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月求衣

自评一联

[复制链接]

26

主题

353

回帖

11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剑之 发表于 2015-6-24 09:24
来个削足适履,换两字,看如何:
湖心水月,一汪泡影看难清。

改得好——有道是好诗(句)不厌百回改!
谢联友再度临帖交流!:share:

点评

好的出句自然有嚼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4 19: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成联首席版主、《诗海探骊》轮值版主和轮值版监

Rank: 8Rank: 8

积分
89001
发表于 2015-6-2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月求衣 发表于 2015-6-24 15:24
改得好——有道是好诗(句)不厌百回改!
谢联友再度临帖交流!

好的出句自然有嚼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8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辞赋鉴赏首席顾问、清风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04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6-2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楼晓峰 于 2015-6-24 22:41 编辑

出句:柳線松針,遍地榆錢穿不起【聯友】
對句:雲濤雪浪,彌天霧幔散還來【樓曉峰】

看了手癢癢,也來試對一句。三雨  对  三木。

点评

妙对! 谢楼首版再临帖赐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5 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353

回帖

11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晓峰 发表于 2015-6-24 22:38
出句:柳線松針,遍地榆錢穿不起【聯友】
對句:雲濤雪浪,彌天霧幔散還來【樓曉峰】

妙对!
谢楼首版再临帖赐玉!:sha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302

回帖

10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050
发表于 2015-7-2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柳线松针  遍地榆钱穿不起(出句)
磨盘碾柱  满堆石块转难停(黄雄对句)

此联有小小难度,主要是“柳”、“松”、“榆”都是“木”字旁。

点评

对得相当不错,如能引入借喻手法更佳! 谢联友赐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3 11: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353

回帖

11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7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红火火 发表于 2015-7-2 23:05
柳线松针  遍地榆钱穿不起(出句)
磨盘碾柱  满堆石块转难停(黄雄对句)

对得相当不错,如能引入借喻手法更佳!
谢联友赐玉!

点评

此联的厉害关系我看得很清楚,一是三个被述事物是同一偏旁,或许出对者没刻意去追求同一偏旁,但是在联中已形成了三个被述事物同一偏旁的事实,所以对此联时必须依此特点。二是名词转化为形容词,例:上联的“柳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4 1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302

回帖

10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050
发表于 2015-7-4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月求衣 发表于 2015-7-3 11:44
对得相当不错,如能引入借喻手法更佳!
谢联友赐玉!

此联的厉害关系我看得很清楚,一是三个被述事物是同一偏旁,或许出对者没刻意去追求同一偏旁,但是在联中已形成了三个被述事物同一偏旁的事实,所以对此联时必须依此特点。二是名词转化为形容词,例:上联的“柳线”,“线”字本来是名词,却用来比喻为柳条,这比喻得形象恰当,还有“松针”、“榆叶”也是如此。
我对的联:例“磨盘”,这“磨”跟“盘”各是名词,把“磨”比喻为吃饭用的“盘”,这形容也恰当,还有“碾柱”,把“碾”比喻为“柱子”,最后是把整驴子拉的“磨”比喻为一堆很难停下来的“石块”,所以先生可能没注意我已经用了比喻的手法。

点评

谢谢联友详解! 经解释,令我茅塞顿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4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353

回帖

11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67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红火火 发表于 2015-7-4 10:08
此联的厉害关系我看得很清楚,一是三个被述事物是同一偏旁,或许出对者没刻意去追求同一偏旁,但是在联中 ...

谢谢联友详解!
经解释,令我茅塞顿开!:sha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8 23: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