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超蓬莱松

题高考学子

[复制链接]

203

主题

267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23
 楼主| 发表于 2022-7-29 1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争了,各自保留个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2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应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2385
发表于 2022-7-29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蓬莱松 发表于 2022-7-29 08:37
通文达理,文科理科,合考生应试,觉义合,也就用了,义为先,不必拘泥于摘句、成语、用典不用典。 ...

通文达理---成语的释义是什么?
你应该知道吧?
 
"通文达理,文科理科"
你的"释义"源自何处?

"合考生应试,觉义合"
请教:
"义合"在何处?

如果连出句的技巧都没看明白就自以为是地应对,
这不是胡编乱造湊对吗?
哪来的"义为先"可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67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23
 楼主| 发表于 2022-7-29 1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与你再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南浦古韵、成联首席版主兼趣园、太阳诗词学院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218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29 1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2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南浦古韵、成联首席版主兼趣园、太阳诗词学院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218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7-29 1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老师,周五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2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应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2385
发表于 2022-7-30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蓬莱松 发表于 2022-7-29 13:08
不争了,各自保留个见吧

无论是古汉语,
还是现代汉语中似乎都没有"收珠"这个词组吧?
这不是争与不争的问题。
而是要澄清真假有无。
你至今对"收珠"的出处和释义没做出解答,
说明什么问题?
或许你自己心中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2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应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2385
发表于 2022-7-3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67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23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6: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平》
唐代   杜甫
自平宫中吕太一,收珠南海千馀日。
近供生犀翡翠稀,复恐征戎干戈密。
蛮溪豪族小动摇,世封刺史非时朝。
蓬莱殿前诸主将,才如伏波不得骄。
一一杜诗圣用了收珠,我等为何不可用?
说过了,不想与你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676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23
 楼主| 发表于 2022-7-30 0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写的章回体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觉世明言》,成书于清初,每篇标题三个字有一楼字,第十一篇即是生我楼,生我楼中他第一次写了通文达理,后人摘它认定为成语。时间上只比张子洞早一些而已。成语比名人好的自创词语(摘句)因固化通用高一格而已,词格上用在下联适当强一些也无妨,当然收珠弱一些,全联总体上还是基本平衡的。通文达理,清初时,理虽然指道理,用到现代,扩展到理科之理有何不可,如同折桂,今谁去折?扩展义借义均是可以的。

一一以此回复,不再与你作无休之争,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2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应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2385
发表于 2022-7-30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22-7-30 10:25 编辑
超蓬莱松 发表于 2022-7-30 06:36
《自平》
唐代   杜甫
自平宫中吕太一,收珠南海千馀日。

杜甫诗中的"收珠"指的是什么?
你对句中的"收珠"指的是什么?

如果你看懂了杜甫的诗,
就知道你错在哪了?



口口声声"不争",实际上一句也没少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9 09: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