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黄庭坚诗与北宋士人文化心态

[复制链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道家“默心修炼,静意保持”思想影响,成就的是一种自然无为、虚静玄远的人生境界。文学创作中平淡清远的山林精神正是此人生境界的一种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已深入到北宋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意识的深层,禅宗那种保持内心精神宁静的自我解脱与士大夫“独善其身”时崇尚消淡闲逸的老庄思想相结合,就产生了一种共同的追求平淡清远境界的审美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诗僧追求清淡之风,是有意而为,那么北宋士人则是无奈的追求,以求一处灵魂憩息之地。他们不能忘却时事而在平淡之中隐含伤感,有一种灯火江月,寂寞销魂的情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士人的心理机制向内收敛,其心灵趋于狭窄、敏感、细腻,缺乏理想的热情和浓郁壮大的情思。心理状态以心性的道德修养为文化之本,追求人格的完美。北宋士人固然广泛吸纳前人艺术渊源,但其心目中的真正典范是黄庭坚所推崇的陶渊明与杜甫,所谓“少陵有句皆忧国,陶令无诗不说归”集中概括了陶杜所体现的两种思想价值取向:一在忧国,一在自守。恰恰统一于品格与气节的根源之地,士人迸涌出激昂慷慨的爱国激情和归宿于山林野泉的淡泊自守只能碰撞于宋诗瘦硬朴拙、清淡平远、幽远高雅的境界中。宋诗的本质特征犹如一轮被“宋调”遮住光芒的明月,而明月不再的士人们只能在朦胧的月色中追求生命的旨趣和理想人格的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105万

回帖

38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6872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劲赏佳作,感谢老师赐玉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2534

回帖

9927

积分

副首版

词楼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27
发表于 2021-7-5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喜欢黄庭坚,主要是因为他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诗法为剽窃提供了理论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05: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