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中道与诗法: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

[复制链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皎然虽以佛家“中道”为论诗之旨,却并非以诗学论证佛学,而是借佛学以观诗学,也就是虽以“中道”为其方法,却落脚在诗歌的艺术规律与特征之上。大致而言,皎然所说“诗家中道”有两具方面的表现,当然这两个方面也难以彼此分开。一是以“无分别”的观念来标举诗歌的理想形态,也即皎然所说的“造极之旨”、“造其极妙”等至高的诗歌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有四不”谓:“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才赡而不疏,疏则损于筋脉。”“诗有二要”:“要力全而不涩;要气足而不怒张。” “诗有六至”:“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使诗人作为审美主体的把握对象的方式,由个别、局部把握变为整体性的把握,进而形成了创造浑然圆整之审美意境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观学说认为要认识事物之性空,不能以分裂切割事物的方式来达到,而是要在整体把握中感受世界的“假有性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般若中观假有性空的观念,对中国诗学的渗透,使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有着明显的幻像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中观以“不真”为“空”,也即假有性空,在非有非无的双重否定中将世界万象看作是虚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观的“不A不B ”或“非A非B”的思维方式,进入诗论后发生了各种形态的变异,并以诗歌内部的不同风格或形式要素相对待,大大增加了古典诗歌的内在张力,也产生了非常丰富的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皎然主张作诗要经过深层的苦心营构,也就他所说的“作用”,另一方面,诗的风貌又要如同“得若神授”,自然天成。他又主张在取境时也应是内在的“苦思”和成诗后的“神助”一体两面,不落二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中观的“无分别”与“不二法门”对语言名相的消解,使诗论进一步形成了超越于语言之上的审美价值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般若无知”,首要的便是无名言之知。般若所说的“观照”,是超越于语言的直觉观照。所谓“不二法门”,也是“于一切法无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05: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