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古代诗歌写景中的衬托手法(转贴)

[复制链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4、以实衬虚。即化虚为实。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一段描写琴声的句子,琴声本是抽象的,怎么样来生动、具体地表现呢?作者没有对它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将听觉诉诸一连串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再将视觉形象中的各种声音详细地描述出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琴声的抑扬顿挫、变化多端,进而突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4、以实衬虚。即化虚为实。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一段描写琴声的句子,琴声本是抽象的,怎么样来生动、具体地表现呢?作者没有对它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将听觉诉诸一连串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再将视觉形象中的各种声音详细地描述出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琴声的抑扬顿挫、变化多端,进而突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4、以实衬虚。即化虚为实。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一段描写琴声的句子,琴声本是抽象的,怎么样来生动、具体地表现呢?作者没有对它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将听觉诉诸一连串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再将视觉形象中的各种声音详细地描述出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琴声的抑扬顿挫、变化多端,进而突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4、以实衬虚。即化虚为实。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一段描写琴声的句子,琴声本是抽象的,怎么样来生动、具体地表现呢?作者没有对它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将听觉诉诸一连串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再将视觉形象中的各种声音详细地描述出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琴声的抑扬顿挫、变化多端,进而突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4、以实衬虚。即化虚为实。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一段描写琴声的句子,琴声本是抽象的,怎么样来生动、具体地表现呢?作者没有对它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将听觉诉诸一连串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再将视觉形象中的各种声音详细地描述出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了琴声的抑扬顿挫、变化多端,进而突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11-4 12:31
5、以乐衬悲。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开头两句景物鲜明 ...


5、以乐衬悲。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开头两句景物鲜明,色彩绚烂,似乎表达的是乐情。但后两句意境突转,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思乡的苦闷和忧愁。这看似前后矛盾,其实,在如此美丽的春景下仍不陶醉,却还是恋恋不忘故乡,这就把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衬托得更形象、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5、以乐衬悲。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开头两句景物鲜明,色彩绚烂,似乎表达的是乐情。但后两句意境突转,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思乡的苦闷和忧愁。这看似前后矛盾,其实,在如此美丽的春景下仍不陶醉,却还是恋恋不忘故乡,这就把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衬托得更形象、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5、以乐衬悲。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开头两句景物鲜明,色彩绚烂,似乎表达的是乐情。但后两句意境突转,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思乡的苦闷和忧愁。这看似前后矛盾,其实,在如此美丽的春景下仍不陶醉,却还是恋恋不忘故乡,这就把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衬托得更形象、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5、以乐衬悲。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开头两句景物鲜明,色彩绚烂,似乎表达的是乐情。但后两句意境突转,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思乡的苦闷和忧愁。这看似前后矛盾,其实,在如此美丽的春景下仍不陶醉,却还是恋恋不忘故乡,这就把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衬托得更形象、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5、以乐衬悲。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开头两句景物鲜明,色彩绚烂,似乎表达的是乐情。但后两句意境突转,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思乡的苦闷和忧愁。这看似前后矛盾,其实,在如此美丽的春景下仍不陶醉,却还是恋恋不忘故乡,这就把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衬托得更形象、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