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谢灵运的山水诗与宗炳的山水画论比较研究

[复制链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以“扰民”的方式浮夸地消费着山水的美,这其实不过是在以“搅扰山水”的方式向世人彰显他作为世家大族后裔的主动而非被动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诗歌潮流的外在特征发生了变化,其它依凭于精神自由的艺术活动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山水画和山水画论的兴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对于谢灵运的意义在于可以象征性地纾解他的牢骚和愤懑。这种对于人世间纷纷扰扰的挣脱,也就是精神的怡悦和解放,用宗炳的话来说,就是“畅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谢灵运的天命在于参与权要的话,那么宗炳的天命就在于遍睹名山水。谢灵运要“乐夫天命”,必然要求成为当权者,可叹的是时势没有给予他机会,终于死于非命横遭弃市;宗炳“乐夫天命”则要简单得多,哪怕“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他依然可以求仁得仁“卧以游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谢灵运而言,山水只是泄愤的手段,但是对于宗炳而言,山水俨然成为“道”的载体和喻体,是“道”的符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灵运观山水,其用意在搅扰山水,试图引起当权者“侧目而视,倾耳而听”,达到惊动“庙堂”的作用;宗炳观山水,其笔法技巧与谢灵运雷同,皆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但其用意却在“神超理得”,获得“仁智之乐”。前者视山水为抒发个人恩怨之工具,后者视山水为揭示“道”的存在的喻体和载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4 0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