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
这首词题作“春景”。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
首二句地直写春天,满目莺歌燕舞,花红水绿,美好春光跃然纸上。三、四句幡然回旋,语透悲苦。此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为何女人公滋生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为点题之妙笔。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日暮,春光即逝。树飞絮变瘦,人相思变憔悴变瘦。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所以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以致忧思束带、腰肢瘦损。“人与绿杨俱瘦。”将很难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用生动形象语言表达,蕴含“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词人之心,或许是想借春光盛衰转换表示伤春念远之情。词先叙愉快之景,以欢景反衬悲苦心境,其苦欲烈。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反衬的效果,词人不惜极尽雕琢气力状物写景,可惜落于攻琢之痕。“溜”字本写花红之鲜艳欲滴,“皱”则欲状摹水波漾漪之态,虽巧而失神韵!究其原委,就在于它显得雕琢、吃力。故《吹剑录》谓“莺嘴”二句:“咏物形似,而少生动。”可谓一语点中要害。其实,很多词评家们慧眼同具地指出了这一点:《草堂诗余》批曰:“琢句奇峭。”《弇州山人词评》评曰“险丽。”《古今词话词品》亦云:“的是险丽矣,觉斧痕犹在。”如此雕炼奇峭,有《粹编》本要以为此词乃黄庭坚所作,实在也是事出有因。
“诗缘情”,贵其感发之力量,“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尤重其内在之情味意境。而由于诗、词体裁的限制,特讲究锤炼洗净词字。洗词炼字不是刻意地雕章琢句。其秘诀在于出于自然,浑成无迹,顺手拈来。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写诗填词最高境界。秦观此词中,“瘦”字的运用应该说是较为成功的。所以《草堂诗余》才又说:“春柳未必瘦,然易此字不得。”是公允之评。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也不乏此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程垓“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摊破江城子》)新鲜奇特,形象生动,各具情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公平评其得失,有益文学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