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对仗行韵要和谐”的内容和目的
关于对仗,《唐诗三百首》选入五律79首中,对仗不稳不规范,通篇只有一个对仗的就有29首,占36.71%(有的行家论证其比例甚至还要高)﹝19﹞。所以“宽格”主张即可按照近体格律诗的要求,颌联、颈联对仗,也可任选诗中某一联对仗。例如杜甫的《即事》:“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即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秋思抛云鬓,腰支剩宝衣。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20﹞也可实行三联对仗,也可四联都对仗,也可一、三联对仗其他联不对仗。例如杜甫的《一百五日夜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嗍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21﹞一首诗中仍保持两句对仗,只不过改变了其中一联的对仗位置。当然,也可三、四联对仗,其他不对仗。例如杜甫的《早花》:“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22﹞还可以通篇无对仗。例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23﹞严格讲通篇只讲平仄,不讲对偶。
在对仗方式上,既允许工对,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4﹞;也允许宽对,如黄鲁直的《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允许邻对,如白居易的《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25﹞; 允许自对,如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26﹞;允许流水对,如杜甫的《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7﹞;允许隔句对,例如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28﹞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允许借对等。例如刘长卿的“事直皇天在,归迟白鬓生。”﹝29﹞借“黄”与“白”对。总之,任由作者咬文组合,以求获得更多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佳句。
至于诗句间的“粘”“对”问题,“宽格”主张不必强求。因为采用“ABBA”式具有音律美,采用“ABAB”式,也具有很强的音律美。例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0﹞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31﹞等,采用上两式的混合式也同样具有很好的音律美感。例如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32﹞等,所以“宽格”不主张做出千篇一式的规定。读来具有音律美感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