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帖如下節選文章,與先生及諸位詞長共研。
拗句(轉帖節選)
(1)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律诗是有拗就要救,但由于楹联只有上下句,没有其它律句相映衬,故关于拗救部分的小拗通常不要求在楹联中使用,也就是说楹联中的小拗可不救,只要整体平仄声和谐即可。例如“平平仄仄仄平仄”,律诗要求对句格式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如果对句不进行拗救仍然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我们讲此诗句就不合律,但在楹联中不能属于出律范畴,只要对句仍然是相对应的律格联句即可。
(2)关于大拗句的格式,律诗中的格式是固定的,就是上面列举的两种格式,但楹联则不同,因为楹联仅仅是两个句子之间的对仗,所以楹联更大程度上倾向于平仄相反律,特别是网络楹联的兴起,更是给拗句的另一种格式提供了温床。
楹联拗句(大拗)也是两种,但每种有两种应对格式,即: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格式一,
律诗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格式二,
相反律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一,
律诗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平——格式二,相反律格式
以上相反律格式仅适用于楹联,不适用于律诗!
楹联中拗句在日常使用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鄙人在分析古今风景名胜区名联时统计691副联中有拗句联(包括多分句联中拗句分句)41副,比例约为6%,
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不能看到拗句联而不知何物。
例如,我们通常讲的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出句就是我们上面说的第二种格式,出句关于三位拗在四位进行了救;
再如泰安泰山楼联: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
地犹郰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出句第二分句也是上述第二种拗句格式,第五字拗第六字救;
又如洛阳邙山吕祖阁联:
东南瞻崿岭,千层翠黛朝凤阙,
西北听洪水,万丈波涛出龙门.
出句第二分句就是上述第一种拗句格式,对句第二分句完全按照相反律来安排平仄的,是第一种拗句的第二种格式相反律格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