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杨靖宇的故乡靖宇县,我见到了这样一位村支书。他的事迹真是令人可叹、可敬、可服。他就是靖宇县、靖安村的支部书记——李勋德同志。
李勋德,男,1956年生,中共党员。20年前,他响应党的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积极走发家致富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办了自家的小酒厂,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做为一名党员,他没有忘记身边的群众,积极帮助身边群众一起致富,群众对他都有好感。
2007年春,他所在的村里,由于各种原因,再也找不出个领导干部了。就在这个危难的时候,县组织部想到了已经是52岁的李勋德。他们偕同镇领导干部,坐到了老李家的炕头上,动员他出任靖安乡的村支部书记。老李考虑到了自身情况,再三推脱,可经不住领导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还是欣然接受了任务,成了全县最老的村支部书记。
说是村支部书记,可连个村委会的大院都没有啊。村中到处都是泥土路,乡亲门连口自来水也喝不上。有的乡亲家里,穷得叮当乱响,那可真叫吃了上顿没下顿,夏天没有蔽衣布,冬天没有御寒衣啊!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李勋德没有退缩,他先制定了一条改变乡村贫穷落后面貌的计划。他把自己的计划递到了镇、县两极党委,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县党委积极筹款,并委派组织部的领导协同老李一起落实他的第一项计划:修路。彻底解决老百姓行路难的问题。
在领导的支持下,在老李的全力努力下,县财政为靖安村拨款20万元,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修路战役。全村共修南北纵横三条水泥路3865米,当路还没有修完时,资金出现了严重的紧缺,老李就把自家存折上的2万多元存款全部投到了修路上。路修好了,老李也累病了,可是当他接到村民没水吃的电话后,冒着风雨,又来到了南边山中的村民家中,为他们送去了甘甜的泉水,并查看了水线,又用自己的钱为村民修建了天然的自来水线路,解决了村民们的吃水问题。冬天来了,老李看到有些村民的家里缺少御寒冬衣,他就邻了自家的两大桶酒来到了县民政局,当民政局的领导弄清了情况后,开玩笑地说:原来你是用自家的酒来贿赂我们给你冬天的棉衣呀!就这样,老李为村民们准备好了过冬的衣裳。村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仲秋节到了,村民们为了表示对老李的感激,把自家的小鸡、蘑菇、月饼送到了老李的家中,老李也赶忙让爱人把自家的老酒给村民们灌上一桶,村民不好意思地说:“俺们来你家可是赚大了”。老李也笑呵呵地说:“咱们不都是一家人吗?还什么赔啊、赚的。” 老李就是这样,不管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不管是谁家有了困难,他都第一个伸出双手,缺钱的给钱,缺粮的给粮,没菜的买菜。村里有个特困户,叫赵老五 ,是个人人见了都要躲的人,可老李不但不躲,还主动登门,给他送去了米、面。为了使他脱贫致富,还一力承担,把村中 的猪崽赊给了他,给他赊了饲料,帮他建了新房。现在, 赵老五的5个小猪崽长势喜人,赵老五 逢人就夸他们的支书好,是个绝顶的好人。
对五保户庄会山,老李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他的房子漏雨啦,老李给租了新房,没柴烧了,老李给买,没米买米,没盐买盐。庄会山生病住院了,没钱医治,老李就从兜里掏出了300元钱交了押金,还为他买了装老衣裳。直到他病逝,老李都忙碌在他的身前身后。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俺们村的贴心人”。
靖宇县公交所就座落在靖宇村中,老李一心为百姓的行动感染了所里的每一位人。他们的领导见老李风里来,雨里去,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就主动腾出两个房间,做了老李与村委的办公室。县组织部也把老李所在的村支部评为了先进党支部,老李也被评为了优秀党员。
今年的7月1日那一天,老李为了让全体村党员干部不忘党的光辉历程,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又自己掏钱,雇了一台面包车,把13名党员拉到了杨靖宇的陵园,给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还和大家一起共进了午餐。
这就是我们的老李,这就是我们的村支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你见过这样一心为百姓着想的村之书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