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宋代诗论:法度派和意趣派

[复制链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苏轼也强调要艺(技),强调具体的表现能力和表现技巧,不过他对技大抵上是持轻视态度的。在道和艺的关系中,他显然认为要先有成竹在胸,然后才能落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之法一方面是指任其自然却不违背艺术规则,对成法持有满不在乎的态度,另一方面又是指合于客观事物的自然之法,天工自有其法度,不是固定的常法,而是自然的无法之法,这就又回到了之前讲道与物化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和外物关系上,苏轼认为要随物赋形和传神,作品不仅要顺着外物而展开自己,更要把握外在对象的内在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在文与道文与现实的问题上比较保守持中,虽然反对北宋理学家过于偏激的说法,但也要求诗歌在怨刺时符合温柔敦厚的要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究严密的法度是黄庭坚文学创作理论的核心。苏轼主张无法之法,以自然为法,而黄庭坚恰恰相反,要求严格遵循法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什么是法度,那自然是诗文的命意、布局、格律、章法、句法等具体的艺术技巧。其中又尤其以诗歌句法最受重视,句法就是指具体的诗法,诗歌是由诗句组成的,尤其是律诗,虽然只有八句,但是每句每联都有其讲究,格律的和谐更是涉及到每一个字,其既有关整首诗的意境,又包括用字的优劣,于是也有诗眼句眼之说,宋人论诗重视句法,大约和黄山谷有密切的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庭坚论文学创作的法度是从学习杜甫的过程中引发出来的,他正是从杜甫的律诗,特别是后期的律诗中总结和研究诗歌创作的法度和规则的。杜甫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很严,不仅诗意要求惨淡经营,而且字句和格律推敲都很认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庭坚以杜为师,反复告诫他的后学必须要认真研究学习杜诗的内在法度。而在为文上,黄庭坚则以韩为师,认为韩文体现了文章写作的典型法度。这便是所谓“以理为主”的一个方面,要从前人的文章中学得诗文写作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庭坚要求创作者熟读研究前人作品,在学古中化出新意,从而创造自己特有的新风格,他有“文章最忌随人后”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思大概是指学习古人作品,达到融会贯通,然后从中得到启发,以构成自己的作品的诗意和境界。根据惠洪的描述,其还分成夺胎和换骨两个方面,换骨是取古人诗意而换新辞,夺胎是参考古人诗意而创新意,要从意和辞两方面做到以古为新。这就要求学子不仅要简单模仿抄袭,更要读深读透,融会贯通而领会其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2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