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曲制曲考论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双调•鸿归浦〕即〔雁儿落〕《春游》(阙疑)
趁新晴紫陌行。乘宝马踏金镫。疏杨外拂面风。秾杏中侵衣映。端的是入醉眼正春明。览韶华无限情。看乳燕翩翩竞。听娇莺呖呖声。赏心事欢迎。小桥畔芳菲径。过了些途程。遥望见层楼上酒旗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儿孙有甚高。趱家私空徒劳。恰也是风飘树叶零。雨打花枝落。单丢下孤孤恓恓老枯条。人生在世总浮嚣。韶华四季虚看迈。九十日春光空自老。酩子里评驳地厚天高。难言告。每日家愁焦。把我的九曲柔肠都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双调•捲帘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春煖》(阙疑)
向郊东草陌香。漾塘池丽日舒凉。阴柳小田庄。扬扇轻前席愰。粱黄长境梦。邯郸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为《春游》的第一首曲曲牌原作“鸿归浦”,刻本中曲牌后附小字“即雁儿落”,吕薇芬先生《北曲文字谱举要》也称〔雁儿落〕“属双调……亦入商调,明人又称〔鸿归浦〕”,可以排除同名异调的可能。然而一方面,〔雁儿落〕不单用作小令,另一方面《北词广正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正格句式均为五五、五五,凡四句,虽有变格,但《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指出“〔雁儿落〕体增字不增句”。可见,该曲与其原作之曲牌〔雁儿落〕捍格不入。第二首所谓的“鸿归浦”亦复如是。而第三首的字数句数明显不足成带过曲。三者放在一起来看,便会发现情况恰恰是前二者句数过多,后者太少。由于三首曲在刻本中前后相接,故推测这是蜀府编辑成王遗稿时出现曲牌名张冠李戴的舛误,即两个曲牌正好颠倒了。
两首所谓的“鸿归浦”均为十二句,与〔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一体句数正好相同,逐句在字数上有所增减,而该曲末四句与〔得胜令〕正格末四句句式二五、二五差别尤大。但考虑到〔得胜令〕末四句本身变化不少,而另一首题名“春游”的“鸿归浦”又比较符合〔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增字格,原刻本中二曲归于同一曲牌且前八句句式相似,姑且可以认为此曲也是一首〔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但不免有不辨正衬、任作增减之嫌。另一方面,刻本中紧接两首“鸿归浦”之后有“捲帘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春煖》,《全明散曲》断为六句四韵,显然不是带过曲之属。诸家曲谱中未见〔捲帘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也未察有〔捲帘雁儿落〕。属〔捲帘雁儿落〕的曲子,至今只见黄峨存有一首,“难离别,情万千。眠孤枕,愁人伴。闲庭小院深,关河传信远。鱼和雁天南,看明月中肠断”。或有论者称黄峨此曲为“回文体” ,这一说法是合理的。一则该曲回读为“断肠中,月明看。南天雁,和鱼远。信传河关深,院小庭闲伴。人愁枕孤眠,千万情离别难”句意可通,二则正读时句首“难”、“眠”、“闲”、“看”等入韵,格律未失。从曲牌名来看,“捲帘”二字或为“回文体”创作的一种标识(灯谜中“捲帘格”即为一种倒读谜格),以示与〔雁儿落〕有别。故可以推断〔捲帘雁儿落〕是在〔雁儿落〕的基础上,增句而成的一种回文体新曲牌。转而看朱让栩《春煖》一曲,《全明散曲》断为六句,从文义与用韵上看这种断法稍有可疑之处,若以之为〔捲帘雁儿落〕,对比黄峨曲,应调整为“向郊东,草陌香。漾塘池,丽日舒凉。阴柳小田庄,扬扇轻前席愰。粱黄长境梦,邯郸上”,回读则为“上邯郸,梦境长。黄粱愰,席前轻扇扬。庄田小柳阴凉,舒日丽池塘。漾香陌草,东郊向”。该曲也有句首入韵的回文体特点,且“塘池”、“粱黄”等词又是“池塘”、“黄粱”的颠倒,藩刻诸本《长春竞辰稿》、《馀稿》十六卷中这种类似字序舛误的情况实属罕见,此处恐非巧合。另一方面,《长春竞辰稿》卷十一存其《回文诗》七首,可见朱让栩是有创作回文体的才思与兴趣的。所以,应可推知该曲曲牌并非〔捲帘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而是回文体〔捲帘雁儿落〕。或有论者认为〔捲帘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曲牌无误,乃文字错漏所致。由于并无确證回应此一说,固不敢妄下雌黄,但考虑到前后三曲均“曲不对牌”,编辑成书时曲牌颠倒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所以,就曲牌疑似舛误的问题,对这三首曲所属曲牌提出一种比较合理的推断:前二者调寄〔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后者属〔捲帘雁儿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藩王风雅:内心表演与感物吟赏
朱让栩《长春竞辰馀稿》卷三之“拟元人乐府”52首,为其词馀,即散曲作品。从题材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叹世伤时、幽居归隐、时序感怀三类。从文本细读出发,搜检这些曲作的字里行间,我们总是能瞥见朱让栩在蜀王身份和内心角色间游离的身影。藩王身份下的他是何等尊容?文人身份下的他又是何等形象?不同类型的散曲作品,如何串起藩王与文人二者的转换纽带?又竟折射出这位藩王曲家怎样的创作心态?以下试分而论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叹世伤时——地厚天高与角色焦虑
看上去,叹世伤时一类的作品,在散曲中大量存在,但不同的曲家在题材选择之后,总是或多或少会有自我表达的独特内涵。那么,蜀王朱让栩如何书写他的“叹世”?又怎样表达他的“伤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调•鸿归浦〕即〔雁儿落〕(阙疑)
无儿孙有甚高。趱家私空徒劳。恰也是风飘树叶零。雨打花枝落。单丢下孤孤恓恓老枯条。人生在世总浮嚣。韶华四季虚看迈。九十日春光空自老。酩子里评驳地厚天高。难言告。每日家愁焦。把我的九曲柔肠都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散曲有此〔双调•鸿归浦〕(阙疑)《无儿孙有甚高》一首。该曲的艺术风格与朱让栩其它曲作颇有不同。其艺术风格一方面受元明前人曲作的影响而成,一方面又是朱让栩内心语言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而言,首先是该曲多用俗语、曲语,颇具本色,因而被评为有“元人风味”。曲中“趱家私”、“孤孤恓恓”、“九十日春光”等语并不完全是口头语言,而是曲体文学所专用的曲语,圆活运用这种语言无疑是以阅读、品味前人杂剧、散曲作品为前提的。其次,表现在熟语的运用。在这首曲中“风飘树叶零,雨打花枝落”便是一例。这种“熟”在自然吟咏的过程中浑然而成,反过来,它也必然朗朗上口。熟语的运用也使得语言表达直白。前面提到过,直白是朱让栩曲作宗元意识下的特色。直用熟语,不造新词,再加上适当的俗语、曲语,便有了“恰也是风飘树叶零,雨打花枝落,单丢下孤孤恓恓老枯条”这一句气韵深长、颇有滋味的曲词,表现出人生在倏忽间飘零的情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曲抒情主题是多角度多层次发展的。一层是集中在前五句的人生虚无感,一层是六至八句的时光流逝感,最后一层则是末四句郁积难发的焦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9-14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儿孙有甚高,趱家私空徒劳。恰也是风飘树叶零,雨打花枝落,单丢下孤孤恓恓老枯条”,第一层以“无儿孙有甚高”起意,不仅否定了“趱家私”,也描绘出“孤孤恓恓老枯条”这人生最终归属,隐隐质疑著人生的意义,充满了虚无孤独的情绪。他死后袭封的朱承爚为其庶三子,明代《名山藏》等史料也称“蜀成王一子”,可见其临终前只有孤子相伴,孤独之馀或许还有藩国家业终将颓丧的隐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