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化谷金青 于 2015-2-3 14:09 编辑
我正捧读《雨霖山人杂咏》,著者岳阳晏乐龄(乐林)。乐龄,快乐遐年矣;乐林,快乐山林也。不管是“龄”还是“林”,反正都是“乐”。而且,先生已八十有二,体健神铄,儿孙顺达,诚然该乐也。是著是先生同名书之续集,出版于先生八十岁之年。览读先生是著,我有幸分享先生之快乐,一曰跟随先生畅游天下,领略山川之美,感悟先生宏达之胸怀,乐;二曰时读佳篇美句,享诗词之精什,得写作之启迪,乐。 先生到过很多地方,天南海北、美国日本。祖国的名山大川、革命圣地,展现在先生面前的风景是壮阔而秀丽的,先生的襟怀是开阔的。先生写太白山“二水中分太白山,山骑秦岭下中原。金龙卧地分南北,银柱擎天吐雾烟”。“山骑秦岭”、“金龙卧地”、“银柱擎天”,景象奇丽,气势恢弘。写大兴安岭“林隐千堆雪,江分两国图。边陲环四顾,极目尽明珠”,北国风光,边陲景象,尽收眼底。先生游莲花山谒小平像,“一路欢歌笑语哗,晴空万里灿烟霞。盘山登上莲峰顶,欣看鹏城百万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先生游镇海楼,歌其“伟矣高台,雄峙南天,傲视长空”,景象奇雄,振人心魄。登六合塔,“天地四方六合开,风云际会奏和谐。钱塘海浪排山涌,独立潮头作柱台。”钱塘涌潮,气势雄浑,而独立潮头又更显英雄本色。先生游名山描美景,写的是山水,抒的是豪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然而,如若游者胸无山壑,亦无诗词浸润和人生丰富阅历,眼前丽景奇山、名刹宝殿也仅仅是死景呆物而已,为此而跋山涉水,耗费钱财时间,未必是愉悦的奔波。先生所写之景,壮阔雄奇,正合了胸中之豪气,而眼前壮景又更升华了胸中之宿意也。 读先生的山川之咏不啻于豪游,诚然是愉快的。然而,先生写的是诗词,而从诗艺讲,也是颇令人愉悦的,原因是我不时读到一些佳篇美什。随便举一首吧。《临江仙·游君山岛》:“遍地绿肥红瘦,漫天霞舞云飞。我来胜地拾芳菲。洞庭翻白浪,天堑有虹霓。 山色空濛毓秀,湖光璀璨生辉。爱情岛上有千奇。柳郎情最切,斑竹泪长垂。”景色秀丽,即使是末句“斑竹泪长垂”也是美的——凄美。像这样的佳作还不少,不赘列。 先生的诗词有特色,一是文思活跃,联想出奇。在陪同小儿游洞庭登岳阳楼一诗中,给即将返回美国的儿子曰:“掬尽洞庭天下水,赠儿带去海东头。”又一诗曰“采摘一枝云梦柳,望儿返美插门前”。爱国情深,寄托殷切,新奇而丽雅。《登相思山眉毛尖》尾联云“落日如红豆,相思洒满天”。诗人以微小之爱情豆反比无限大之红日,相思之情壮烈如红日,其光其热洒满天下,诗人既歌其情之烈,又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良好愿望。《楠溪江写意》下阕云“红杏树,碧池塘,小桥流水鳜鱼香。暖风吹得游人醉,笑对青山吻夕阳。”上列诗词或夸张出奇,谬而有趣,或时髦新潮,髦得新锐,八十老人,有此少年狂想挚情,真可佩也。 其二、善用数字。在先生诗词中常有成套的数字出现。《夜登黄鹤楼》:“一楼灵气连吴楚,万顷波涛相送迎。莫道千年乘鹤梦,欣看三镇满天星”;《纪念平江起义八十周年兼怀红五军》“举旗起义三千甲,亮剑扬威八十年……将星二百军徽灿,喋血歌声万代传”;《游洞庭大桥》“一肩挑起双边富,两岸相连九域通。遥望君山留晚照,万千气象满湖红”;《夜游珠江》“百万银龙摇倒影,一江秋水送涛声”;《八十生日》“不设琼筵不摆桃,云游揽胜任逍遥。刚看东壁千村秀,又踏南疆万顷涛”……这些数字其意或精确,或浑朦,然都增加了诗情画意,渲染了壮志豪情。 通观先生这集杂咏,多时代之影录,行踪之纪述,节庆之歌咏,少亲朋之酬唱,亦无无病之呻吟。先生是革命老干,一生献党,清廉自律,至老“不打牌不饮酒不抽烟”,自费旅游,跑了很多地方,诗词大赛获奖十多次。先生的诗词无疑是“老干体”,然而是有诗味的老干体。集中佳作时见,锦句亦多,足可跻身当今诗坛词林。先生却颇谦虚自慎,《前言》曰自己的诗词只“是带标语口号的表白”。先生在八十岁到来之际出此小集,也只是“作为历史的见证,作为自己灵魂的表白”。我要说,先生过谦了,祝先生遐年康健。 2011年8月12日于化谷轩 附: 读岳阳晏乐龄先生《青岛行》
八四慵耽严户间,勇攀高险扪青天。 乐将江海收眸底,撷剪云霞织晚年。 2013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