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危阑独倚

暗香·赏广乐《汉宫秋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婉约细腻,刻画生动,意象鲜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婉约生动,寄意深厚,劲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妙令,清新流畅,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8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感受才情,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8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赏雅韵,感佩文思,问候诗兄,秋祺,笔健!
怡芷清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5

主题

21万

回帖

57万

积分

副站长

九州诗词顾问,红松林诗社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57531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10-1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赏好咏,景情相宜,表里相衬~
世无尘,岁静好,闲心若水~
微信号:m594166461
〈诗摘词选〉公众号:shizhaicixu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5

主题

21万

回帖

57万

积分

副站长

九州诗词顾问,红松林诗社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575317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10-1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赏好咏,景情相宜,表里相衬~
世无尘,岁静好,闲心若水~
微信号:m594166461
〈诗摘词选〉公众号:shizhaicixu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81

主题

16万

回帖

4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词楼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46639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5-10-1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流畅,描摹生动。意蕴丰盈。欣赏佳作,问好!新周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9

主题

5万

回帖

1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四海论诗区顾问

Rank: 5Rank: 5

积分
14591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①《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②二胡《汉宫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粤胡演奏,又名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蒋风之整理并演奏的《汉宫秋月》,作了很大删节以避免冗长而影响演奏效果。其速度缓慢,弓法细腻多变,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徵音的多次出现,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极富感染力。
③江南丝竹《汉宫秋月》:采用的原为“乙字调”(A宫),由孙裕德传谱。原来沈其昌《瀛州古调》(1916年编)丝竹文曲合奏用“正宫调(G宫)。琵琶仍用乙字调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发了古代宫女细腻深远的哀怨苦闷之情。中段运用了配器之长,各声部互相发挥,相得益彰,给人以追求与向往。最后所有乐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现出中天皓月渐渐西沉,大地归于寂静的情景。
④琵琶曲《汉宫秋月》:又名《陈隋》。以歌舞形象写后宫寂寥,更显清怨抑郁,有不同传谱。目前一般是据无锡吴畹卿(1847-1926)所传,但刘德海加上了许多音色变化及意向铺衍的指法,一吟三叹,情景兼备,很有感染力。
危阑独倚 微信号 guoyajun2689  欢迎诗友加入东坡赤壁诗词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9-14 05: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