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古代诗歌写景中的衬托手法(转贴)

[复制链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以静衬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三四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之美,惟第二句一个“挂”似乎描绘的是静态。其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正是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宽广连绵、悬空飞泻的壮观,含蓄地写出了观者的入神和陶醉,这正是以静衬动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以静衬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三四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之美,惟第二句一个
2、以静衬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三四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之美,惟第二句一个“挂”似乎描绘的是静态。其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正是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宽广连绵、悬空飞泻的壮观,含蓄地写出了观者的入神和陶醉,这正是以静衬动的效果。“挂”似乎描绘的是静态。其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正是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宽广连绵、悬空飞泻的壮观,含蓄地写出了观者的入神和陶醉,这正是以静衬动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以静衬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三四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之美,惟第二句一个“挂”似乎描绘的是静态。其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正是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宽广连绵、悬空飞泻的壮观,含蓄地写出了观者的入神和陶醉,这正是以静衬动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以静衬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三四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之美,惟第二句一个“挂”似乎描绘的是静态。其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正是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宽广连绵、悬空飞泻的壮观,含蓄地写出了观者的入神和陶醉,这正是以静衬动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以静衬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三四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之美,惟第二句一个“挂”似乎描绘的是静态。其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正是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宽广连绵、悬空飞泻的壮观,含蓄地写出了观者的入神和陶醉,这正是以静衬动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以静衬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三四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之美,惟第二句一个“挂”似乎描绘的是静态。其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正是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宽广连绵、悬空飞泻的壮观,含蓄地写出了观者的入神和陶醉,这正是以静衬动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以静衬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三四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之美,惟第二句一个“挂”似乎描绘的是静态。其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正是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宽广连绵、悬空飞泻的壮观,含蓄地写出了观者的入神和陶醉,这正是以静衬动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11-4 12:30
3、以明衬暗。即表面上写的是明的景物,其实却更衬托出环境的幽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 ...


3、以明衬暗。即表面上写的是明的景物,其实却更衬托出环境的幽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遥远的江面上一盏忽明忽暗的如豆渔火都看得清楚,这就使“野径云俱黑”的“黑”显得更加分明。又如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日色不但未给青青的松林带来温暖和光线,恰恰相反,使青松变“冷”了,这就更衬托出松林的幽暗和阴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3、以明衬暗。即表面上写的是明的景物,其实却更衬托出环境的幽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遥远的江面上一盏忽明忽暗的如豆渔火都看得清楚,这就使“野径云俱黑”的“黑”显得更加分明。又如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日色不但未给青青的松林带来温暖和光线,恰恰相反,使青松变“冷”了,这就更衬托出松林的幽暗和阴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3、以明衬暗。即表面上写的是明的景物,其实却更衬托出环境的幽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遥远的江面上一盏忽明忽暗的如豆渔火都看得清楚,这就使“野径云俱黑”的“黑”显得更加分明。又如王维的《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日色不但未给青青的松林带来温暖和光线,恰恰相反,使青松变“冷”了,这就更衬托出松林的幽暗和阴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