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浅淡诗词中有我与无我境界浅淡诗词中有我与无我境界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20 14:41
在王国维先生未提出两种境界说前恐怕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他提出此观点后,诗词创作者恐怕也少有人在创作时有 ...

王国维认为

有我之境优美,是“动之静时得之”;

无我之境宏壮,是“静中得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20 14:41
在王国维先生未提出两种境界说前恐怕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他提出此观点后,诗词创作者恐怕也少有人在创作时有 ...

我们从他举的例子中可以体会到

有我即是诗中有诗人活动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20 14:41
在王国维先生未提出两种境界说前恐怕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他提出此观点后,诗词创作者恐怕也少有人在创作时有 ...



无我境界内只有客观景物描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20 14:41
在王国维先生未提出两种境界说前恐怕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他提出此观点后,诗词创作者恐怕也少有人在创作时有 ...

其实

在一首诗中往往是有我与无我交错呈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王国维所举的元好问这首诗中,也并非皆只是一种无我境界,

像“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诧。”就是有我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20 14:47
其实

在一首诗中往往是有我与无我交错呈现的。

我们知道

诗人在创作时必然要把自己的情感带到自己所营造的想象中,

因此文字中就必然要把自己的影子和感情色彩带到描写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20 14:47
其实

在一首诗中往往是有我与无我交错呈现的。

朱光潜先生说:

“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20 14:47
其实

在一首诗中往往是有我与无我交错呈现的。

他同时根据班婕妤的《怨歌行》说:

“班婕妤拿团扇自喻,可以说是主观的文学。但是班婕妤在做这首诗时不能同时在怨中过活,她须暂时跳开切身的情境,看看它像什么样子,才发现它像团扇。这就是说,她在做《怨歌行》时须退处客观地位,把自己的遭遇当作一幅画来看。”

如此这般的结果,就会使得诗人把本来单纯地抒情,变得客观地站在画外去刻画心目中那幅画。这样在诗文中很自然便时而有客观色彩,时而有主观色彩。



我们再以李白的《怨情》为例(为了节省篇幅,本文只以诗为例,免去词例)。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心。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此诗本是白描美人情态,



按照前两句写法则是纯客观的,本可没有作者的影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20 14:47
其实

在一首诗中往往是有我与无我交错呈现的。



后两句中出现的‘见’‘不知’,却分明流露出作者观看的形态和对美人不幸的主观同情心理。诗中已有了诗人的影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266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6-2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振波浪清 发表于 2019-6-20 14:47
其实

在一首诗中往往是有我与无我交错呈现的。

再如李白的《将进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抒情,所以都溶入了作者,是有我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