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杨时诗话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渠之学,其源出于程氏,而关中诸生尊其书欲自为一家,故余录此简以示学者,使知横渠虽细,务必资于二程,则其他故可知已。《人贵有精神》诗,康节作并书。康节诗云“大笔快意”。余在洛中,得其遗稿读之,皆大字,与此诗类,信乎其以“大笔快意”也。明道亦尝和此诗,云“客求墨妙多携卷”。盖康节以书自喜,而士大夫多藏之,以为胜其字画,端丽劲正,亦可观德也。横渠先生字子厚,横渠人;康节讳雍,字尧夫,康节乃朝廷追赠先生号也。大观元年八月己卯余杭斋书。(同上卷二六《跋横渠先生书及康节先生〈人贵有精神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贺仙翁诗云:“有客来相问,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贺仙翁示人以治生之说,旨哉有味其言也,岂徒可以遗子孙乎?至人所以养生尽年,亦在方寸之地自耕而已。不知出此,虽岩居水饮,尽为寿之术,必有虎食其外也,其人不可得而见。读其诗,观其字画,亦足想见其人矣。(同上卷二六《跋贺仙翁亲笔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丰末年,予始筮仕,与方回俱在彭城,为同僚友。自彭城一别,声迹不想闻,盖三十余矣。政和甲子秋八月,予还自京师,过平江,谒方回,披腹道旧,相视惘然如作梦耳。方回之诗,予见之旧矣。复出《鉴湖集》示予,其托物引类,辞义清远,不见雕绘之迹,浑然天成,殆非前日诗也。方回自少有奇才,若仪秦之辩,良平之画,皆其胸中餍饫者,意谓其功名可必也。世变屡更,流落州郡不少振,岂诗真能穷人耶?然方回诗益工,名日益高,足以传不朽矣,与世之酣豢富贵与草木同腐者岂可同日议哉!以此易彼,亦可自释也。是年冬十有一月癸末,自余杭徙居毗陵道过吴江舟中书。(同上卷二六《跋贺方回〈鉴湖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昔过山阳,尝见一先生,侍坐终日,得所未闻多矣,迨今三十余年,追念不能忘也。绍兴二年,其子安道尉吾邑,一日踵吾门,出诸公与先生往还诗书示余,求言以刻诸石。余谓先生之节义如大圭不琢而其美自见,非雕绘所能增饰也。然诸公皆一睦名世之士,其言足以信,今传后而歆慕如此,镂之金石,使百世而下见之,必有闻而兴起者,亦非小补也。(同上卷《跋诸公与徐仲车诗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盖人之于亲四世而缌服,穷六世而亲属竭,服穷则遗泽浸微矣,故五世而斩,此古今之常理也。舍人邹公于其子筮仕之初,以诗赆行,其丁宁训饬,不以宠禄为荣,而以阴骘苍生为念,则其垂裕之意岂浅哉,积之于道卿缌服已穷矣。今其元孙出其诗示余,余得而伏读,观公所以训迪其子孙与道卿,所以奉承之志,则邹氏之流泽岂常理之足云,虽亘百世而益光矣。(同上《跋邹公送子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按:指李子约。晚尤深佛学。前数月尚无恙,居静室,燕坐终日,对家人未尝辄语,屏绝情累,若豫有知者,间惟焚香诵佛书而已。家人私窃怪之,莫敢问。手书寒山诗一首,意若示诸子者,大抵以攻人之恶、伐己之善为戒。疾革犹怡怡自若,卒无一言及后事。公于死生之际安之若此,则其素所善可知矣。(同上卷三一《李子约墓志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9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 发表于 2019-10-19 11:36
杨时论诗,强调儒家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谓“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字,温柔敦厚尤不可 ...

杨时论诗,强调儒家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谓“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字,温柔敦厚尤不可无”。认为诗只有不涉“暴慢邪僻之气”,使闻者“无怒”,方为“有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9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 发表于 2019-10-19 11:36
在诗的表现方法上,杨时要求诗“收敛”,反对冗长。在诗歌的风格上,主张“冲淡深粹”“出于自然”,反对着 ...

在诗的表现方法上,杨时要求诗“收敛”,反对冗长。在诗歌的风格上,主张“冲淡深粹”“出于自然”,反对着力雕琢,认为“学诗不在语言文字,当想其气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9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 发表于 2019-10-19 11:36
在诗的表现方法上,杨时要求诗“收敛”,反对冗长。在诗歌的风格上,主张“冲淡深粹”“出于自然”,反对着 ...

他所说的“气”或“气味”,是指涵咏在诗歌语言形象中的情态,它是作者主观道德修养在诗中之显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0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0-19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爱菊 发表于 2019-10-19 11:36
在诗的表现方法上,杨时要求诗“收敛”,反对冗长。在诗歌的风格上,主张“冲淡深粹”“出于自然”,反对着 ...

“重在体会”,而“不在推寻文义”,强调“今观是诗之言,则必是先观是诗之情”,反对“以文害辞”,“分析字之偏旁以取义理”。他的所谓“气”、“气味”、“义理”,皆未离开道学家的心性道德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06: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