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4|回复: 13

春来红杏总入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风秋月 于 2017-3-1 08:31 编辑

春来红杏总入诗
李盛仙
    “落梅香断无消息,一夜春风属杏花。”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竟艳,一派生机盎然。众芳园里,杏花怒放,一树春风似锦如霞,为春日的江南平添了几多诗情画意。
    春来红杏总入诗。古人咏杏,不乏佳作,流传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清词丽句。如宋代大诗人陆游,夜晚听到淅沥的雨声,就想到明朝满街的杏花,情不自禁地吟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极为形象的概括出生机盎然的春色。写杏花最美要数与叶绍翁同时代的词人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闹”字一出,写尽了杏花的欢颜喜态,令人倍感春意可人,被历代评论家赞许为“卓越千古”,诗人也因此荣获“红杏尚书”的桂冠,在诗坛文苑传为佳话。
   杏花色可变。含苞时嫣红,开后逐渐变淡,花落时呈白色,故有“娇容三变”之说。宋人杨万里说其是:“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公。”
    杏花朵繁艳。当其盛开之时,满树娇红嫩白、簇云凝霞、光华夺目,蔚为壮观,衬托出无限风光。“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只有流莺偏称意,夜来投宿最繁枝”。唐人温庭筠与宋人王禹称的咏杏诗句,生动描绘了杏树这种花繁枝茂的景象。
杏花香宜人。“清香如宿雨,传色出睛烟”、“穿行小径晴朵,自挽芳条嗅嫩香”。一个“嫩”字,极妙地描绘出杏花香气之清新淡雅,若有若无。更有人赞誉杏花为“活色生香第一流”。
   “杏花春雨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杏花受春雨的滋润,红簇交枝,如火如霞,诗人们还发现在春雨之中观赏杏花最是迷人。岂不闻“杏花消息雨声中”,“沾衣欲湿杏花雨”等句,又是怎样一副鲜润明丽,如梦如幻,诱人思的江南春意图呀!
通联: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环城西路47弄27号       325100

245

主题

1694

回帖

76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23
发表于 2017-2-2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句多多,值得学习,李老太辛苦了!顺颂春祺!

点评

致意问好,顺祝笔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0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田翁 发表于 2017-2-25 21:50
好句多多,值得学习,李老太辛苦了!顺颂春祺!

致意问好,顺祝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主题

2312

回帖

777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774
发表于 2017-2-2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言辞婉约唯美,妙文含蓄婉然,佳句迭出。点赞问好,遥祝春安!

点评

早上问好,春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8 0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文人 发表于 2017-2-27 22:00
拜读大作,言辞婉约唯美,妙文含蓄婉然,佳句迭出。点赞问好,遥祝春安! ...

早上问好,春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秋月 于 2017-3-3 12:33 编辑

楠  溪  江  赋
李盛仙
      巍巍兮,括苍山;悠悠哉,楠溪江。
      三百里兮楠溪江,穿峡绕谷,一路欢歌。滔滔兮巨浪,奔腾而出;涓涓兮细流,款款而来。曲绕以迂回兮,蕴秀而丽色。三十六湾,湾湾青山绿水;七十二滩,滩滩蓝天白云。
     美哉楠溪江之山水;赞曰,“山水诗之摇篮” !山水永嘉,诗画楠溪。天澄水净,满目青葱。山水画廊,天然氧吧。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绿水钟灵,灵动柔变;青山毓秀,秀媚芬芳。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灵动。青山兮映衬绿水,使其端庄;绿水兮滋养青山,使其丰满。山魂水韵,大美天成。古今文人,钟情楠溪。古有谢灵运赋诗绿嶂山,陶弘景撰文陶公洞(石室山);今有汪曾祺咏之“清清楠溪水”,刘心武赞曰“美哉楠溪江”。景以文传,文以景留。
      母亲河兮楠溪江,青山叠叠,绿水泱泱。山环水绕,山水相依。山如碧玉簪,水似青罗带。山峦,重层叠檐,仪态万方;水流,蜿蜒曲折,旋转百回。深潭凝碧,绿如翡翠;浅滩素流,清似琉璃。放筏江上,风送行舟,时而激越险滩,时而漂临深潭。江流缓急有致,流缓时,涟漪朵朵,波光粼粼,胜似瑶池;流急时,猛浪滚滚,涛花沸沸,恰似海潮。楠溪江且收且放兮,宜观宜游。仰而望之,山巍巍兮,如五岳之俊秀;俯以观之,水皎皎兮,如天池之清波。沙鸥沐浴琉璃之上,白鹭嬉戏于沧浪之间。万缕朝霞,浮金耀壁;千行滩林,水色映天。陶醉青山,忘情绿水。青山养性,绿水静心。亲近山水,诗意生活。观山光与水色兮,领略山水情谊。或朝云以暮雨,或晨曦而晚霞,四季变化兮,感悟山水情性。“两山看不厌,唯有楠溪江”。置身山水,倾听天籁,如入天台,梦里千般妙景;似游蓬岛,眼前一派奇观。俗虑全消,忘却人居尘海;烦愁尽扫,只缘身在仙山。物我交融,天人合一,其乐无穷矣!
       楠溪江江水兮,水质纯净,绝无污染,有“天下第一水”之誉。有诗为证:“手持碧玉杓,分江入夜瓶;三年开瓶看,化作清水晶。”噫吁!楠溪江之水有活力,昼夜不熄,一往无前;楠溪江之水有品性,动静平和,刚柔相济;楠溪江之水有气度,清洁自好,荡污涤浊;楠溪江之水有情怀,滋润万物,和谐相处!
      楠溪江之古村落,四周环水,临水而居。水绕着村,村依着水;水村相连,村水相映。“水有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村无水不灵,人无水不活。楠溪江之水,美在江中,野趣天然;楠溪江之水,美在村里,原始古朴。江水滋养了村落,村落维系了江水。村乃凝固之画,水乃吟唱之歌。徜徉古村,漫步街巷,吸纳清新空气,体味淳朴民风,实为东南之望邑,民居之桃源也!
       嗟夫!喜看今朝,五水共治,百姓欢呼,江河庆幸,去污去丑,存净存美。楠溪江之水行将更绿,绿得迷人似宝镜。

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环城西路47弄27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风秋月 于 2017-3-6 08:27 编辑

漫话“诗贵曲”
李盛仙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贵曲折斡旋”。
      “初看开头,便知结尾”,“门户洞开,一览无余”的作品,一般说是不会引人入胜的。但如能做到千岩万转,云霓明灭,山重水复,曲径通幽,却往往产生诱人的艺术魅力。古人对此,早就发表了比较精辟的见解。司马光《迂叟诗话》中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云:“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义,善之善者也。”还有些诗论家如司空图和王渔洋,更进一步强调象外之旨,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味外之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袁枚说:“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小仓山房尺牍.与韩绍真》)孔子曰:“情欲信,词欲巧,巧即曲之谓也。”(《小仓山房尺牍》)欲巧则须曲。诗文之曲,盖指烘云托月、花面相映的艺术手法。
       何谓“曲”?袁枚对“诗如何而后可谓之曲”?答过别人的提问。他举王仔园《访友》诗:“乱乌栖定夜三更,楼上银灯一点明。记得到门还不扣,花阴悄听读书声。”说:“此曲也。若到门就扣,则直矣。”又举方蒙章《访友》云:“轻舟一路绕烟霞,更爱山前满涧花。不为寻君也留住,哪知花里即君家!”
此曲矣。
       这两首绝句都以“访友”为题,写的十分有情致,诗的意境是每秒的。但第一首的曲折与第二首的曲折又略有不同。前者的曲折在于情节,后者的曲折却在道理,事出意外。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璧寒。何时倚虚晃,双照泪痕干。”这首诗施补华认为“无笔不曲”(《岘佣说诗》)。确实如此,诗人以多种曲笔叙写了相思之苦,怀人之切,离情之痛,处境之难。诗人在长安,却写鄜州月,不写他自己怎样思念妻子儿女,却先写儿女年小,“未解忆长安”。儿女不知忆父,自然也不理解其母独望秋月、凝思遥念以至“香雾云鬟湿,清辉玉璧寒。”的孤寂心情,越是有力地表达出“何时倚虚晃,双照泪痕干。”的愿望。这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写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对方来写自己一样,都显示出匠心独运,情真而意切。
张先的《青门引》,抒发诗人残春时节的寂寞心绪,却偏偏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引”,以明月的皎洁和佳人的欢悦来反衬。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表现“孤寂”,却着墨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以“月”和“影”来烘托,异曲同工,耐人寻味。
      显然,“正意反一层,侧一层说”(陈衍:《石遗室诗话》),是“曲”的一种表现。同时,“曲”也表现为艺术描写的善于转折和变化。
      善于转折,善于变化,善于开拓境界,善于绝处求生,就能使内容更深厚,感情更蕴藉。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妻子写自己,由现在想未来,但未来“共剪西窗烛”的谈话内容,却是今日“巴山夜雨时”的渴念之情。这个转折,出人意料,很能激起人们对诗人内心的体验。又新民歌《白云》:“半空一片云,遮住邙山身。猛听咩咩叫,原是羊一群。把“羊群”疑为“白云”,是从视觉上写;发觉“白云”原是“羊群”是从听觉上来写,这就成“曲”了。善转折便不浅露,能变化就不平淡。
       “曲”还表现为艺术描写有波澜,有起伏。例如唐人崔颢《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诗中那船家姑娘在滔滔江水之中,自停其船,自我介绍,向一位小伙子搭话攀谈,欲认同乡,是怎么一回事呢?…….此景此情,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的余地,姑娘的神态依稀可见,其羞涩心理也约略可知。真如王夫之所说:“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它传达的出细致微妙的感情,有许多情味和意趣溢于文字语言之外。又如李白的《王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整首诗不著一怨字,而一个怨女的形象却宛然在目。戴叔伦《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虽然已点出爱国诗人屈原的怨,但诗作者并没有陈述铺写其怨,却以极精炼的笔墨描绘一下秋风枫树,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的气氛,深沉的感慨,含蕴着无限的哀怨。。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只说夕阳,不说自己,但他的叹老之意和惜逝之情却深蕴其中,使读者思而得之,回味无穷。
       《汉书.艺文志》说:“相反皆相成也。”“曲”和“直”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曲”之妙,并不排斥“直”亦妙。对于袁枚的说法,既要看到他正面的一面,也不能不看到具有片面性,因为一切事物都不可走极端。金人元好问说:“文章要有曲折,不可做直头布袋;然曲折太多,则语意繁碎,整理不可,反不若直头布袋之为愈也。”他看到了事物的另一面。创作实践中,也有不少以“直”取胜的好作品。“直”也是写作一法。
        由此可见,或曲写,或直言,都应视题材的特点和感情的性质而定,都应把更充分更生动地表现思想内容作为出发点。既然“曲”和“直”是相比较而言,而且存在着相互渗透的现象,我们就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从而排斥艺术描写的多样化。“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是一种坦荡的、开阔的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境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这是一种迂回的、隐现的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的境界,各有各的妙处。诗词作品的直和曲亦然,          我们无需扬此而抑彼。
       但有两点是不应忘记的:
直抒胸臆的作品,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中应有层折,有变化,一泻千里汪洋奔放中,应有波澜,有起伏;
曲折斡旋的作品,若为峰回路转而不辨方向,为包蕴密致而晦涩费解,犹如“博士卖驴,书卷三纸,不见驴字”,那样的“曲”,又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通联: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环城西路47弄27号
325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261

回帖

14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444
发表于 2017-3-1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老辛苦,一篇杏花诗文,令耳目一新,增加了不少知识。

点评

谢谢,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4 15: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主题

2312

回帖

777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774
发表于 2017-3-14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赏佳作!文简意丰,春之韵表达深刻。问候诗友,遥祝春安。

点评

谢谢,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4 15: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文人 发表于 2017-3-14 12:12
品赏佳作!文简意丰,春之韵表达深刻。问候诗友,遥祝春安。

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鹰击长空金沙 发表于 2017-3-12 16:56
元老辛苦,一篇杏花诗文,令耳目一新,增加了不少知识。

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5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李老知识渊博而勤于笔耕!

点评

谢谢,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5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楠溪子 发表于 2017-3-15 15:23
赞赏李老知识渊博而勤于笔耕!

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绿  阴

残红落尽树森森,悦耳黄鹂欲变音。
引得凉风驱倦意,坐随清影弄瑶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19 1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