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些資料,解答杜牧《江南春》的詏救問題:
據 陸遊《老學菴筆記春》所述,「十」可轉讀平聲作諶(chén) 音。如白樂天《正月三日閑行》:「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白《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說之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在此情況下,第6字讀平聲,不用救。詏救第5字的方法是在次句更改平仄,杜甫的《蜀相》詩行之,杜牧的《江南春》詩也一樣行之。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蜀相》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律)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詏救後詩律)
「十」轉讀平聲,這可能是唐、宋詩人的「潛規則」,在詩作中的折衷辦法,在現行的生活中沒有這種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