人生脉搏在跳动······这一点,叶先生的表述是自己的,有新意。
       有虎解读叶先生《什么是好诗》问题症结在哪里?
       一没有理解叶先生在《什么是好诗》里的论述并非泛泛而是专门谈及主观与客观的高度契合和人生感悟及其最佳表达。      
       解读什么是好诗,可以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从好诗的产生,好诗的条件,好诗的标准,好诗的种种等等,都可以谈,都可以因此成文,叶嘉莹选择了她的认知和表达,她不是也没想全面论述。
       二离开文体文本。就一般文章写作,一篇小文大都是为谈及一个问题、论述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议论文、杂文、小品文、鉴赏文、说明文等等,基本都是如此,它不是机关报告,不需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不是它的承担。比如写创新,总体谈可以,内容上谈可以,形式上谈也可以。如果有人挑剔怎么没谈继承,这就是不懂和过苛了。再比如说敬畏,谈对人的敬畏可也,谈对文化的敬畏可也,谈对历史的敬畏可也,谈对诗词的敬畏也可也。如果有人责难这不全面,应该谈到怀疑和批判,这也显然也是一种可笑的求全。
       叶嘉莹不需要在《什么是好诗》里去谈“得味、出新和练字”,那不是她的要谈。
       三、对叶先生的要求太高。叶嘉莹不是诗词协会领导,也不是作协领导,她只是个讲解、推广古诗词文化的退休人员,有虎的“对当下以形代质、以韵充诗之乱像所做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之类工作也明显不够、这就难免导致受众产生误解”的指责,叶先生没有半点儿责任。
       综上,应该可以作如下结论:有虎对叶氏的感发生命理解还肤浅,对一般小文的功能作用还不懂,对叶嘉莹的目前工作要求嫌太高。其思维,认知,表达,逻辑,混乱至极。所解肤浅轻率,游离文本,不懂强说;所议凭想当然,信口开河,荒诞无稽;所责牵强附会,随性强加,乱扣帽子。
       在解读《什么是好诗》上,有虎即一味的文风学风由此可见一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驳明智山有虎歪解叶嘉莹
      
      这个小文或者说驳议,在明知山有虎(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明知山有虎为“有虎”)贴出《浅谈叶嘉莹先生的局限性》之后,本来是要专文发出的,因为杂事迟了两天。毕竟属于理论问题,又有涉名家名论,应该说清楚。所以把当时跟帖时的未尽之言,在此补及几句。
     《浅谈叶嘉莹先生的局限性》帖主确有勇气,专挑专家大家,偏向虎山行。这里先驳论一题:有虎之于叶嘉莹先生《什么样的诗是好诗》的有关解读是肤浅、错误的。
      有虎说:“就说这篇《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吧,叶先生的绝大部分说法无疑都是对的。关于好诗,叶先生认为最基本的衡量标准有二:其一是感发生命的有无,以及是否得到了完美的传达;其二是所传达的这一感发生命的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简而言之,这第一条其实说了两层意思:一曰“缘情”,二曰“不隔”。这无疑都是对的,但是,叶先生的第二条显然没说清楚。窃以为,第二条中应该只有深、厚、大、正,而无浅、薄、小、邪才是。”
      叶先生《什么样的诗是好诗》里的原话是:所以,诗的好坏,第一要看有无感发的生命,第二要看能否适当地传达。与此同时,感发的生命人们常会有,然而它却有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等种种不同,每一种感情都是不一样的。
      叶先生的“诗之好坏第一要看”“有无感发的生命”,应该是说:好诗者所写或作品,是真实的、情感的、心灵的、骨子里的、血液中的、人生体验的、生命感悟的。很显然,它不仅仅是说是情感的,更强调一定是生命的;不只是感性的,还是理智的;不是肤表的,是骨髓里的。这种生命感发,它不是表层、一时的激动、感动,常常是所感所思早已酝酿在心于偶然中涌现出必然。毛泽东收到李淑一来信和《菩萨蛮》后,很快回了信并寄上《蝶恋花·答李淑一》。毛主席答李淑一兴发很快,但怀念杨开慧、柳直荀一定是所积已久——由此可见,有虎对叶先生诗词是“感发的生命”的“缘情”、“不隔”解,显然是错谬的!"缘情"肤浅,“不隔”风马牛不相及。叶先生的“第一"主要是说感悟“感发”,还没有说到“传达”表达。
      叶先生的“诗之好坏第二要看”“能否适当地传达”,无疑是指表现力,即诗者的认知能力、提炼能力、立意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造境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等。审美不同,能力不同,就会“有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种种等不同”。前述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不是硬做,不是强说愁,不是附庸风雅于泥古,是“生命感发”。这“生命感发”又是在“第一等胸襟”和充满浪漫主义又在文章诗词巨匠下完成,想象力非常,天上地下,人间神仙,感性与理智齐飞,私情并道义共茂,这自然就成就了让人泪目又振作的千古名词。
      再说蒋介石当年动员国民党及重庆等地文人写《沁园春·雪》以抵消、贬低毛泽东纵横捭阖、尽显共产党人胸襟的《沁园春·雪》的那场闹剧。同样题材同样诗词样式,国民党文人或酸臭迂腐、或扭捏作态、或小里小气、或陈词滥调、或妒火中烧、或贬低叽骂、或螳螂反动,丑态百出,不但无损毛伟人半点光彩,反而越发衬托出毛泽东的胸怀大气、立意高远和文采飞扬——在《沁园春·雪》的歌咏中,我们可以更为明晰的理解叶先生的“能否适当表达”以及“深浅、厚薄、大小、邪正”的诗词好坏阐述。这就是三观、立场、审美和功力的不同,而作品格调影响也就不同或大相径庭。有虎的“第二条中应该只有深、厚、大、正,而无浅、薄、小、邪才是”的“窃以为”,的确是私下以为一己以为错谬以为,歪批了三国!
      有虎对于叶先生《什么样的诗是好诗》的“第一、第二"的理解和解读,与叶先生的原意是“有隔”“大隔“还错误的,在没有读懂叶先生这篇可以说是读者较多、影响较大的诗谈就匆忙草率质疑还妄下“叶先生是有局限性的"断语,是对叶先生及其理论的不负责,也是一种理论探讨的轻慢随意。而广撒否定,显然是一种不懂装懂,此风当休!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编辑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散议诗文

       1、旧体写作中 如何对待“小我”与“大我”?要根据一个时期的创作实践、创作倾向来抉择,当然也是每个诗者的个性审美取向。最好的选择是可以偏重但不可以偏废,要兼顾而不是单一。诗歌是个性的,审美观照不可划一;文艺是自由的,需要百花齐放。就我个人:不忽略“小我”写作,更看重“大我”写作。终极而论,诗人写作不是表现自己,是有益社会,他需要喊出大众的声音,表达时代精神。     
       2、是否“大我”?不在于个人书写与否。而在于所反映的内容、主题及其典型性,在于是否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声音,是否有时代意义。毛主席的诗词是他个人写的然而是“大我”无疑。它是史诗性的,如同一幅中国革命建设的精美画卷。
       3、旧体,继承的主体精神,还是载道言志、忧国忧民、温文尔雅。
      即使网上颇多诗友是为消遣,亦不能自降台阶,起码得闲逸淡泊,友善快乐。
      写诗者习诗者动辄泄戾气、表私愤,这是信由文人通病,亦是文字滥用,更是亵渎思无邪,当戒!      
       4、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似乎有道理,因为文章作法与中华表达就是那么些,跑不出中国文化跑不出中国作法跑不出中国特色;而也确有不少文贼就是抄袭剽窃,时下网上则更多的是以百度和搬运来交流(这其中会有多种情况,出发点以及手法也各异,此处不多说)。
      但是,好文章、出新文章、龙章秀骨、鸿章巨著依然代有大家、代能频出,为何?因为大江有后浪,因为后来者的独自思考、独自发现、独自创作、独自阐释、独自兴发,他们把前人的思想、发现、精神、词句,业已融化在血液里,又在所处的时代生活中、创作中以及学业的专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就形成了自己的东西——这就不能用“一大抄”来涵盖。比如小说,曹雪芹有曹雪芹的发现构成,鲁迅有鲁迅的审美表达;比如戏剧,关汉卿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有曹禺的小《雷雨》;比如散文,庾信有庾信的《枯树赋》,茅盾有茅盾的《白杨礼赞》;比如诗论,古代有古代的诗话,现代有现代的文学理论——都是好作品,合时作,也都是嘎嘎独造。
      所以说,所谓“文章一大抄”的说法,其实是不懂写作甚或是贬低创作,当然也不乏此乃出自于不会写文章而常常实行拿来主义者的一个度人之心。      
       5、看一个诗者是否立得住,不啻看诗艺、技法,更要看他的诗之立意、造境。两者叠起尤后者,反映的是审美。而审美反映世界观,反映情操道德,反映志向秉性,反映经历阅历,反映为人处事。一个肆无忌惮、动辄用胯裆诗、下半身诗以及辱骂诗来放纵攻击网民者,他会是个怎样的诗者呢?流氓涂诗无疑!  
       6、 有诗者完全沿袭了旧文人的劣根,又有新时期的流氓无羁,骂对异议,辱作泄戾,谤为攻伐,把随意、肆意攻击他人当作家常便饭,甚至还为自己的狭隘、龌龊、下流作满意状、当胜利法。这无疑身在鲍鱼之肆,不知其臭、反而为荣,不知其败、反以为胜,斯为诗的堕落,亦是人格的堕落。可悲,可恶,可怜!   
       7、对于网上诗载污言秽语或流氓行为,应该搭眼可识。关键在善恶之心、法纪准绳和道德观念。没有传统道德、不懂现代精神文明、无知法律法规、缺乏公心原则,自然无法识别也不会制止粗鄙卑劣。对流氓行为憎恨制止的,乃文明正气;包庇或纵容辱骂下流的,肯定是丑恶邪气。
       8、 写历史人物或事件,就立意或主题,诗人们会有不同选择(或褒贬或扬抑),这源于文化、立场、三观、品味或者说是需要。但不论褒贬,都要有敬畏,坚持中华风雅,品念思无邪。要尊重古人尤其是已被历史肯定了的著名历史人物,那种把他们拿来做木偶随意春秋乃至只为一骂,是一种轻薄甚至卑劣。     
       9、写什么,与出身、职业有关系,不大。根本在于三观、抱负、胸怀、格局与视野。
      有句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诗词文章上,有宏观视野、怀家国情怀、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古今平民出身、草根出身,比比皆是。
      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光未然、艾青、郭小川、贺敬之、雷抒雁、舒婷等等这些现当代反映了民族之声时代之声的大手笔,其出身,都是普通家庭或者贫民。
       10、有问“中庸之道适于写诗吗”?有说“怎么把中庸之道与旧体扯上了?
       我如是回答:旧体写作离不开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属儒家文化,自汉始,历朝都在为自己的统治积极推崇中庸,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官员和绝大多数士子都是中庸之道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而其中的诗人,也几无例外的都是靠中庸之道来指导而诗,就如同现在我们用社会主义的三观作指导进行文学写作一样。              
       中庸之道,核心内容是不偏离不改变目标,中正平和,强调天人合一,至诚至善,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化精华与传统民族精神,其中正、辨证、和谐、诚信、友善等等,已自然且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基础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指导因素,为十几亿人民信奉和践行。
       中庸之道作为思想、哲学,指导规范文艺当然包括旧体。所谓什么阶级说什么话,所谓血管流出的是血,所谓三观决定审美。同时它又是创作内容和主题,如友善诚信和谐,它们是中国文艺长久或永恒的题材。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讨论
厚道宜将成善解,休拿揣测作争鸣。
纠缠不必行谗刻,摆渡焉能塑叡明?

回答金筑子与北山

       金筑子与北山在我发《“大我“与“小我”》上帖言说,“从诗的角度讲,一切大我都是老干体!表现小我才是诗!       北山钓者其后附和金筑子道:“说的有道理,老榆先生所举小我诗例都是古典诗词,所举大我诗例都是现代诗,把旧体与现代“这两类诗体对比不合适”。
       ——不得不说,这种妄下断言,是极其荒谬的。讨论,总须顾及史实,总得凭及客观,不能张嘴就来。
       随手举例,就诗人,屈原、高适、岑参、杜甫、白居易、柳宗元、范仲淹、王安石、陆游、文天祥、辛弃疾、关汉卿、王世贞、于谦、丘逢甲等等,他们的诗,更多的显示了“大我”。他们的特点:一致的爱国,共有的体民,强烈的憎恨不道,在艺术上都有建树。如此诗人,如此歌咏,是“老干体”!?

       “大我”“小我”,著名诗人大诗人都会有,“大我”会更多些;一般诗人小诗人,“小我”应占多数,也会有“大我”吟咏。
       屈子是“大我”咏叹,如《离骚》、《天问》、《怀沙》等,所以“诗魂”,因为“香草美人”和“美政献身”;老杜也基本是“大我”歌唱,如《北征》,《三吏》、《三别》等,所以“诗圣”,因为“忧国忧民”和“沉郁顿挫”;乐天“兼济天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这是他写作实践的座右铭;放翁“慷慨激昂”,“他忧的是国家是有骨气的爱国诗人”,周恩来这样评价他;稼轩始终把 ”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书写主题,风格 ”豪放胸阔,激情飞扬”,“词中之龙”高昂;蛰庵以怀念台湾和感愤时事之作为最,”气壮而志奋,情真而意切”,“君诗真天下健者”不让。

       诗人的诗,与出身有关,更与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和代代相承的诗教诗宗有关。真正的诗人,他们不会只有自己,或只有苟且,还有远方,更有载道言志,更有家国江山。
       “两类诗体对比不合适”——谬矣!旧体与新诗,尽管形式不同。但它们都属炎黄,同属一种文化,同属一种文字,同属一种伦理。文化基因是相同的,血脉是相同的,骨骼钙质是相同的,精神传统神韵气质一脉相传,而诗歌随着社会发展,它之关注它之表达它之情操,会越来越具人民性越来越有时代感越来越富于家国情怀。

请北山首席管管一位难求兀自求版主


北山首席:打扰!
      我在跟帖明知山有虎(吟者)的叶嘉莹有局限性的帖子里言犹未尽,发专帖《驳明智山有虎歪解叶嘉莹》。这是个理论帖子,系对叶嘉莹什么是好诗的讨论,以为应该说清楚。
       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吟者回避正面回答,采取了不厌其烦、大量搬来中诗词一些纠缠帖子来贬低干扰,又捡起这里过往人事纠缠攻击帖子捣乱,以混淆视听,有意贬低。
      这种见异便怒,不谈正题,有意纠缠人事,狭意造谣混淆,蓄意搅闹交流秩序,恶意贬低诗友,歹意歪导交流方向,不但作为一个一般交流者都为不齿,更是一个版主无法无天的卑鄙通行。这是对栏目风气的破坏,对诗友的非法,对理论的亵渎,对坛规的侵犯。
      请北山如法介入处置。谢谢!
五律   听流亡曲于九一八
   听讼忧愤响,心海祭国殇。
   泪耻当勿忘,欣梦必自强。
   樱香伏戾悖,鹳信跪惭惶。
   世上杂善恶,齐平惟战狼。
                  2021-0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95

回帖

14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中的“小我”与“大我”


       诗歌中的"小我"与"大我",自现代文学以来一直是诗界颇具争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所谓“小我”,即诗创与诗篇中的个体作者表达的完全是自己、一家情怀,在五四以前尤较早的诗歌中多见或者说呈普遍。这样的吟唱,是真挚、朴素、个性的。《诗经》中的诸多篇什皆是,如《国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在从《诗经》的集体分别吟唱 转而到了个人放声歌唱的时代,屈原是一峰崛起的引领者,其《离骚》、《天问》等等,无不是个性化的纵情宣泄,大写自我。而到了唐宋,中华诗歌已呈群星荟萃,星光灿烂,王维、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等等,尽显风神骨韵,各具气度光采,每一个,都是与他人有别的自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自信与自负只能是诗仙;“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喜怒哀乐不能不是诗圣;“身似不系之舟,问汝一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如此从容旷达 ,必苏轼无疑;“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如此英雄气概,自是陆游。
       所谓“大我”,即诗创与诗篇中不仅仅是诗者自己,它表达了更多人的情感,述及了家国情怀、时代精神。这样的写作,是拓展、恢弘的,也是取向更为广阔、价值更有意义的审美观照。郭沫若的《女神》,是时代对于旧世界的愤恨与批判;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民族尊严的呼唤与斗争;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是中国人对近代列强野蛮掠夺的控诉;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千千万万个儿子对于母亲和故土的思念与感恩;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是困难时期新华人的励志之歌;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是新中国对好人的定义和推崇······这些如果只是发于和表达一己之情,或者都仅仅理解为自我歌唱歌唱自我,那这些篇什将大为失色,也绝不会为人们仰为经典并被人民争相传唱。

       在认识论上,无论“小我”“大我”,大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体,只是程度上会有一定区别或较大区别。但也确有特殊,某些“小我”,是远离了客观,远离了生活本质;也确有某些“大我”,不够真实,沦为假大空。
       在艺术审美上,无论“小我”“大我”,都可能反映人生,揭示社会,竖起真善美。但真正担负重大与积极,成就世代不朽,无疑更多的应该是显示“大我”的写作,因为它反映的是社会主流,体现的是时代精神,喊出的是民族心声,表达的是人民意愿。
       在哲学上,无论“小我”“大我”,都是个性的。但只有可以揭示事务和社会本质的个性诗歌,只有可以更为广阔反映民族与国家精神的个性艺术,才是最积极最正能最可美育最有教化意义的个性咏叹。当然,我们并不因此而排斥和否定健康积极的“小我”写作。

       现代以来“小我”与”大我”的争论与矫正,都是源于诗歌创作在“小我”与“大我”之间的此起披伏、此消彼张,这也是诗歌实践与发展的自我调节。当诗歌创作过于倾向于“小我”,诗歌沉湎于风花雪夜恣肆于灰色自由无度的时候,就会有人呼吁诗歌要表现“大我”,要反映时代;当诗歌创作一味侧重于“大我”,诗歌出现“概念图解”的时候,也会有人纠正,诗歌要讲个性,要有“小我”。

       看大师们怎么说:
       臧克家:“情感与生活同构,‘小我’与‘大我’通融,个人与时代想通,历史与未来相连。”
       艾青:“诗人的‘我’,很少是他自己。大多时候,是借‘我’来传达一个时代的感情和愿望。”
       朱自清:“表现自己,实是文学的第一要义。”
       郭沫若:“个性最彻底,文艺才是最具普遍意义的”。“但抒情不只是抒个人的情,是抒时代的情、大众的情。”
       高尔基:“诗人是社会的回声。”
       托尔斯泰:“每一个人都和其他人不相似,因此他的这种感情对其他任何人来说都将是独特的。”
       别林斯基:“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欢乐是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是为社会和时代而代言。”

       如何对待“小我”与“大我”?要根据一个时期的创作实践、创作倾向来抉择;最好的选择是可以偏重但不可以偏废,要兼顾而不是单一。诗歌是个性的,审美观照不可划一,文艺需要百花齐放。就我个人:不忽略“小我”写作,更看重“大我”写作。终极而论,诗人写作不是表现自己,是有益社会,他需要喊出大众的声音,表达时代精神。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8-7 21: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