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2

雕虫未必逊雕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雕虫未必逊雕龙
       我们有些作者,心高气盛,喜欢写大题材,下笔则欲包罗万象,驾驭六合,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空洞苍白,令人不忍卒读。文学当以小见大,小题材和细节最容易把握也最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到这方面来。《淮川诗词》第28期发表了罗典先生几首作品:
       鹧鸪天·理发师
       打理春光打理秋,人前人后乐悠悠。试锋每护芙蓉面,动土何妨太岁头。  凭技艺,赶潮流,几番对镜几回眸。精神焕发添豪兴,抖去沧桑一篓收。
       鹧鸪天·磨刀人
       岁月如歌过小城,这边吆喝暂消停。额头又渗涔涔汗,石上唯闻嚯嚯声。  揩去锈,蘸来情,可将生活缺磨平?锋芒试把乡愁割,撒向霓虹闪烁灯。
       以上两首,写人物。理发师、磨刀人都是小人物,大家司空见惯,很多人熟视无睹,不屑于将其纳入作品中,而罗典先生独具慧眼,将他们描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其行为、神态如在眼前,其精神气韵充斥于字里行间。“试锋每护芙蓉面,动土何妨太岁头。”“锋芒试把乡愁割,撒向霓虹闪烁灯。”既抓住细节,又展现豪情,“揩去锈,蘸来情,可将生活缺磨平?”一设问句拓展思维空间,引人深思。
       鹧鸪天·老母的旧闹钟
       嘀嗒声声响耳边,珍藏记忆已斑斓。许多零件重装过,只是时间未复原。  还急促,亦缠绵,几番和梦到明天。发条方被娘亲紧,行色匆匆又一圈。
       这首写物,而且是闹钟这样的小物品,从声音、色泽、零件、旋律到与人的关系,细致入微、丝丝入扣,写得充满个性、情感,富有词味。
       金缕曲·九十岁老母亲和曾外孙女笑笑学画画
       喜鹊传消息。唤东风、眉梢眼角,去些痕迹,裁剪韶光凭燕尾,不费平常刀尺。又只恐、绿绦缠笔。柴米油盐茶酱醋,画坛坛罐罐装安逸。生活里,配颜色。   笺头大道车行急。让晨昏、载来欢乐,离开沉寂。万丈高楼林立处,配上白帆红日。谁认出、时空相隔?重组山川身手在,把沧桑装订皆成册。和笑笑,比成绩。
       这首写事,老母亲学画画。九十高龄尚如此好学,标题就很感人。作者笔下,老母亲学画的情景历历在目,画稿叠叠展示,充满动感,行在画中,神扬画外,“和笑笑,比成绩。”不甘落伍、老当益壮的精神境界毕现,令人感佩。
       这些作品,着眼于小人物小事情,紧贴生活紧扣主题,写得神形兼备,引人入胜,是那些高、大、全无法比拟的。阅读这类作品,我们可以有所悟也应当有所悟。诚然,大题材不是不允许,“大江东去”“北国风光”也可以写,但大处着眼还要小处入手,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是写不出感染人振奋人的作品的。

发表于 2016-12-17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众多的实例说明论点,让人信服!喜读这样言之有物的好文,高亮推荐!

点评

谢谢抬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7 13: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7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2-17 06:54
以众多的实例说明论点,让人信服!喜读这样言之有物的好文,高亮推荐!

谢谢抬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5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