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唐代般若与文学意象、意境之美学融摄

[复制链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法师东斋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
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
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
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孟浩然是最富于般若直觉的诗人,他通过对般若智慧的妙用,以清新流畅的意象传达出单纯、清净的意味,在感觉与意味结合方面对般若表现得最好,但后世评家每以此讥其才学或缺,真是误解了孟浩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杜诗歌之所以超群范典,主要因为他们能够从容地创造诗心智慧飞扬的意象,并达到那个时代最大的表现力与概括力,这如果没有般若对诗人心灵智慧的特别“扰动”,无法想象是何以达到的。也就是说,在佛教思想和般若思维成为一种时代背景,即便李、杜二人未曾系统地阅读佛典,也不妨碍他们汲取佛教般若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将之运用于诗歌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杜诗歌意象的创造,从文学的侧面展示了对般若思维、般若思想接受与化用的程度,表明在诗歌意象创造方面,盛唐诗在表现角度、结构方式和意蕴传达方面都达到了鼎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审美把意象作为主体与天地相互感应中的情志来传达载体,而般若思维及其意象创造则注重思想、情趣和理想的宣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意象首先联系于视觉行为而获得展开,而般若的精神性及其幻化并非首先发自视觉的触遇感应,所以,传统诗歌审美意象受到视觉行为的制约;二是中国诗歌审美的“情志”、“缘情”诸说虽也强调主体思想情感的表现,但这种主体先天地属于天、地、人格局中的中位性存在,主体情志的意象表现亦遵循“三才”格局,以接受天地的馈予而仰察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意象则是精神力量对物质力量的一种逆反性消解,即物质、肉体生命虽可贯注于般若过程,但愈往前行其生命力愈显衰驰,最终的表现是,般若意象将物质性、肉体性的力量转化为精神性、智慧性的能量,不再以世俗对肉体、物质力量的裁判为准绳,施行无碍,纯粹、绝对而无压抑与制约,这是传统诗歌审美所不能达到和表现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诗歌意象创造一步步由观照般若推进到实相般若,从“相”与“象”的媾和转化为纯然意构的诗境创造,这便是诗歌美学意境依循般若主旨获得生成的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的诗歌意境所托现的诗意景观,是主体化在世俗之上飘举的景观,它得之于般若意旨的启发却并非般若概念化的移植,更不是传统感物而生的审美录写,而是伴随年轮心迹的变化呈现的思想与精神的图像,是般若中国化对生命意识的过滤与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5 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