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9-1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曲中“评驳”(《丛刊》本作“频薄”)一语表达出他对宿命的估量、审思乃至抵触。嘉靖十五年(1536)冬,世宗以太子生,诏“各处亲郡王如有谨身脩行,乐善好学,孝亲敬长,敦宗睦族,足以励世者,许彼处抚按官员具实奏闻奖励”;蜀王对朝廷之恭虔受到了蜀府长史、纪善等王官的保称,“每遇庆贺,恭撰表笺;笃念皇嗣,祷于神祗”。而在上呈君王的表笺之中,他写的常是“臣爵忝亲藩,躬逢盛事,恪守西川。迓纶音之远播,倾忱北极;荷天泽之普施,雀跃再三”(《诞育皇储庆贺表》),“宗藩有赖,王道无私”,“臣世守蜀藩,遥瞻北阙”(《敕旌忠孝贤良谢表》);“臣属籍亲藩,躬逢盛事,遥瞻北阙,莫罄涓埃”(《九庙功成庆贺表》),这些文辞固然是一种模式化表达,但不可否认朱让栩在位三十八年,他人生的四十七年几乎都笼罩在这种模式的影子下。值得注意的是,在诗歌的创作中他犹未摆脱这一阴影,“宪节明西徼,孤忠动上京”(《送侍御谢狷斋巡蜀回京》)、“君正邦畿固,臣良社稷持。金瓯永无缺,脩职仰皇基”(《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奠邦西国土,藩屏蜀封疆”(《世子府落成有作》)等自不必说,即便是临赏画作,以雄鹰寄怀,也不忘“君道平平福庆臻,邪奸碌碌咸休息”。所以,“恪守西川”、“遥瞻北阙”正是那不可动摇的地厚与天高。诗文为正统,词曲则为末道小技,如果把“拟元人乐府”看作他的文体试验,那么,朱让栩不仅用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承载了自己身为藩王叹世伤时的情愫,以及萦绕著这种情愫的人生焦虑,更在此间出离于蜀王的身份,佯作“不知天高地厚”,过滤、转换他的人生焦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