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孩童时代,只要一进入腊月门各家各户就忙活开了。先是磨面,那时没有磨面机器,全靠石磨加工。磨子不是家家都有的,我记得我们的自然村庄约百户人家,拢共才有十二家有石磨。那么就要提前预约,排队前去加工。面磨好了要搁在大匾里晾晒几天才行。接着,几户人家凑在一起合杀一头猪,其他人家按额向养猪户交钱。主家一般只收成本费,乡亲邻里的向来就是这样,从无吃亏讨便宜的话题。接下来,是磨豆腐和卜页。我喜欢吃冻豆腐,所以每次做好豆腐以后母亲总是拿了一部分,晚上放在外边让豆腐冻着,等到豆腐有了很粗的孔了,白天再放到阳光下晒几天。还有一项特别重要,就是炒米,农村过年这样绝不可少。因为从大年初一开始,大人小孩都要走亲访友地拜年,到时候主人一般会给来客端上一碗泡炒米,在我们老家将之称为炒米茶。过年时再好的东西也吃不下去的,也只有炒米不腻人。全村只有一个姓孟的人家会炒米,所以各家各户从腊八以后就前去挂号了。孟师傅从来不收劳务费,只要求前来炒米的自带糯米和烧草即可。我见他在劳动时总是只穿单衣,卷着袖子,手里握着一把好大好长的铁锨在锅里上下舞动着,脸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家家的炒米里少不了老人家的汗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