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9-2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图的“韵味”说讲求诗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含蓄蕴藉性,即要求艺术形象具体、生动、鲜明,近在眼前又不流于浅浮;要求艺术境界深远、含蓄,情趣悠长,寓意深远而有不尽的余味,即用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来表达含蓄而深远的意境。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他延续了钟嵘“滋味”说关于“比兴”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基本审美内涵,但这只是审美认识的初级层次,即诗歌要用外在“兴象”表现作者的“寄托”功能。之后,他既而提出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效果,强调诗歌不仅应该追求通过“比兴”艺术手法(如象喻、烘托、暗示等)所呈现出来的较为明显、直接传述的浅层的情、思、景、象等,而且更应着重追求超出其中深蕴的含蓄无穷,以及意在言外的韵味和美感,此为审美认识的高级层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