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7-4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士人的心理机制向内收敛,其心灵趋于狭窄、敏感、细腻,缺乏理想的热情和浓郁壮大的情思。心理状态以心性的道德修养为文化之本,追求人格的完美。北宋士人固然广泛吸纳前人艺术渊源,但其心目中的真正典范是黄庭坚所推崇的陶渊明与杜甫,所谓“少陵有句皆忧国,陶令无诗不说归”集中概括了陶杜所体现的两种思想价值取向:一在忧国,一在自守。恰恰统一于品格与气节的根源之地,士人迸涌出激昂慷慨的爱国激情和归宿于山林野泉的淡泊自守只能碰撞于宋诗瘦硬朴拙、清淡平远、幽远高雅的境界中。宋诗的本质特征犹如一轮被“宋调”遮住光芒的明月,而明月不再的士人们只能在朦胧的月色中追求生命的旨趣和理想人格的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