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论《诗经》意义生成的文化空间

[复制链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人一方面通过占卜判断神的意旨从而确定自己的选择,另一方面也通过某种仪式沟通人神关系,并希冀得到神的庇护与赐福。在前一种情形中生成的话语系统以《周易》为范本;在后一种情形中生成的话语系统则以诗为代表。在与祖先之神的关系中周人通常是通过追述、颂扬祖先的功德以达成某种沟通,从而得到祖先的福佑。在这种关系中生成的话语系统也是以诗为代表。总之,诗首先产生于人与神的关系所构成的语境,这种“诗”就是《诗经》中的《颂》以及《大雅》的部分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巫祝当是最早的诗人。所以史籍中所谓舜帝命夔典乐,以求“神人以和”之目的记载绝对是有根据的。诗最初产生于人——神关系的语境,是人向神的言说的独特方式,这应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独特的言说语境也就赋予诗这种言说形式以种种独特性:由于它肩负的是沟通人神这样一种在当时最为至高无上的使命,故而其言说方式必须有别于一般的口语,这与甲骨卜辞、《周易》的卦辞、爻辞是一致的。又由于诗作为仪式的组成部分是与乐舞紧密相连的,也就渐渐具有节奏与韵律上的要求。这就意味着,从其起源上来看,诗并没有被赋予后世诗歌那种审美的功能,尽管在仪式的具体过程中也许在庄严肃穆的神圣性背后也潜在地存在着审美的性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周颂》都产生于人——神关系语境,是人向神的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居于彼时文化空间之核心地位的人神关系造成了诗的言说方式,诗性最初是以神性的面目出现的。神性使诗得以进入书写,而书写又强化了诗的神性。在这个时候,作为文本的诗是出现了,但是作为这种文本之灵魂的诗性却并未产生。诗性文化是在神性文化退位之后才“出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种语境中产生的诗歌所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性功能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诗歌这种特殊的言说方式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西周人神关系语境的形成固然有原始巫术的遗留因素,也固然包含人们得到上天眷顾的心理期待,但是这些都被整合到贵族阶级的政治意识系统之中了。所以,沟通人神关系的仪式也就同时成为确认等级制度的绝佳手段,这种仪式本身就成了等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从而带上鲜明的政治功利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三,从《颂》诗的内容来看,沟通人神的言说实际上乃是为了协调人际关系:颂扬上帝与祖先的公正无私、英明伟大目的在于确定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荷马史诗并没有被改造为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话语。所以它的风格不像《颂》诗那样庄严肃穆、温柔敦厚,而是活泼灵动,充满了民间色彩与生活气息的。简言之,在诗这种特殊的言说过程中,无论是西周还是古希腊,都是在人神关系语境中进行的,所以这种言说都带有某种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君臣关系维度也构成西周春秋之时一种最为基本的文化语境。在这种语境中同样也产生着诗。在西周乃至春秋时期,卿大夫、士以至于平民经常用诗的方式向君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说是不争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1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诗作为一种臣子对君主的规谏方式,乃是汉儒以降说诗者的共识。汉儒自己就是把“三百篇”当谏书使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0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