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转帖)地籁、天籁与人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惟独“天籁”是超越颜成子游自我认识能力和理解范畴之外的一种声音,尽管它确实存在着,但却不是谁都能够感知的,就像“吾丧我”的境界颜成子游无法理解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我们再去认识“天籁”的确切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天籁”字面的意义就是超越听力感知范畴的一种声音存在,也是自然里的声响,但却是自然里普通人类无法感知到的那部分声音。由此可见:“天籁”是《齐物论》里一个非常有诗性意味的象征意象。它的寓意就是超越普通人认识能力范畴的任何存在。这是庄子在用“天籁”来譬喻最难以表达的“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到庄子哲学的“大语境”中去考察。在《庄子》33篇里,庄子都在阐述“道”,而“道”的存在状态在《大宗师》和《天运》里都有所描述:“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这种“道”的存在状态恰恰符合了“天籁”特点,存在着却无法描述和感知它,只有靠想象才能去完成对于“道”的体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秋水》中庄子认为“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他看到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差别性和层次性。于是,在《齐物论》中老师南郭子綦就把认识能力划分了三个层次,“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这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前两个阶段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最高阶段的“天籁”却很难有人能够到达。这应该是庄子笔下的“真人”“圣人”“神人”“至人”才能够领略的一种境界。从而证明:把握“道”就如同聆听“天籁”一样,知道存在却无法知晓。这才是庄子启用“天籁”这一意象的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天籁”是声音的最高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对于“天籁”的猜想正如《庄子·大宗师》里所言“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天籁”的认识,必须依靠对于“人籁”和“地籁”的理解,靠已知的“人籁”和“地籁”去想象“天籁”的意境,去完成对于“天籁”的准确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只有超越自身,通过想象,方可用心听到自身之外不可以听到的“天籁”之音,它是“道”的超越之境的形象譬喻,也是超越人类认识能力之外的世界的完美象征,更是诗文里天然浑成的自然之趣。这才是庄子提出“天籁”的原始初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籁”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作为哲学术语与艺术意象的“天籁”的真正含义,似乎一直被掩盖在广袤的庄子哲学之下。笔者认为,庄子是通过“天籁”的意象,阐释出了自己在哲学领域里的最高认识。只有懂得了“天籁”本意,才能够读懂庄子哲学的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天籁”是声音的最高境界。而对于“天籁”的猜想正如《庄子·大宗师》里所言“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天籁”的认识,必须依靠对于“人籁”和“地籁”的理解,靠已知的“人籁”和“地籁”去想象“天籁”的意境,去完成对于“天籁”的准确认识。


    所以说,只有超越自身,通过想象,方可用心听到自身之外不可以听到的“天籁”之音,它是“道”的超越之境的形象譬喻,也是超越人类认识能力之外的世界的完美象征,更是诗文里天然浑成的自然之趣。这才是庄子提出“天籁”的原始初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主题

646

回帖

4493

积分

栏目顾问

词楼特邀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93
发表于 2019-8-3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年老猢狲 于 2019-8-3 20:21 编辑

人籁有所思,地籁有所待,天籁既无所思亦无所待自然而然而已。人籁、地籁、天籁亦如人才、地才、天才之所谓。天才者,不可思议亦无从成就者。而诗者,亦正是所谓天才之事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17: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