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振波浪清

近体诗的章法——转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05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间过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05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过渡这一部分,作为诗,有一个说法,就是写诗要有;起承转合.起,即是开头。合,即是结尾。承,指绝句第二句或律诗第二联应承接上句或上联。转,指在承之后,变换角度,从另一个侧面表达,以与尾句或尾联相接,表达,旨意这个说法在,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中还是很值得参考的,有人曾提出说法五七言律诗中的颔联写景,颈联抒情,这种情况实不少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05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被称为七律正宗,的杜浦诗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05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仅仅说明有不少诗是这种情况。在律诗中,中间两联全写景,全抒情或者景情并言者也有不少见。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选自《全唐诗》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两首著名诗作,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情浑融。寓意深远。

绝句一般是第一句起。第二句承。律诗一般第一联起,第二联承,第三句或第三联的转至关重要,转得好了,第四句或第四联就有了基础,顺势而下,自然生成。总之,中间部分的写法不一,关键在于选材,始终为主题服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05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结尾

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历来诗人写诗,既注意起句,更重视结句。因为结句无力全诗大为减色,以下几种结尾历来认为是好的结尾。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05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01)        以写景作结。这种写法较常见,不但描写景物的诗多以写景作结,就是叙事,抒情的诗,也常以写景作结。

例一,叙事的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结句用长江的浩渺,隐写了一种空虚寂寞的难遣之前。

例二,怀古的诗如;《题三闾大夫庙》作者: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尾联写景,寓情于景。前句写看了屈原庙,已是日落西山,秋风阵阵的时候了,尾句写出了枫林里一片萧索落寞景象,使人感到悲凉。

例三,抒情的诗如;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尾句以景作结,反衬边愁扰乱,既弹不尽,也听不尽,从月亮东升于长城之上,又西落于长城之下,夜色愈深而边愁愈重,人们依旧弹下去听下去。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05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02)以描状作结,以描写人物的具体形象作结,可以在情状之中寓有深意,避免直说。

例一;如孟浩然的这首诗《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尾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读罢襄阳人民为怀念晋时镇守襄阳的羊祜hù而树的碑【又叫堕泪碑】而落泪满襟,这一情状即寄寓着自己有仕进愿望,却以隐沦终了,不能如羊祜hù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的自伤之情。

例二.如杜牧的《秋夕》这首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结句是写少女‘卧看;天际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幽会含蓄有而思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05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03)以抒情作结。结句往往是全篇思想感情的升华,而用语精警。

例一,如刘皂的这首诗《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结句抒写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感情。

-----------------------------------------------------------------------------------

(04)以议论作结。

例一;如杜甫的《八阵图》这首诗的结句的作结。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结句发表议论,道出了诸葛亮的无遗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05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05)以发问作结,以发问作结不但可以增加层次起伏,而且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诗词写的更有情致。

例一;如张旭的《桃花谷》这首诗的作结。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结句用‘何处边;三字发问,就此停笔,不作回答,但诗人对于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却流露在字里行间。

例二,有的发问作结来点出作意。如杜浦这首《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结句用发问点出题意,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例三;如曹邺的【官仓鼠】这首的作结。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在,健儿无梁百姓饥,之后,接着提出‘谁遣朝朝入君口。这一问题虽没有明确指出造成;百姓饥‘的剥削者养活着’ 官仓鼠,但却能使人想到,并且更含蓄有力。结尾提出问题。不作回答。

-----------------------------------------------------------------------------------

(06)以反问作结

例一;如李白《春夜洛阳城》这首诗的作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结句以‘何人不起’的反问形式深切地表达了自己闻笛思乡的感情。

例二;如周邦彦《浣溪沙》这首的作结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

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结句以反问的形式述说了自己不忍听杜鹃鸟‘不如归去’的叫声。

【还有以反问诘jié作结】

例三;如如高士的【别董大】这首就是以反问诘作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结尾用;天下谁人不识君。反诘,更加说明董大到处能遇到朋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9万

回帖

30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097055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07)以比喻作结。

例一;如杜浦《旅夜书怀》这首诗的作结就是明喻作结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结句用翔集无定的沙鸥来比喻漂泊无定的诗人自己的感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0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