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2

品评“诗是画加话”

[复制链接]

342

主题

708

回帖

76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98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5-1-19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评诗是画加话 字数1920,含空格)
    因为爱诗就对议诗的命题产生了兴趣并力求汲取,消化认识成果
“诗是画加话”,这是新诗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总结的经验。这个说法概括了诗的基本的艺术特征,其优点是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其中所说的“画” 是什么含义呢?它是个比喻,我认为就是指事物的形象性,直观性。也可说是物境。其中所说的“话”如何解释,主要就是指作者的评述(可以是观感,心理学上的评价)。要有画,毛泽东说“诗要用形象思维”就说到要害了。至于 “话”,也是有讲究的。张新泉先生说过“简单,朴素,亲切,结实____是我营造诗境的八字方针,也是我孜孜以求的化境”(<<我的读与写>>).试想,这些经验没包括对“话”的讲究和追求吗?当然包括要了。写诗要把“话”,通过“画” 完好地表达出来后,诗就基本上成型了。“画” 与“话” 有机地相互结合成一体。从古到今,大概这也是创作的基本手法。 “话”要精,“画”要美,这是进一步的艺术追求。
王昌龄<<诗格>>讲到意与景的关系强调结合,“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可说这是“诗是画加话”的始祖。抒情作品具有一种对画面美的依赖性。在诗中, 有时景中藏情,有时情中见景,有时情景并茂,总之,常常有“画”存在。 秦 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读起来多舒服呀。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想起来多么逼真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多么强烈的战场画面和震撼人心的壮烈气氛啊,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多么沉痛而执著,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不安全感透露在画中。古往今来多少神来之笔。画与话,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是艺术水平的高境界。假如整个一首诗只有“画”,没有“话” ,就不一定理解到作者要说什么,效果如何主要凭观者读者,去联想,去发挥,观者读者水平不一,有的叫好,有的可能浑然感受不出什么味道。“诗是画加话”这是主流,然后再看一些例外,这可防止思维僵化。
      事物总有多样性,也有阶段性,特殊性。社会生活与大自然有相似之处。自然界的众多果树是先开花后结果的,但确有无花果,这就是例外了。何况人是具有理性思维的呢?精神现象更复杂。诗,也有例外情形。不能不应把“诗是画加话”机械地作教条式的理解而忘了党和政府关于文艺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导航。如果“忘了”,那怎么评价?至少因小失大。从漫长的历史和辩证角度来看,形式是需要的,每一内容必取一定形式。形式主义就不合需要,因为它保护一种形式排斥其它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管什么形式皆如此。形式只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变化着,从夏商周到新中国,不可能永保不变不可能一层不变。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罗隐<<筹笔驿>>“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赵师秀<<呈蒋薛二友>>“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营何止事如毛”,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谁具有一定的研究相关事物的热心就不会漠然置之,加上必要的理解能力,就觉得很有诗味。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具有一定人格,就觉得很有味。不过也要承认诗未见有“画”,但读者脑海中可能想象出某些画来。是的,有些诗有议论,它或以睿智取胜,或以堂堂正气,或以人格取胜,别具一格,这些诗不是士大夫消遣之作,换一个新角度读就感觉不同。这区别很正常也要承认。不同人的爱好和精神需求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力戒发生“不诲自家无见识,反将丑语诋他人”的轻狂指责(语出<<红楼梦>>)。人毕竟有抽象思维能力。传统诗词和新诗中,有些诗有“话”而无“画”,但仍受重视。我们都主张写诗要“画加话”。“画加话”还没囊括一切诗。补充一点,极少数政治倾向不健康的诗词它们也能符合加“画” 加“话”的标准,如果是标准的话。甚至可能被粗心的评者当作什么好货色来推销,这种盲动可能是忽视思想性付出的代价。从原则上讲,不能纯粹从形式上也不能纯粹从表现手法上去判断一首诗的优劣好坏。当代好诗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且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哪里只看一点不及其余呢?这是题外之言。
     回过头来重复一下,“诗是画加话”,这是新诗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总结的经验,此话概括了诗的基本的艺术特征,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补充一句,它不是诗的定义,千万不要当作定义来使用。诗,本身也恰当的定义


48

主题

700

回帖

29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32
发表于 2015-1-1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待慢慢品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7 17: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