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立意新
诗词立意新颖,或需独特的材料,或需独特的视角,或需独特的观点,或需独特的感受,或需独特的剪裁……总之,它要求诗的主旨新鲜别致,不落俗套。清朝的赵翼《论诗》已将立意新颖用诗歌的语言加以诠释:“李杜诗篇百口传,”肯定李杜诗歌的崇高地位和辉煌成就。“至今已觉不新鲜。”提出一味泥古将走入死胡同,诗歌贵于立意创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则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历史向前发展,诗歌同样要随之变化,诗歌主旨当然也要随之变化,才能传世。试加论证:宋朝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朝朱元璋的名诗:“天作穹庐地作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腿,恐踏山河社稷穿。”;清朝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一:“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二:“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近代杨超的《就义诗》:“满天风雨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这些诗歌之所以久久流传,与作者突破唐诗立意藩篱,主旨弃旧图新,意境独树一帜密不可分。
施先生的《风》:“万窍怒号性暴顽,狓猖为害祸人间。狂推碧浪疑翻海,括扫红尘欲掩山。三月吹香盈沃野,九月逐雁过边关。扶摇万里临霄汉,顷刻飞帘又送还。”相比唐代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前者描写风的双重性,给予人间祸福,明显内涵比后者单纯写风的功能来得丰富,立意焕然一新。再说,古代描写明月的诗中,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均是表达思乡、思亲之情,或抒发个人个人情感之作。而施先生反其意而用之,他在《一轮皎月照神州》写道:“八方风雨已全收,雁阵高飞碧海秋。万顷膏田稠玉黍,一轮皎月照神州。拟探麟阁偏迷路,我与黄花曾有约,五湖烟水泛轻舟。”则歌颂祖国农村农业丰收,城市发生巨变,探麟阁竟迷路,然而“五湖烟水泛轻舟”,表达多么欢快、惬意的心情。《上海》:“风雨潇潇渡水滩,江流呜咽暮潮寒。街头血债犹凝碧,眼底泪痕尚带酸。路过朱门留醉迹,船经黄浦起狂澜。百年横肆今方敛,惟恨强邻太暴残。”诗中强烈谴责控诉强邻侵略疆土,烧杀抢掠的罪行,抒发对侵略者无比仇恨。在咏景物诗中另树旗幡,自成一格,立意新颖。《过南京大桥》:“曾见长空架彩虹,天风吹我下苍穹。千年龙伏横江左,五里凤飞渡海东。古堠烟飘迷客径,中流九墩见神工。荆楚大道连彼岸,南北畅行路已通。”这首诗通过对南京大桥雄姿的描写,赞颂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立意同样新颖。由此可见,施先生观察事物角度新,分析事物方法新,提炼主题思想新。因此,撰写诗词立意新。——很有指导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