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法眼、“目前”和“隔”与“不隔”

[复制链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人未必觉悟,看不到人未必不觉悟,真如、般若之智是无所不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相就好比是一座房舍,别相好比是椽子、瓦片等;同相就好比椽子、瓦片等和合成房舍,异相就好比椽子、瓦片各不相同;成相就好比椽子、瓦片共同组成房舍,坏相就好比椽子、瓦片各自独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相应现”的,不能理解为法从另一处所投现于此一处所,而是说法平等地体现于一切现象,而人所作的空观则是随机的、偶然的。所谓“对现色身”即是现象空观,它非同非异,非心非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隔”是指写景应达到如在目前的直观。所谓的“隔”,决不是单纯指观看不清楚、描写不清晰、意象迷糊,或是细节不真实,而是达不到“语语都在目前”的境界。“语语都在目前”,即是作感性直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迷”则智慧之光就无从透过山河而形成“隔碍”。强调觉悟中根境相对相应,触目会道,其实是对“目前法”、“目前意”和“目前机”作了诠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作为所依之法,却是使人失去自由分的死法,而活的却是“意”,它在目前,可以称为“目前意”。这个“目前意”不是“目前法”,它“非耳目所到”,而是智慧的对象。对“目前意”的自由把握,就是有“眼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所论水墨画的功能,并非简单的写实,而是对时空作直观,因此可以使“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理与自然万象之间并无隔碍,两者是一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隔”与“不隔”的问题与“眼”是联系在一起的,自己没有“眼”,借了别人的“眼”来看世界和自己,就只能称作“比量智”。比量是推理、算计、比较、譬喻的意思,它不同于现量,后者是直观、直觉、当下、顿悟的意思。因此,“隔”往往是陷入了比量,而“不隔”则是现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隔身句”又作“隔手句”,意谓觉悟不必借助语言,而是有某种神秘的沟通自然无间地发生。“意通而语隔”,是说对佛法的领会已经完成,而言语却是障碍领悟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2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