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
109万
309万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本在何处?艺术关照人生的程度,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是也。所谓兴趣之妙,神韵之味,都只关乎艺术写的能力,而艺术观的能力,艺术由逼肖之工巧,到艺术由真实而敞开,境界就成为真正区别于前人的概念。
使用道具 举报
形象逼肖是艺术突破材料的限制,试图再现特定情景的产物,但真实地展现人生态度、性情,是重回人的生命价值主体的意义之所在,二者指向不同,前者解决的只是似与不似的问题,后者面对的却是人生值不值得活的问题。
艺术一定是面向人生成,是生存论的一部分。就此来说,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无论怎样估价都不为过的。
在1907年王国维托名樊志厚发表的《人间词乙稿序》中,通篇多用意境,
但一年后,《人间词话》完成了由意境到境界的转向,开卷即标明境界的核心地位。
笔者以为,境界之高格就在于艺术对人生的关注程度:“
词必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又云: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3444
50万
149万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11-30 13:45 本文认为,作为艺术审美符号的意象、作为艺术审美判断的意境与作为生存价值判断的境界,三者之间是各自独立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特别贡献奖
为论坛建设作出过较大贡献的荣誉诗友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敬业首版勋章
勤勉版主勋章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1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