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0-1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苕溪胡元任《丛话》曰:〔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如老杜诗云: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此乃七言律诗之变体也。又云:
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此乃绝句律诗之变体也。又有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有云: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又有云:
谩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鵔鸃冠。
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
此二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又有云: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捲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此诗起头用平声,故第三句亦用平声。凡此皆律诗之变体,学者不可不知也。〕
此条引文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文有删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