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明代诗论中的“唐、明并论”现象及其诗学意义

[复制链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应麟认为“唐与明一”的第二个方面,在于两者诗坛结构与繁盛局面的相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应麟、冒愈昌等人将明诗提升至与唐诗相当的高度,其依据主要是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明代中期诗歌创作从体式、格调等语言形式与初、盛唐诗歌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同时力求符合“正体”,复古派学唐的诗学主张取得一定的成就;另外,嘉、隆诗坛人才辈出,各有所长,形成了明代开国以来诗歌创作上的一个高潮。这两方面,即是“唐与明一”的具体表现和真正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调“拟摹”、以“拟古”为“复古”的实践方法,在复古派的主张中有一条连贯的线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前七子相比,后七子在强调“拟议”之工的同时,也讲究“悟入”为诗歌创作带来的作用。然而,他们所提倡的“悟”,必须以遵循法度为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子昂所说的“复古”是超越语言形式、直指诗歌精神内核的。相较之下,明人所倡的“复古”着重指向了对前人诗歌形式层面的学习,最看重的诗歌要素是音调、韵律、体制等语言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李东阳《麓堂诗话》起,诗歌的音乐性即得到强调,因此,构成诗歌音乐性来源的声调及格律就被看作诗歌的核心要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如此看重诗歌的音乐属性,前、后七子标举的“复古”和“宗唐”主要关注的是诗歌音律、语言及其所带来的格调应与汉魏古诗及唐诗相近。这一主张落实到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即表现为注重切实可行的习诗之“法”,对前人诗作的形制尽力摹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30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诗论中“唐、明并论”现象的出现,是复古派诗学的尊体思想和“拟摹”之法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正是在尊体观念的指导下,“拟古”成为“复古”的最佳路径,进而才形成了复古派以诗歌的体制与语言为核心要点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充分理解这一诗学理路,才能真正清楚“开元之后、便到嘉靖”“唐与明一”等评价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万

主题

105万

回帖

38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大别山峰和《中华诗人》杂志社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86872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8-4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赏佳作,感佩情怀。问好老师夏祺笔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01: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