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2

一晨一诗(2020第251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38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咏 雪
  作者/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译注
      微微的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雪落入竹帘的缝隙。她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而台阶上凝积着如花美丽。我无法看到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发白,但那只是空荡的树枝而已。伤心泪下,此情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而,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1.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是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
  2.凝阶:凝结于台阶。
  3.杨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
  4.桂枝白:指桂树开花。
  5.零泪:落泪。


  简析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寄情山水风光,此诗即是诗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咏雪而作。且此诗名为咏雪,实为伤怀,诗人此时因盼春春不至而感伤,亦是由诗人此前受多方排挤、自身机遇难逢而致。
     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显然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
     “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因其“细”,故能“萦空”,似乎久飘不下;因其“细”,故迷朦“如雾”。“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这与“下帘隙”不同。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至于阶上,已为白雪凝积,则不觉其飘落。似乎空中之雪一味飘舞,阶上之雪但只凝积,一动一静,互不相涉。“似花积”既写阶上雪色,亦隐隐引出下二句。
      作者写空中、地上之后,目光复归于居中的“庭树”。“不见”二句上承首句的“庭树”展开。杨柳、桂树均为庭树中之一部分。“杨柳春”指叶绿,“桂枝白”指花发。时值隆冬,桂枝皆白,看似花,但庭中杨柳未绿,则知桂枝之白为非花。从首句至此全是写景,并且是诗人立于帘下所见之景。
      然而在景中已暗寓感伤之情。末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无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何物,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非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向往,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38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38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彦儒 发表于 2020-12-4 15:36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欢迎惠顾
双休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6 07: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