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苏轼与朱熹——中国士大夫精神内核分析(连载)

[复制链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以“醇儒”自居的理学家看来,沉溺于吟诗、饮酒和与女人戏谑,都属于“玩物丧志”的表现。他们守身崇“敬”,主张“向身上做工夫”,是不赞成这一套生活作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如元凯方成癖,文似相如始类俳;
独立孔门无一事,只输颜氏得心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于道德义愤的社会批判,往往流于坐而论道的清议,除了能证明儒者具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良心外,常常无补于时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活着有什么意思,或者说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属于人类生存根本方向与智慧方向的终极关怀问题。当中国士人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里遭到挫折,而在以往儒家的传统思想里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时,他们往往到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去寻求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士人所接受的佛学思想的影响,主要来自中国化了的禅宗和华严宗。所谓“中国化”,指的是佛学的老庄化和士大夫化,三教合流,佛老庄禅不分,成为较长一段时期支配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主导倾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所宣扬的“明心见性”的顿悟方法和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的修行方式,与庄子所讲的“至人无己”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不仅对文人的生存智慧和创作思想有深刻的影响,也渗透到儒者的心性修养和人生哲学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苏轼和朱熹两人出入佛老的心路历程来看,佛、道以虚无空寂为本的心性论和静虑修养解脱方式,作为一种化解忧患的生存智慧,对宋代士人具有很大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鸿雁飞过空中时,无意间留影迹于水中的意象,喻示世间万物的虚幻不实和似有而非真,要人摆脱一切执着和迷妄,以无住无念之本心,对待世间万物的迁流不息、生灭无常。这与苏轼所说的空中鸿雁偶然于雪泥上留印迹,飞时不计东西,意思是很相近的。或者说,在苏轼以雁喻人所表达的人生体验中,已清楚透露出他早年受释老空无思想影响的消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的习佛,并不以超然玄悟的出世间法为目的,而是想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以便自己在变幻无常的人生历程和风浪险恶的政治生活中,求得身心的清净和安宁。随缘自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出世与入世融为一体,才能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做到进退有据,在充满不平和烦恼的现世生活中,保持一份超脱情怀和安宁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