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图像• 规训 •诗学 ——《诗经》鸟兽草木图像发微

[复制链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规”如何流变,规的本体应指涉的是天、地、自然,人只有“循规”才能“蹈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鸟兽(凤龙)是中国人的“生”,而草木(食药)则是中国人的“存”。中国人的“生存”就是二而为一的结果。《诗经》中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总是先物后人(如先言“雎鸠”再言“淑女”《关雎》;先言“绿竹”再言“君子”《淇奥》……),以“物”为指“规”;在状态上人和物处于亲和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生态宇宙观以及“执两用中”的和谐方法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人走向科学,人与物跌入严整、对待的二元对立的泥淖之中;国人走向艺术,人与物保持着远古亲和的遗风。有人说西方人是食肉的动物,中国人是食草的动物,我们的图腾“龙凤”是抽象的指涉,而不是具体的实有,这就注定了我们的艺术的“生”、艺术的“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以情感为纽带将“规”以“训”的方式代代相传,永不止息,为此文明才得以延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关乎的是“鸟兽草木”符号下能指“规”的音响效果以及由此所构筑的意识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在不同的环境(乡党、宗庙、朝廷)对不同的对象(下大夫、上大夫、君)讲不同的话,确实体现了“知识话语等级性”,而对“鸟兽草木之名”局部话语的描述和操控亦是一种“权利策略”,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的争夺,而其指归欲成为话语的立法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物”为指“规,人物亲和不仅规训了《诗经》的图像时代,从而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宇宙观以及“执两用中”的和谐方法论,而且它还直接催产了中国的诗学的诞生,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又极富魅力的诗学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经》的鸟兽草木图像向我们宣言人物相通,万物有灵,而在其图像的背后则流淌着汩汩的诗学精神——物感说。“物感说”是原始自然生态观念在诗学上直接体现,它是中国传统诗学的魂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感说”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鸟兽草木思想在诗学上的直接运用,它直接构筑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品格和创作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0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09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物感说”是中国人“规”的诗学理论上的升华,而《诗经》中的“赋、比、兴”则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创作方法和创作原则,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都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而总结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2 18: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