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9-14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曲六、曲七和曲九也抒发归隐情怀,却无回应仙道思想的用意,而是转向了自劝。曲六和曲七二者似乎是借用归隐俗套来自命清高,其中的“布袍粗襟”、“披服松宽”显然与藩王生活不合。最“俗套”者莫过第七只〔庆宣和〕:
衣紫腰金居至官。不想艰难。荣华富贵足为安。不如我披服松宽。我也披服松宽。
在马致远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我其实戴不的襆头紧,穿不的朝衣坌。倒不如我这拂黄尘的布袍,漉浑酒的纶巾”,以及明人杨尔曾小说《韩湘子全传》“衲头胜罗袍,腰间金带不如我草绦”中,“不如我”无非将出世、入世前后对比,以陈安贫乐道之心,这与曲七中“衣紫腰金居至官……不如我披服松宽”的表达无甚差别。但朱曲之旨又不止于此,关键仍在于我们如何理解“不如我……我也”这一表达结构。抛开尾句看,从首句“衣紫腰金居至官”直至“不如我”句,创作意脉的确沿马致远、杨尔曾作品中那种出入对比的表达方式发展,落入窠臼。事实上,到“不如我披服松宽”时意脉已止,“我也”一句则显得累赘而突兀。这是因为“不如我……我也”并不是一组妥帖的关联词语。换句话说“我也”实为朱让栩创作时刻意保留的衬字,起到一定程度的定格作用,也成为前几只曲“诚能……我也”、“似他们……我也”的馀音。如此一来,该曲便附著了外在的语境和语意。如果说“不如我”的用意在于自慰,那么“不如我……我也”(隐含著“似他们……我也”)的用意则转向自劝了;同时,这种自劝的口吻又走出了前四只曲被动的回应或追随。细究起来,朱让栩自命清高也好,自劝清高也好,“衣紫腰金居至官”确非其自我写照,藩王无职非官,这一点朱让栩心知肚明,也恰恰成了他与布衣处士间的微妙关联,最终导致他竟以“披服松宽”者自视。自我定位与内心表演的多元角色在此亦有体现。与该曲相似,曲六、曲九亦有类似的自劝之意,无须赘言;倒是曲六“万斛乾坤”、“一丸造化”所蕴含的小大之辩颇有新意,值得一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