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唐代五言律诗句法与诗境

[复制链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大谢承继《古诗十九首》的传统,主要使用第三字为动词句来写景,那么小谢则进行了意义重大的革新,开始大量使用第五字为动词句来写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谢所用的第五字为动词句多是狭义的主状谓句。他喜欢用单字动词,置于句末,故更为警醒,而上二为主语,是所描写的对象,中二(即第三、四字)则是时间或地点副词(底线所示),起状语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诗十九首》以来,第五字为动词句的上二和中二的分工极为清楚,一个担任句子的主语,另一个担任句子的状词,两者都与句末动词紧密相联,但彼此之间却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到了唐代,五律诗人开始着力改变这种情况,力图在上二和中二之间建立直接的互动关系。例如,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联就将上二与中二的关系变为更密切的主宾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塑先唐第五字为动词句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对2+3的因果复句加以改造,上二改用名词,从而得第五字为动词的简单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行云”而不用“云行”,舍主谓而取名词,确实是唐五律的一个重大句法创新。没有改变的是,上二的名词仍然是因,交代原因或环境,后三的主谓结构仍然是果。杜甫另一名联“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也是如此。“孤嶂”之“孤”衬托出“秦碑”之“在”,“荒城”之“荒”衬托出“鲁殿”之“余”。在这种新句法的影响之下,唐五律诗人还开始在上二中使用自身不带描述成分、并非由主谓词组倒装而成的名词,如杜甫“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王维“九门漏寒彻,万户曙钟多”、护国“莲花国土异,贝叶梵书能”诸联所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联是他将长散文句“洞庭湖坼吴楚于东南,浮乾坤于日夜之中”压缩倒装而成。这种读法不仅揭示了杜甫精妙的草蛇灰线式的起承手法(颔联的省略主语承接了首联“洞庭湖”三字),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领略诗人出神入化的艺术想象:洞庭湖升华一种足以浮托起整个乾坤、缥缈虚幻的神秘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杂主谓句是指一行中含有两个或三个动词的句子。按照动词位置的分布来分类,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在上二和下三各有一个动词,其中第二、五字为动词句字的数量最多,而第一字(或第二字)、四字为动词句也时而可以见到。第二类则是下三中有两个动词,通常是第三、五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五字为动词句在《古诗十九首》使用不多,只有“但伤知音稀”(其五)和“将随秋草萎”(其八)两例,而句中两个动词都形成谓宾补的关系。到了六朝,第二、五字为动词句开始用于写景,陶渊明“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属于较早的例子。在谢灵运山水诗中,这种复杂主谓句大量出现,而且经常与第三字为动词的简单主谓句交替使用,可见他对此句式钟爱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因果紧缩句写小景,如此出神入化,亦真亦幻,这是在先唐五言诗中无法达到的艺术境界。唐五律诗人喜欢用因果紧缩句写大景,展现出与大小谢山水诗迥然不同的气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5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8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以善于倒换诗中固有的节奏和语序著称,他往往通过这一手法,获得特殊的审美效果。因此,这种读法尽管稍嫌勉强,似乎亦可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7 14: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