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妙悟与言荃:诗禅分别论

[复制链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慧能主张顿悟,而且是向内心自性去悟,同时又主张不修而悟,所以对于经典,慧能采取的态度是将它们当做工具。我们不能说慧能不重视经典,但是经典对于他来说只是印心之用。这一点与他的老师弘忍有很大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道”是指作诗之道,是属于诗歌创作论的范畴;而“禅道”是指修禅的法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在妙悟诗道的过程中,个体的气质、个性、品味等等虽不能一概排除,但是它们不论在悟道者的心中,还是隐含在具体的诗中,都是个人的、特别的;而禅道所要妙悟的却是众生所普遍具有的、共同的佛性,是禅学中的最高真理。第二,个体的气质、个性、品味等虽然影响着诗道的形成,以及对诗的领悟,但是诗道一经创造出来,便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要悟诗道,只能向诗中去悟。这与人是否有佛性或者是否证得佛果没有什么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严羽虽然认为诗道在妙悟,但这妙悟不是向内,而是向外;不是以心去了悟自心中的某种东西,而是通过学习别人的诗了悟作诗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诗家的悟是由心向外的悟,所以学习对于诗家来说是悟诗道的关键所在,绝不是禅家那种可有可无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两种悟都“不涉理路”,但诗悟是面向外界的悟,它所悟的是作诗之道,是物化在前人诗歌中的诗道,而这是不可能从自己的心中找到的。对诗家来说,即使已经“识心见性”,对了悟诗道也是没有什么直接的用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禅家来说,在境象和语言之外,本来就存在着一个独立自足的最高境界,即空寂真心。而在诗的语言和境象之外,难道也有一个独立自足的最高的本真吗?当然没有。诗的境界直接来源于诗的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求诗歌扩大其语言的容量,通过有限的字句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取得多义的效果。因为是多义的,所以不停止在一种解释上,这就叫‘不可凑泊’。因为是多义的,所以单从任何一个角度都不能完全把握它,这就叫‘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禅的“了悟”,是悟到超越的本真佛性,是最高真理;诗家的了悟,悟到的是作诗之道,是对方法的烂熟。对于禅家来说,不管你说与不说,最高真理都在那里,不增不减,没有变化。所以禅家解迷开悟的方法,除了语言机锋之外,许多禅师还采用棒喝、泼茶、割指、打破锅子、用拂子划圆、用锄头打蚯蚓等奇特的象征性的动作来启发智慧,而且同样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之极致就是诗人对诗的语言的把握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其表现就是严沧浪所说的“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但这只能从阅读的角度来说,绝不能从诗人创作的角度来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01: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