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从“意象”到“事象”:叙事视野中的唐宋诗转型

[复制链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诗的主流特色,不是“鸡声茅店月”式的共时性感受,更多是历时性、过程性、融合着动态行为,甚至主观感受等更为复杂的表现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象”又有助于解释诗歌用事中所包含的叙事特性,并进一步认识古典诗歌用事以叙事所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用事又称用典,在诗中出现通常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而非叙事方式。“用事”之“事”的含义与一般意义上的“事”有所区别,特指典故或事例。不过从广义的层面来看,“用事”所用之“事”常常也属于一般的“事”的范围内,因而为“用事”与叙事二者保留了沟通的途径。宋人对于用事特别讲究,对所用事典内容的充分开掘和利用,促进了用事向“事象”的转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亿《汉武》
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漙金掌费朝餐。
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蓬莱、弱水、竹宫、金掌,都不是单纯的景物意象,诗人并不是要借助它们营造出一个供人直接体会的画面情境,而是要通过这些语词唤醒背后的典故内容,让读者在与这些文辞相遇的时候,联想到相关的历史事实,通过这些史实的叠加来呈现汉武帝热衷求仙而轻视人才的行为。这类用事方式,在开启宋诗以才学为诗风气的同时,也开启了宋代诗歌重“事象”的趋势。利用相关典故与事融为一体来叙述,这是宋人的一大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捕捉并提取事的要素,以呈现动态的、历时的行为和现象,兼具相关人物、景物、环境、场景的形象感。诗人对于事象有着越来越精密的提炼,促进了事象表现的丰富多彩。不过,对于读者而言,“事象”的形象感通常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需要理清“事象”的内容及潜藏其中的前后关系,才有可能唤醒这些形象。“事象”一方面帮助诗歌拓展了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逐渐形成了几个重要特点:一是意象凝练密集,通过具有形象性的意象营造可供感受体会的情境;二是语序的省略与视角的交叉变换,让诗歌成为意象平行陈列的共时性空间,感觉架构取代逻辑架构。而宋诗的新变,则在于以叙事的要素重建历时性、逻辑性的架构,诗人追求诗歌内在意思的曲折,倾向于通过相关事件的具体情境来传达内在的复杂体验。通过对视角的精心选择,借助于虚词、用事等手法,在诗歌中营造出一个具体可感可想的事境。如果说“事象”可以成为从叙事视角诠释诗歌的一种方式,那么也可以用“事境”来概括诗歌所营造出来的关于事的情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境”简单来说就是事件的情境。诗人的所感所想、其所要表现的内容,往往都产生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之内,而诗人又试图在诗中重现这样的情境,以利于将诗人所获得的体验传达出来,这就在诗中形成了对事境的营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韦诗有画境,而苏诗有事境。韦诗重在写景,如同一幅风景画,而叙事意味相对淡薄,只能隐约感觉到诗人对景物的观察、欣赏。而苏诗中有着较为鲜明的主观体验行为,“晚泊”、“看潮生”都是诗人发出的行为,而且暗含先后之分,先有泊舟再有看潮。这就在写景的同时也融入了对诗人行为的叙述,体现出了行旅中的“晚泊”,透出事的因素。而诗歌也就在这一风雨中晚泊看潮的事境中,折射出诗人内在不平静的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实现深刻意思的表达,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在诗歌中再造一个事境,将事境作为实现诗歌内在意蕴的途径,也将事境作为将读者引入诗歌的途径。与其用不够贴切、不够全面的方式来表现,倒不如将引发思想体悟的情境呈现出来,让人跟随事境的变化发展去领悟其中复杂多变、层次丰富的各种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事象”与“事境”的关系是:以“事象”抽取与事相关的各种要素,组织成可供理解领悟的一套系统,营造出动态可感的具体“事境”。就每一个“事象”而言,都含有相对独立的叙事因素;与此同时,这些“事象”又在诗歌中实现并置,通过前后勾连、对比反衬等,建立起事与事之间的关联,构筑出诗歌的意义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0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