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8|回复: 2

群里端阳诗会附点评

[复制链接]

98

主题

239

回帖

36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16
发表于 2015-6-18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群里端阳诗会附点评
端午群里诗会
(规定用俦,流,鸥,楼,休。依次为韵)
端午(作者刘宾)
岁临端午拥良俦,羽扇分曹矜上流。
愁起三湘飞白鸟,风吹仲夏看闲鸥。
汨罗江去曲中曲,佳节人来楼外楼。
过尽千年都若是,他生已逝此身休。
赏析:1,羽扇----羽扇纶巾,一般代指有学问的人。
2,分曹----分辈,分次,分批,三三两两。
3,矜---多音多义字,矜持,骄傲,自负,也指没有女人的成年男人。
4,曲中曲---此处理解为故事里的故事。
5,楼外楼---此处理解为富人中的富人,高官里的高官,风流中的风流人物,整个颈联作者采用引申义的手法来写。
6,上流---人为上中下三流。
7,三湘-----漓湘” ,“潇湘”,“蒸湘”合称三湘,指整个湖南地区。
8,仲夏-----一个季节三个月分孟,仲,季,中间的为仲月。
时间又到端午节了,世人都聚集亲朋好友一起过节。花样也层出不究,倒是那些个文人,自命清高认为自已是上流人物不与俗间同流。这个节日的由来本是从三湘大地兴起的,是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屈子,日久年长就遍及九洲了。仲夏五月清风送爽,那水中的鸥鸟好像并没有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一幅悠闲的样子。          而形形色色的人世间,伴随那长流不息的汩罗江水,不知发生了多少故事中的故事,现在是盛世,节日纪念活动,那些人都不知道是来自哪个高楼之外,一个个靓丽光鲜。
但故事就是故事,现实还是现实,千百年来,人民盼望的、希望得到的,不愿发生的……总有自己的定数,这个世界以惊人相似的模式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尾句是诗人之所见,由彼及已的感怀之句。
这首诗乍看起句,以为作者描述自己过节的景况。往后细品之才知道,原来是作者把自已置身为一个观察的角度,借端午节眼前现象,夹绪夹议,舒已之怀。端午诗很多很多,但值得一读的少之又少,有些吊屈子如吊考妣,肝肠寸断,一看就假。有些说大道理,老生常谈。有些空荡荡的,如同嚼腊。
而这首诗作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角度新颖已先胜人一筹。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诗中好象没有作者自己,但又句句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与作者自己的观点,没有一句是说道理的句子,但却告诉了别人一个,作者自己意识到的大道理。这就是诗外有诗,余音不绝!
小瑕疵,次联之“白鸟”稍泛,且与“闲鸥”小合掌,意境拓展不是很开阔。

端午游珠江:(作者天涯鹤)
端阳佳节且携俦,万点风花逐水流。
欲向楚天识瑶草,空余野渚宿沙鸥。
沉渊万古遗芳梦,歌鬼千秋望玉楼。
从此骚人空吊赋,夜吟风雅意难休。
赏析:端阳佳节邀上好友游珠江,此时岭南仍旧花开如春,观赏风景顺江而上。想到湖湘之地去看仙草,却只有一个荒洲沙鸥栖息在那里(此处费神只是想去而没有去怎么知道实景如此),屈子投江千年以来仍留下美好的强国梦,后世文人骚客仰慕身在天堂的屈子高尚的人格。却也只能空自作诗吊唁,吟诗作赋难以尽兴。以上仅凭笔者个人理解翻译。
这首诗题为“端午游珠江”,但转弯很大,从游珠江联系到屈原。“识瑶草”的意象稍微难明,“遗芳梦”或许是说强国梦,但凭“芬”字又好象不是,因“芳”字多与花草女色相关。“歌鬼”者是说屈子的魂魄含恨千秋望着楚宫,还是说后来文客望着天上的屈子,这有点难以判别。指屈子或有点不敬,指后来文客也稍稍不雅。但从第七句之“从此骚人空吊赋”分析第六句应是指屈子。所以个人感觉“歌鬼”一词不是很好。“夜吟风雅意难休”。“夜”前面并没有夜的迹象“夜”字有点凭空而出的感觉,“风雅”诗经者“风雅颂”此处应与诗经无关,或是指自已当时吟之风雅,难以尽兴,却又仿佛是说游珠江了,所以此结也有点令人费解。或者作者另有深意,笔者一时难以理会,这一点留待与作者进一步探讨。此诗作者是一年轻才俊,诗作很有风格,个性也十分明朗,此诗可能由于临屏之故,组织结构不是很成功,但仍然可以从中看出作者语言功底与旷达的诗风,,,,,,
端阳诗会:(作者E人E本)
向天九问与谁俦 自此清流共浊流
无可奈何东逝水 似曾相识北飞鸥
时人唯记端阳节 何处能寻故国楼  
冷眼凡间依旧是 风风雨雨不曾休
赏析:
起句见悲壮之情,化屈子“九问”而向天问,问大夫情怀谁可与共?“自此清流共浊流”正所谓:千载汨江水,难洗一夫冤。“无可奈何”则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每逢佳节吊唁屈子,然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江水东流,与那似曾相识的沙鸥飞过,这里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以景渲情给读者留下无限思索的空间。前四句重点在一个“吊”字上紧扣主题。
后四句见古思今,引人思考。今人只知道过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有谁会去反思这个节日怎么来的,楚国宫楼在哪里?当年楚国又为什么会亡国?……屈子包括这个节日到底给后人启迪了什么呢?试看当今以名利为已任,麻木社稷、冷眼天下者比比皆是,勾心斗角之事就没有停止过!此首虽言语简朴,但投入的是作者真实的认知与情感!
小瑕疵第六句“故国楼”稍稍觉得不稳。
端午感怀:(作者圆梦)
蕙芷蒌蒿孰可俦?当年屈子赴清流。
自将毅魄酬青史,讵肯机心狎白鸥。
谪去贾生空吊影,归欤王粲强登楼。
古来才大难为用,吟到怀沙泣未休。
赏析:
蒌蒿,蕙芷兰心谁可与之同俦?只有当年屈原投汩罗江的气节与之可比。宁愿将生命酬谢青史,也不愿与奸佞同流做亡国之奴。汉时贾谊空自为他作吊赋,后汉王粲也持才不遇,登楼遣闷趁醉吟诗作赋。怎么古代有大才的人都得不到重用?每当读到屈子的“怀沙”篇时总是为之悲痛欲泪!
蒌蒿是一种江南水乡常见的水生植物,文化底蕴本来很一般,只有苏轼“蒌蒿满地芦芽短”一句最为有名。此处作者说“蒌蒿”蕙芷兰心,或因汩罗江也长生此物,为后句屈子投江事作一铺陈。也因屈原之故本来平凡之物,在诗人笔下也不平凡了。整首以“古来才大难为用”,一句为中心论点,也是作者吟成此首的动机和出发点,前六以倒插,排比,陈列典故等手法,陈述事实。直到第七句,才收括全诗,作一结论也属感慨。最后一句回到主题,仍以读屈子“怀沙”篇表达作者自身的情感,结得沉重,也籍以吊唁!
这首诗也有瑕疵,第一用典太多,显得繁杂,没有重心。其二还是用典,所选择的人物气节与屈子不太相称。比如王粲先投刘表,后降曹操,且得操之器重。

端午诗会(作者程礼银)
又近端阳既往俦,今殇昔冤泪横流。
离骚难唤昏王杳,巨浪尽残孤侣鸥。
依旧青川寻古道,几曾烟雨覆重楼。
谁能越过苍桑序,天理怎应还不休。
赏析:1,青川-----地名,风景名胜这里或借指三湘。
   2,古道-----此处或借指去汩罗江的道路。
   3,殇-----常指重大的灾难、事故;心理上的创伤。
   4,俦-----此处作一样解。
时间又近端阳节,心情还与以往一样,特别是近来灾祸不断,今殇昔怨交织让人泪欲横流。离骚唤不回屈子,但昏庸的楚王也没有踪迹。“巨浪尽残孤侣鸥。”
(此句思之难透,暂留原句待询作者)。千百年后依然就有人踏上三湘大地去吊唁屈子。几曾穿过烟雨攀覆重楼。但谁能跨越时间迁变的秩序,能自我主宰呢?
天理循环的规律怎么就不能休止呢?原句的关联词有问题“怎应还”三个字叠在一起句子不通,“怎么应该还是不休止”,属病句。
这首诗深沉,本来意境很好,特别是能将最近的时事联系在一起。但条理稍微有点乱,是吊,是感,是叹,很难分得清。最后一联与前三联意思上基本脱节,或中间意思省略太多,弯转得太急,除此以外主要注意句子顺畅。
端午感怀(作者:得月轩主人)
竖子安同赤子俦,偏将浊浪弑清流。
大夫祭祀成佳节,上古精魂化白鸥。
鼙鼓当年惊帝座,龙舟今夕闹江楼。
众人醉矣君何醒,楚恨存焉吊不休。
赏析:1,竖子---代指奸佞小人。
2,赤子---代指屈原。
奸佞的小人怎么会同君子友好与君为善,而且总会兴风作浪,以浊浪排挤清流。屈大夫的祭祀已成为千年流传的佳节,而他的精神恐怕也化着白鸥飞去。白起当年进攻楚国,战鼓的声音恐怕是吓坏了楚王,而今天只见龙舟在汨罗江上喧闹,名日纪念屈子。在当时楚国举国上下都沉迷不醒之时,为什么大夫能一人独醒呢?(这里化屈子对渔父言:众人皆醉我独醒)楚国之恨,今天那些年年说吊唁屈子的人真的都记住了吗?无可得知,但见祭祀从未休止。
此诗由于作者功力有限,词不达意。在谋篇遣字上很见不足,诗的境界觉悟也不够明析,,,
端阳(作者荆楚雅韵诗词)
万古殇歌安与俦,汨罗尽日说风流。
丹心无意传青史,故国何由凫白鸥。
浪浊怎清君子泪,才高难保帝王楼。
黎民未忘真风骨,端午年年祭不休。
赏析:1,尽日---整天,终日。这里引申为长期。
2,凫---一种水鸟,这里通浮,作浮字用但兼有野的意思,比直接用浮内容更丰富。
3,安与俦----这里引申为让历史重演,或不堪回首。
4,风流----这里代指屈子生平的事迹。如同毛词中“数风流人物”中的风流同义。
屈子投江,以身殉国,这样沉痛的历史不堪回首。从汩罗江上起源,长期流传屈子的事迹。其实屈子当时是无意自已名垂千古的。古老的汩罗江上是何原由让野鸟长期在那里飘浮,难道它们能感知屈子的精魂所在?(这句是借物言情的手法更能引人联想)。浑浊的江浪又怎么能够洗得清屈子悲伤的眼泪。空负大才不能保住楚国的江山。(这句采用反衬的手法,实指楚王昏庸不能识得良臣)只有黎民百姓没有忘计屈子的风骨气节,端午年年祭不休。
这首诗气脉顺畅,感情丰富,中二联反衬与寄托的手法很好。但结得相对平淡,诗意言尽没有余味,整首诗切入的角度也较为普通,但作者文字功底,排句功夫见佳。
端午陈怀(琼崖孤松 )
蒌蒿濡墨寄诗俦,一曲辞骚清韵流。
宁忍屈怀甘受命,肯捐忠骨不惊鸥。
耽情共缅汨罗水,矢志同撑风雨楼。
千古铭心称橘颂,江波浩荡楚天休。
赏析:1,蒌蒿濡墨----谓蒌蒿千年来经过墨汁濡染。
      2,寄诗俦----谓留下诗歌纪念酬唱。
      3,辞骚----谓屈子“离骚”。
      4,橘颂-----屈子早期作品《橘颂》
      5,耽情-----谓专注,此处谓与之以共之意,共鸣。
蒌蒿千年来染尽文人的墨汁,留下许多纪念屈子的诗歌,蒌蒿则成为千古纪念的信物。与千古流传的屈子“离骚”篇相互酬唱。屈子宁愿忍受常人难以忍受屈辱,而不改变初衷,当国将不国回天无力时,宁愿投身汩罗江,以身殉国以铭其志。“不惊鸥”在此作反语,谓鸥鸟也无不为之震惊!以至博得千秋志士共鸣,共缅其情怀,矢志不喻共同撑起一片蓝天,为民请愿,为国捐躯的后世英模层出不穷。大概都是象屈子一样有自已的精神追求。(见屈子《橘颂》篇)“江波浩荡楚天休”。此句对全诗进行总扣,以“江波浩荡”比喻屈子精神,永不休止!大气雄浑,壮人情怀!
此诗兼悼兼颂,入情入理,用语分寸得宜,用典准确。更有一点与众不同之处是,作者看到了积极的一面,屈子精神世世代代对后人深刻的影响,并没把目光滞留在屈子一人身上,作者的吊唁含意更为深远。--耽情---矢志—同志也代表了作者自已心志。
小瑕疵,收笔“楚天休”三字稍微失稳,未能很好地表达原意。
发表于 2015-6-1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端阳分韵诗词并点评。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3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品诗作,顶起欣赏。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7 1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