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夏爱菊

杨时诗话

[复制链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丁卯,子同生。”曰:子同者,正名,其为桓公之子也。《猗嗟》之诗序曰:“人以为齐侯之子。”其诗曰“展我甥兮”,则明庄公非齐侯之子矣。以经考之,庄公之生,桓公之六年也,至十八年始书“夫人姜氏遂如齐”,而《左传》载申繻之谏与桓公适齐之事,则前此文姜盖未尝如齐也。未尝如齐,而人以庄公为齐侯之子,《春秋》安得而不辨乎?此《春秋》所以另嫌明微也。(同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闵二年,书“郑弃其师”。观《清人》之诗序可见矣。文公恶高克,使之将兵御狄,久而不召,遂使众散而归。岂非弃其师乎,盖恶其人而使之,将兵之外之兵何罪?故止罪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卫,未尝请命于天子而专封之也,故《春秋》书“楚丘”而不言其封卫,盖无取也。然则《木瓜》美桓公,孔子何以取之?曰:《木瓜》之诗,卫人之诗也。卫为狄所灭,桓公救而封之,其恩岂可忘也,欲厚报之,不亦宜乎。在卫人之义,不得不以为美其取之也,以卫人之义而已。若《春秋》褒贬,示天下之公,故无取。(同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文姜与齐侯淫,诗人以不能防,闲其母刺庄公,庄公固当深罪乎?曰:固可罪也。观《载驱》之诗,言“鲁道有荡”,则鲁之君臣荡,然无以禁止也。夫君夫人之出入,其威仪物数甚备,其曰“齐子发夕”,又何其易乎礼。妇人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既曰从子,子乃不能防,闲之恣其淫乱,于谁责而可乎?许穆夫人思归,唁其兄,而义不得其赋。《载驰》之诗曰“大夫君子。无我有尤”,是虽欲归,不可得也。曰《凯风》何以美孝子?曰不能安其室,是求嫁也,嫁犹以正,非如姜氏之淫于齐也。又此诗之所取,特美其负罪引慝而已。若叔于田之诗序,所谓“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其刺之盖与《猗嗟》之刺庄公同义。”(同上卷一一《余杭所闻<丁亥三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或谓“荆公晚年诗,多有讥诮神庙处,若下注脚,尽做得谤讪宗庙,他日亦拈得出?”曰:“君子作事,只是循一个道理,不成荆公之徒,笺注人诗文,陷入以谤讪宗庙之罪,吾辈也便学他?”昔王文正公在中书,寇莱公在密院,中书偶倒用了印,莱公欲勾吏人行遣;他日密院亦倒用了印,中书吏人呈覆,亦欲行遣。文正问吏人:“汝等且道密院当初行遣倒印者是否?”曰:“不是。”文正曰:“既曰不是,不可学他不是。”更不问。如今日所罪谤讪宗庙、毁谤朝政者,自是不是。先王之时,惟恐不闻其过,故许人规谏,至于舜求言乃立谤木,是真欲人之谤己也。《书》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盖圣人之于天下,常惧夫在己者有所未至,故虽小人怨詈,亦使人主自反。《诗三百篇》经圣人删过,皆可以为后王法。今其所言讥诮时君者几半,不知当时遭谤讪之罪者几人。夫禁止谤讪,自出于后世无道之君,不是美事,何足为法?若祖宗功德,自有天下后世公议在,岂容己有所抑扬。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夫为人子孙,岂不欲圣贤其祖考,但公议以恶名归之,则虽欲改之不能得也。其曰名之曰幽厉,当时谁实名之兹,岂独其子孙之不孝乎?如此在人主前开谏,乃是正理。今之君子但见人言继述,亦言继述;见人罪谤讪,亦欲求人谤讪之迹。罪之如此,只是相把持,正理安在?如元祐臣僚章疏论事,今乃以为谤讪,此理尤非。使君子得志,须当理会令分明。今反谓他们亦尝谤讪,不唯效尤,兼是使元祐贤人君子愈出脱不得,济甚事!(同上卷一二《余杭所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仲素问:诗如何看?曰:诗极难卒说。太抵须要人体会,不在推寻文义,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者,情之所发也。今观是诗之言,则必先观是诗之情如何;不知其情,则虽精穷文义,谓之不知诗可也。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以为可以言诗。如此全要体会。何谓“体会”?且如《关雌》之诗,诗人以兴后妃之德,盖如此也。须当想象雎鸠为何物,知雎鸠为挚而有别之禽;则又想象“关关”为何声,知“关关”之声为和而适;则又想象“在河之洲”是何所在?知“河之洲”为幽闲远人之地,则知如是之禽,其鸣声如是,而又居幽闲远人之地,则后妃之德可以意晓矣。是之谓“体会”。惟体会得,故看诗有味,至于有味,则诗之用在我矣。(同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阳阳》之诗序以谓“闵居”,盖言君子至于“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于周,不足刺也,可闵而已。夫贤人才士苟以得禄养父母、活妻孥,为事而无致君行道之心,谁与为治,此所以乱益乱也,尚足刺乎?(同上卷一三《余杭所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正叔云《诗》非圣人所作,当时所取只以其止于礼义,至如比其君狡童、硕鼠则已甚,其说如何?曰:此理旧疑,来因学《春秋》遂知其意,《春秋》书突之奔及其归皆曰“郑伯突”,其书忽止曰“郑忽”,盖不以“忽”为君故也,不以为君,故诗人目之为狡童。观《褰裳》之诗云:“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已”,其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言人心已离,若大国见正,国人必从之矣。人之视忽如此,尚谁以为君?若犹以为君,则比之狡童诚不可矣。《硕鼠》如何?曰:魏之重敛至使人欲适彼乐国,则人心之离亦可见矣。又云:人心合而从之,则为君离而去之,则为独夫。(同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恶诗非敢自附于贤者之作,厚意不可虚辱,故勉强继之,重蒙称与过当,徒用增愧。先生有德齿之称也,宜施于前辈,如某之不肖,徒有犬马之齿耳,辄以见称何也?恐闻者以为失言,使老拙者重为世所讪笑继此,幸削去,至恳!(同上卷一九《答陈莹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娄川居士谢君一日走仆致书踵吾门,以其所著咏史诗二编属予为序。予闻谢君积十年之勤,穷探博取而成此诗,其用力多矣。夫自溷于闾阎阡陌之中,与编户齐民为伍,乃独超然远览,究知前世兴衰治乱,贤人哲士之终始,与世之老师宿儒并驱争先,岂易得哉?故予喜其为人而乐为之道也。其诗词尤丽可观,与夫是非褒贬,览者当自有得也。(同上卷二五《谢君咏史诗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0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3153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皇祐二年,光禄卿赠太尉王公谢事南归,在庭大夫设祖道供帐都门外,车数百辆,自祁公而下六十有六人,各赋诗以纪其行。是行也蝉蜕嚣尘之中,而高蹈物表,与世之酣豢利禄而不知止者相去远矣。昔二疏辞位而去,都门供帐之盛则有之,至若公卿大夫播之声诗,垂耀无穷,盖未之有也!则公之归,荣于二疏有光矣。然余窃怪庆历、皇祐间,君臣一心收揽豪杰,如建厦然,大而为栋梁,细而为欂栌扂楔,无不尽其材者。究观六十有六人,登金门、上玉堂、进居宰辅者,殆不可胜数。公以清名重德为时望所属,而位止列卿,高才远识,独不究其用。士论所以重惜之也。昔公之子通奉公尝编集诸公送士诗为上下二卷,欲镂板以传,未及而没。今其孙大夫始克成先志,不远数千里,以书属予为序。夫成德之后,苟非子孙,世有人焉,而能显扬无穷之闻者,未之有也。余以晚学后进,虽不登公之门与闻謦欬之余音,然得诸公之诗玩味之,亦足想见其风度矣。昔韩退之以文名擅天下,犹以词列三王之次为荣耀。余何人哉,乃获载名诸公之间,故承命不辞,勉为之书。(同上二五《王卿送行诗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06: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