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经提出要反哺农民,因为农民长期为国家的工业化无私奉献。既然要反哺农民,当然也得反哺知青,因为知青同样受到相当大的损失,中断学业,奉献青春,受苦受难,无所补偿。知青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强劲有力的生力军。
知青最感恩戴德的是1981年至1987年党的的领导人,他提出知青上山下乡年份,要算工龄,展现一位领导人之大仁大善,所以知青感恩不尽。
但随着物价上涨,工龄报酬显得微乎其微、趋近于零。回看当时这位党的领导人思路正确,对知青关怀爱护和付诸行动的补贴政策,深受广大知青及广大人民的拥护。顺乎民意,大得人心。反哺知青有何依据?知青是非常时期当时党和政府的无奈选择,知青或自觉或无奈或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农村、到山区、到草原、到边疆等艰苦落后的地方插队落户,生活无比困窘,劳动无比艰苦,住房无比简陋,一个城里人到穷乡僻壤生活和劳动,不适应水土,不适应环境,不适应一切生活条件等,其不可克服的困难你怎样想象都不会过分。以我为例,上山下乡时期不满十六岁,身高一米四二,体重56斤,可能跟现在一二年级学生差不多。这是因为我们是贫困家庭加上三年困难时期在处于长身体阶段缺衣少食所导致的结果。我刚到山区第一天,一位农村老大娘看着我那小竹竿的身材,摸着我那小小而又柔嫩的右手,说:“你这么小,手这么嫩,怎能劳动呢?”所以,年小体弱自然的我,劳动每工工分从无超过四分。
生活艰苦到何等程度?试举一例:由于身体羸弱,拼死拼活一年挣得工分仅三十几元,连购买口粮都不够。最艰苦的一日,无米、无盐、无菜、无水。为什么会无水呢?水要爬山一山坡,到两三百米远的大水井去挑,由于腹内空空,无力挑水。无饭无菜,饥肠咕咕。为了不致饿死,只好摘邻居的果实充饥。邻居看后,送来饭菜,才度过一难。
我参加扑灭山火五回次。回回不怕牺牲,四回省略不谈,单打十八灶扑灭山火,挽救国家财产按参加救火几十人平均计算,可供一世吃穿都足够,可知青工龄补贴几乎可以省略看待,因此反哺知青给予一定补贴既合情又合理。由于不谙提案如何写,只提出设想,给予民盟撰写提案组参考:
一、知青可按上山下乡年限补贴,例如一年每月补贴壹百元,五年每月补贴五百元,十年每月补贴一千元(具体数目由党和政府进行精确计算,基本合理)。
二、回乡青年情况比较特殊,补贴数目由党和政府计算人民币数目。
三、这个问题涉及全国,建议民盟根据提出要点整理成规格化提案,逐级上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