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寒山诗里的马祖与石头

[复制链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即心即佛”之“即”字,暗含了“不假修证,当下即是”的迅疾之意;“心”、“佛”对举,则开示人以心佛同一,不必苦苦参证修行,只需反身内省自求即可获得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唐以后马祖一系禅风之大盛,实是令禅宗的宗风由峻洁迅疾转向自然适宜,令禅宗的修习由理智追索转向自然体验,令禅宗的理路从自我调整转向自有无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要人作无心人,无求人,无事人。或曰,“无事”乃禅宗人生态度的一重要侧面。禅宗汲取老庄的“无为”思想,认为“万法本闲人自闹”,一切皆是人们自己的苦苦造作,而逍遥人当作到“无心”——因为“无心”则“无求”——任何追求都是“妄心”,越求则离佛道越远,所谓“求佛失佛,求道失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破除偶像”,在理路上由“闲适境界”中“无事”推导而来,但在本质上却又入的是禅宗推崇的另一“平等境界”。禅宗致力于从内心提升人的尊严,所以极力排斥中国传统的偶像崇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玉道通禅师唤“相公”,乃是让学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应声回答之后,领悟自己的反应就是佛性本身,也即佛性的“作用”。学人无意识的回答,正是出于茫然,却也是出于活泼泼的直觉,出于自然。可见佛性亦是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性”者,在禅宗看来,即佛性,或曰心性,又云心王、本心等等。前文所言及的禅宗核心问题之一的“祖师西来意”的答案,归根究底也在一个“性”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听见呼唤,你回应呼唤,此二举皆是出于你无意识之渊薮,或曰本心之流露;而这“无意识”的“本心”正是你的“心性”,你心灵的“天然物”和“精灵物”,你独一无二的自家宝藏!而这也是“性在作用”的真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心不是佛”,言心等同于万物,本相也是虚幻不实,故无所谓“即心”更无所谓“即佛”若定要执著于“即心即佛”,则与般若空观相悖;“智不是道”,则是批评运用理智去追踪清净心,以观念(“即心即佛”等教条)去“即”(够触)佛性的习诵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即心即佛”只不过是引渡众人的“空拳”和“黄叶”,一时方便的权宜之词而已,并不是什么宝藏或真金。待得众人懂得,不再向外驰求而反观自心之时,马祖亦不再道“即心即佛”而是进一步说那充满了般若空智慧的“非心非佛”了。此处南泉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实与其师马祖后来的“非心非佛”说等义。乃教人放弃对“即心即佛”的信仰和执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4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10-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这个汉”、“只这个是”皆是马祖门下机锋语,言下之意为“我就是我”、“这样就是这样”、“我当下的见闻知觉即是佛性即是祖师西来意”。它们背后的理论支撑就是十分强调当下性的“作用是性”,而最深的潜台词还是“即心即佛”。因为,“只这个是”、“作用是性”和“即心即佛”从理路上本就是相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6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